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的出版,乃是國內「教育美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具有六大特色:
第一,首次明確揭示「靈性觀點」的意義與價值。
第二,深度剖析「藝術」與「教學」的靈性向度。
第三,參與撰稿的專家學者人數最多。
第四,全書內容跨越教育、哲學、藝術、科學等各領域之間的學科界限。
第五,採用關鍵詞的概念建立系統性的章節架構。
第六,各篇文章皆為作者長期關注的議題與個人生命經驗對話的研究成果。
就「美學」言,包括靈性美學、心靈繪畫、合一經驗、崇高感受、審美經驗、審美歷程、自我創造、精神流變、靈性救贖。
就「教育」言,包括全人教育、人格教育、藝術教育、審美教育、道德教育、課程與教學、教學藝術、協同合作、另類教育。
因此,重視美感經驗、追求靈性成長、喜歡哲學思考、關心教育改革的讀者,尤其藝術/文化工作者、美學/教育研究者、各級學校教師/教育行政人員、有志成為教師的人,相信都能從中開展美學視野、豐富人文素養!
第一,首次明確揭示「靈性觀點」的意義與價值。
第二,深度剖析「藝術」與「教學」的靈性向度。
第三,參與撰稿的專家學者人數最多。
第四,全書內容跨越教育、哲學、藝術、科學等各領域之間的學科界限。
第五,採用關鍵詞的概念建立系統性的章節架構。
第六,各篇文章皆為作者長期關注的議題與個人生命經驗對話的研究成果。
就「美學」言,包括靈性美學、心靈繪畫、合一經驗、崇高感受、審美經驗、審美歷程、自我創造、精神流變、靈性救贖。
就「教育」言,包括全人教育、人格教育、藝術教育、審美教育、道德教育、課程與教學、教學藝術、協同合作、另類教育。
因此,重視美感經驗、追求靈性成長、喜歡哲學思考、關心教育改革的讀者,尤其藝術/文化工作者、美學/教育研究者、各級學校教師/教育行政人員、有志成為教師的人,相信都能從中開展美學視野、豐富人文素養!
-
第一章 靈性美學—生態村運動之教育啟示/馮朝霖
-
壹、文明災難與蓋雅思維
-
貳、生態村發展緣起與核心意義
-
參、萬物一體論世界觀
-
肆、三種美學素養集一村
-
伍、靈性美學與全人教育—共生與即興
-
陸、結語
-
-
第二章 心靈繪畫—教師美育社群的實踐敘說/方志華、郭淑玲
-
壹、前言—從德育到美育的反思
-
貳、我在關懷倫理學中的探究—美感經驗在道德關懷中的核心位置
-
參、「心靈繪畫」關懷自我美育社群的活動發展
-
肆、第六期「療癒之道」中「視覺化人格建構」的創發—從空間感到視覺平面點線面,以及道德人格發展的關係連結
-
伍、心靈繪畫第六期療癒之道作品與自我敘說舉隅
-
陸、教師美育社群美感經驗的漫延與發酵
-
柒、結語—從美育到德育的連結
-
附錄一天地合關懷心靈繪畫聯展邀請卡
-
-
第三章 合一經驗—以馬里旦創作理論與中國繪畫之「傳神」概念為例/何佳瑞
-
壹、前言
-
貳、馬里旦的創作理論
-
參、中國繪畫中的「傳神」概念
-
肆、中西比較視域下之合一經驗
-
伍、合一經驗與藝術教育
-
陸、結語
-
-
第四章 崇高感—從康德到席勒的審美教育/蔡偉鼎
-
壹、前言:當前美育面臨的困難
-
貳、從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教育到席勒的審美教育
-
參、人類自由:康德對審美教育的理論奠基
-
肆、崇高感:席勒對康德哲學的繼續闡發
-
伍、結論:審美教育作為一種統合發展的教育
-
-
第五章 審美經驗—從杜威美學論自我實現/陳柏年
-
壹、緒論
-
貳、經驗與自然
-
參、形式與內容
-
肆、目的與手段
-
伍、審美經驗
-
陸、審美經驗與自我實現
-
柒、結論與建議
-
-
第六章 審美歷程—認知神經科學觀點/林忠蔚
-
壹、前言
-
貳、審美歷程:認知心理學觀點
-
參、審美歷程:神經美學觀點
-
肆、省思
-
-
第七章 自我創造—從新實用主義美學論饒舌音樂/徐永康
-
壹、導言
-
貳、新實用主義的藝術觀點一:Rorty的自我創造
-
參、新實用主義的藝術觀點二:Shusterman對自我創造的修正
-
肆、饒舌音樂的出現:古典與鼓點的對抗
-
伍、結論
-
-
第八章 教學藝術—海德格觀點/李崗
-
壹、緒論
-
貳、藝術、技術與科學
-
參、教學藝術即意向性的理解
-
肆、教學藝術即解開理論形式的束縛
-
伍、教學藝術並非契約化的商品交易
-
陸、教學藝術即構成進入思想的通道
-
柒、結論
-
-
第九章 圖像與音樂─人智學啟迪下關於課程與教學兩個交映的隱喻/謝易霖
-
壹、前言
-
貳、「行動/敘說」裡的隱喻
-
參、華德福課程與其人智學基礎
-
肆、課程即圖像
-
伍、教學即音樂
-
陸、「我」對「圖像性」與「音樂性」的體會與反思
-
柒、「圖像性」與「音樂性」陳顯的教育美學
-
-
第十章 聽覺退化—從阿多諾觀點論音樂教學/王尚文
-
壹、美感教育,所為何為?
-
貳、美學與美感
-
參、文化工業與聽覺的退化
-
肆、感覺審視力的提升作為美學教育的目標
-
-
第十一章 精神流變—透過法蘭西斯培根論教育如何藝術化/林美玲
-
壹、導論:凝視「教育的惑業」
-
貳、解放「無器官的身體組織」
-
參、草圖的感官經驗:清醒的夢遊者
-
肆、讓草圖成為圖像:阻止增殖與擴張
-
伍、韻律的整體:穿越身體的振盪
-
陸、草圖的類比:一種批判性的事實
-
-
第十二章 靈性救贖—梅朵論透過藝術的道德教育林雅萍
-
壹、導論:梅朵論藝術與道德
-
貳、 道德的真義在於道德見識與心靈能量品質的提升
-
參、 藝術經驗與心靈轉化—美、善與非我
-
肆、 透過藝術的道德教育—世俗化時代的靈性救贖
-
伍、結語
-
-
第十三章 協同合作—論法國教育學家Roger Cousinet之教育學思想/許宏儒
-
壹、前言
-
貳、 從另類的督學到教育學講座:法國教育學家R. Cousinet
-
參、當代教育阻礙了「成人之美」的幾個問題
-
肆、 透過「團體自由工作方法」的學習歷程成就生命之美
-
伍、結語
-
- 重要名詞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