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戲曲文化學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26305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主要是以文化學視野中的中國戲曲的歷史發展與文化現狀特別是近百年來中國戲曲的現實命運為研究對象,旨在從具體的戲曲審美和文化現象出發,深入地 探究中國戲曲的本體特質、審美意味、形式機理、文化智慧、媒介傳播、觀演關係的特點以及發展流變的規律,探求中國戲曲所體現的古典的民族民間的美學精神與 文化品格等等,以期對於作為中國傳統民族民間審美文化之集大成的戲曲藝術進行一番系統的梳理與考察。

本書特色

深入地探究中國戲曲的本體特質、審美意味、形式機理、文化智慧、媒介傳播、觀演關係的特點以及發展流變的規律,探求中國戲曲所體現的古典的民族民間的美學精神與文化品格。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戲劇戲曲學博士;曾獲國家廣電總局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等獎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 「秀威文哲叢書」總序/韓晗
  • 中文繁體版自序
  • 初版序/董健
  • 前言─關於本書的緣起與體例
  • 緒論
    • 一、「戲曲」釋義
    • 二、作為古典民族民間的審美文化的中國戲曲
    • 三、走進戲曲:本體求證與審美體驗
    • 四、方法論:文化探源與美學思辨
  • 第一章 本體的追尋
    • 一、「本體」:本質與在性
    • 二、戲曲藝術本體諸成說
    • 三、「樂」辨:戲曲考原
    • 四、戲曲起源與樂本體的歷史生成
    • 五、戲曲形態與樂本體的藝術呈現
    • 六、戲曲功能與樂本體的審美精神
    • 七、戲曲樂本體的重新確認與現代意義
  • 第二章 意象的沉醉
    • 一、意象理論與戲曲審美
    • 二、戲曲意象探源
    • 三、事象與心象:戲曲意象的基本品格
    • 四、空靈之境:戲曲意象的劇場建構
    • 五、體驗此在:戲曲意象的審美效應
    • 六、象外之象:戲曲意象的原型特質
  • 第三章 形式與意味
    • 一、「形式」及其意味
    • 二、符號象徵與寫意傳神
    • 三、線的藝術
    • 四、圓的境界
    • 五、形式的意識形態:京劇《四郎探母》的形式意味分析
  • 第四章 譜系化生存
    • 一、戲曲藝術譜系:歷史生成與文化定位
    • 二、戲曲藝術譜系的結構和形態特徵
    • 三、譜系化的意義:戲曲譜系與戲曲的傳承及嬗變
  • 第五章 民間的智慧
    • 一、戲曲的民間品格
    • 二、樂天憫人
    • 三、陰陽之道
    • 四、民間的退隱:梅蘭芳的文化品格
  • 第六章 傳播的界域
    • 一、傳播媒介:意義與特質
    • 二、戲曲傳播的形態類型
    • 三、傳播媒介與戲曲形態特徵
    • 四、戲曲的網路傳播
  • 第七章 傳者與受眾
    • 一、戲曲形態流變與傳者的類型
    • 二、戲曲受眾的意義與類型
    • 三、戲曲傳播與「觀—演」關係的特質分析
  • 第八章 從傳統到現代
    • 一、戲曲:從傳統到現代
    • 二、「現代化」與「經典化」:現代文化語境中的戲曲選擇
    • 三、經典是怎樣煉成的:京劇《貴妃醉酒》的文化詮釋
  • 附錄一
    • 戲曲樂本體論二題:我的觀念與立場
    • 論梅蘭芳的「象」─兼及梅蘭芳的意象主義
    • 論戲曲「新編」的文化矛盾
    • 京劇「新編」的現代意識與古典精神─以新編京劇《金鎖記》、《曙色紫禁城》為例
    • 論戲曲的「經典化」與「去經典化」
    • 論崑曲「新編」的經典化─以北崑新編《紅樓夢》為例
    • 本體的堅守與文化的偏至─百年來中國戲曲路向的回溯與反思
  • 附錄二 主要參考書目
  • 後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