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戲曲評點興起於明代中葉,而清初評點家則在一個接受與承繼的位置裡,又進一步建立出一種時代性的批評特色。此時期戲曲評點以「細緻批評」凸顯殊異於明代評點的書寫風格,關於戲曲文本的文學審美意義得到進一步證明與實現;細密而深刻的閱讀筆記同時令戲曲劇本所擁有的文本特色與特殊閱讀節奏獲得發揮。本書以清初四部具有代表性的戲曲評點作品:金聖歎《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毛聲山父子《第七才子書琵琶記》、《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以及孔尚任評點《桃花扇》作為研究對象,以閱讀方法與批評策略作為主要的關注焦點,試圖建構起清初戲曲評點的時代特色。清初戲曲評點家企圖試著以閱讀作為一種示範,說明戲曲如同其他各種文學體式擁有著嚴肅文學意義與深刻藝術內涵,並使戲曲從一個邊緣式的文體逐漸向傳統文學主軸靠近,進而實現了一種「重建經典」的文化意義。
-
第一章 導 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第二節 研究回顧
-
第三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
-
-
第二章 金批《西廂》的經典重建過程
-
第一節 閱讀行為的重新定義
-
一、對話古今的文本語境
-
二、示範閱讀的評點意義
-
三、文本留白與讀者審美再創
-
-
第二節 文學批評與經典重建
-
一、以「才子書」重新定義文學經典
-
二、才子書的內涵—「材」與「裁」
-
三、「作者中心」與「讀者中心」的消解
-
四、金聖歎的淫書之辨
-
-
第三節 「金」針隨度—金批《西廂》的閱讀操作
-
第四節 小結—經典標準的解構與重建
-
-
第三章 才子的競爭—毛聲山《第七才子書琵琶記》
-
第一節 毛聲山的讀者意識與批評立場
-
一、知音讀者的自我期許
-
二、《第七才子書》對於《第六才子書》的依附與背離
-
三、藝術價值與教化意義並置的文本定位
-
四、評點閱讀行為中的「理想讀者」
-
五、讀者身份之界定與讀法的揭示
-
-
第二節 毛氏評點的互文性批評寫作
-
一、毛批與前賢評語的差別異同
-
二、主要的互文性文本—《西廂記》
-
三、答覆與辯論—問答式文體的批評意義
-
-
第三節 小結—超越文本的理想讀者
-
-
第四章 跨越時空的文本對話—三婦評點《牡丹亭》
-
第一節 文本意義的兩個側面—婦女的戲曲「閱讀」與「批評」
-
一、明清婦女的閱讀與書寫
-
二、三婦的閱讀動機與對話關係
-
-
第二節 文本間的對話
-
一、「非必求合古人」—詩意浪漫的陳同評點
-
二、以續評仿作為志的談則評點
-
三、對話關係的完成—錢宜的補充、修正與提問
-
四、建構與辯護—共同閱讀經驗的完成
-
-
第三節 小結—女性評點的讀者召喚意義
-
-
第五章 文本間的多重身份—孔尚任與《桃花扇》
-
第一節 結構設計的言外之意
-
第二節 局外指點—評點文字的多重提示性
-
一、評點文字對於文本結構的提示分析
-
二、「戲中之戲」的互文意義
-
三、隱身老贊禮背後的作者意義
-
-
第三節 附加性書寫的存在意義
-
一、作家的自我表述
-
二、從讀者反應到審美召喚的序跋文字
-
-
第四節 小結—多重語境的閱讀意義
-
- 第六章 結論—清初戲曲評點的經典重建意義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