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從不同時期、文化層次、文本生產切入,探討日常生活中,被視為小道的戲曲、飲食等文化行為,與主流、正統文化碰撞後生發的種種文化意義。借重多位不同背景學者的研究考察,《小道可觀》旨在對米歇爾.賽托(Michel de Certeau)提出的日常生活實踐等社會文化史理論進行補充。凸顯權威、經典話語如何從日用美學中汲取能量,使主流的內涵因日常敘述的加入而更包容並蓄、富有活力。同時,這些考察也勾勒出不同社會文化、民族群體如何在富含張力的接觸中,不斷地對「自我」與「他者」進行重新聚焦,有助於我們了解或隱或顯的權力鬥爭中蘊含的文化意義。
本書以文化研究為主軸,既考察了菁英群體以及主流文化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獲取靈感,又折射出文化群體以及個體自我認知乃是飽含張力的動態機制;展現「經典」與「草根」並非自上而下、抑或反其道而行之的線性動態,而是在多重空間、交叉話語中因權宜而靈變的隱性機制,其能量正來自於蘊藏在日用美學中的文化。
本書以文化研究為主軸,既考察了菁英群體以及主流文化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獲取靈感,又折射出文化群體以及個體自我認知乃是飽含張力的動態機制;展現「經典」與「草根」並非自上而下、抑或反其道而行之的線性動態,而是在多重空間、交叉話語中因權宜而靈變的隱性機制,其能量正來自於蘊藏在日用美學中的文化。
- 前言/吳英均著,凌筱嶠譯
- 作者簡介
- 序論/凌筱嶠
-
第一部分 戲曲篇:禮儀與話語
-
第一章 「文」與「制」之外:從蘇軾教坊詞看宋代文人樂語/孫曉靖
-
一、樂語之名稱
-
二、教坊詞:作為一種表演文本的閱讀
-
三、教坊詞:一種矛盾與爭議之上的表達
-
四、結語
-
-
第二章 搬演皇帝:睢景臣《高祖還鄉》/麥瑞怡著,凌筱嶠譯
-
一、睢景臣散曲與司馬遷〈本紀〉
-
二、鄉村與帝國的截然分野
-
三、表演、文字與戲劇認知
-
四、皇帝的雙重身份
-
五、結語:表演與說服
-
附錄:睢景臣《高祖還鄉》英譯
-
-
第三章 飲食、戲曲與儀式:神仙與凡人展演之東道禮儀/伊維德著,凌筱嶠譯
-
一、西王母與八仙
-
二、孫旺及其酒肉朋友
-
三、結語
-
附錄一: The Eight Immortals
-
附錄二: Spreading a Banquet in Celebration
-
-
第四章 「律」、「變」、「極」:王驥德《曲律》中的互文指涉與規範化構想/辛兆坤
-
一、前言
-
二、《曲律》中的互文指涉:一個三維批評框架
-
三、「變」與「極」
-
四、結語
-
附錄一:王驥德《曲律》互文指涉一覽表
-
附錄二:《曲律》中提及「變」的篇章
-
-
第五章 守望文明:蘇州府太倉州王時敏家族的戲曲活動(1640-1680)/郭英德
-
一、引子:清商祝壽自喧闐
-
二、綿綿世祚:劇迷家族的文化傳承
-
三、嚶嚶友聲:戲曲文本的文化寓意
-
四、呦呦鹿鳴:戲曲符碼的文化象喻
-
五、尾聲:流風善政故家存
-
-
第六章 「以宮商爨演,寓垂世立教之意」:論晚清楊恩壽之戲曲觀及其《坦園六種曲》所展現之敘事性特質/王璦玲
-
一、傳統到近代的過渡:晚清戲曲史上的一個「轉折」
-
二、「抒鬱解慍,扶持世教」:楊恩壽之戲曲觀
-
三、「合生死、窮通於彈指頃」:《坦園六種曲》之創作要旨
-
四、楊恩壽《坦園六種曲》寫作中所呈顯之敘事性特質
-
五、結語
-
-
-
第二部分 日用篇:文學場域與文化能量
-
第七章 發人深省的食物:北宋中期的消費競爭與遠離塵囂/裴志昂著,凌筱嶠譯
-
一、導論
-
二、商品與自我
-
三、撤離城市
-
四、結語
-
-
第八章 「互圖性」的旅程:對明代中晚期通俗文學作品中「遊歷」主題版畫的考察/吳思遠
-
一、緒論
-
二、明代木刻版畫的繁榮
-
三、畫工、刻工與印工的合作
-
四、遊歷與文本
-
五、遊歷圖與文本編訂
-
六、《錢塘夢》的插圖
-
七、《西廂記》與遊歷圖
-
八、遊歷與夢幻
-
九、結語
-
-
第九章 誰人讀食譜?類書中的飲食指南/吳英均著,凌筱嶠譯
-
一、食物、日用、類書
-
二、《居家必用》之流傳與讀者
-
三、飲食、書籍與生活方式
-
-
第十章 病中倫常:魏晉南北朝小說中的省疾、問疾與侍疾/劉苑如
-
一、前言
-
二、禮數與倫常:省疾、問疾與侍疾的語用習慣
-
三、疾病交際:省病、侍疾所折射的情感光譜
-
四、他人疾病:陌生人間的救病關係
-
五、結語
-
-
第十一章 風聲與文字:從歌謠運動回思非漢語的漢字傳述/胡曉真
-
一、前言
-
二、「民間之聲」與歌謠運動中的方言問題
-
三、聲音、文字與「漢字系文字」
-
四、《粵風續九》中的口頭聲音與文字書寫
-
五、結語:從漢字的開放性看文化接觸與共感涵化
-
-
第十二章 尋索「真正的中國」:明治時期日本的中國文學史書寫/賀衛林著,辛兆坤、凌筱嶠譯
-
一、導言:文學史書寫傳統
-
二、支那/中國文學與「國文學」書寫
-
三、「小說」之文化心理與政治解讀
-
四、結語
-
-
- 後記:奚如谷教授無已齋訪談
- 徵引書目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350/827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