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科學探究的教學與評量之理論與實務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55773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近二三十年來,中外科學教育的改革皆強調科學探究的教學,以提升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增進學生的探究能力。然而,科學探究的教學並沒有落實於科學教室實務中,傳統演講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仍然盛行。究其原因發現教師對科學探究的本質、教學以及評量不甚理解。縱使教師理解科學探究的教學之理論與實務,也因教學現場諸多因素,阻礙了探究教學的實施,致使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能力無法提升,殊為可惜!
筆者將這些年來有關「科學探究的教學與評量之理論與實務」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冊,內容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科學探究的理念與教學知識,分為五章由筆者撰寫,第二部科學探究的教學實務,分為六章分由四位國小科學教師撰寫。筆者希望本書的問世,能帶給即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有關科學探究的教學與評量之參考。
  • 前言
  • 致謝
  • 第一章 科學探究的意涵與哲學基礎
    • 一、探究的意涵
      • (一)一般的意涵
      • (二)教育上的意涵
    • 二、科學探究的意涵
      • (一)一般的意涵
      • (二)教育上的意涵
    • 三、科學探究的本質
      • (一)科學探討的過程
      • (二)科學方法的多元化
      • (三)科學理論的價值判準
      • (四)理論建構的過程
    • 四、科學知識、理論與假說的發展
      • (一)哲學的觀點
      • (二)模型建構循環
  • 第二章 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 一、科學探究和科學本質的關係
    • 二、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 (一)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
      • (二)美國下一代科學標準
      • (三)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 (四)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
  • 第三章 科學探究的活動與能力
    • 一、科學探究活動的特徵與層次
      • (一)科學探究活動的特徵
      • (二)科學探究活動的層次
    • 二、科學探究的能力
      • (一)科學探究能力面向的界定
      • (二)科學探究能力面向的行為表徵
  • 第四章 科學探究的教學與評量
    • 一、科學探究的教學
      • (一)科學探究教學的重要性
      • (二)科學探究教學策略
      • (三)五階段探究式教學法
    • 二、科學探究的評量
      • (一)傳統評量實務
      • (二)改變中的科學教育評量實務
      • (三)科學探究的評量方式
  • 第五章 科學探究多元評量工具的開發
    • 一、評量設計
      • (一)緣起
      • (二)設計理念
    • 二、科學探究多元評量工具
      • (一)科學探究能力自我評量問卷
      • (二)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實作評量
      • (三)嵌入式評量
      • (四)評分判準之再精緻化
    • 三、附錄
      • (一)國小中年級科學探究能力自我評量問卷
      • (二)國小高年級科學探究能力自我評量問卷
      • (三)國小中年級科學探究能力實作評量
      • (四)國小高年級科學探究能力實作評量
  • 參考文獻
    • 一、中文部分
    • 二、英文部分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