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教出科學探究力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05065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科學素養」教學面第一本!
你不能不知道的課綱關鍵字:探究與實作
108自然領綱委員親自解答
怎麼「教」?怎麼「學」?怎麼「考」?

  108自然領綱強調「科學素養」及「探究與實作」,期盼培養孩子科學探究的思考方式與技能,擁有受用一生的科學能力、態度與習慣,來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挑戰。

  然而什麼是「科學素養」?什麼是「探究與實作」?「探究與實作」納入自然科考題又將怎麼考?對大部分家長來說仍是萬般疑惑。對於第一線教師而言,素養導向教學最困難之處在於,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數下融入「探究與實作」理念?如何在實施「探究式課程」的同時兼顧學生考試成績?是課程設計與教學的最大痛點。

  本書作者鄭志鵬老師(小P老師)現為十二年國教自然領綱委員,近年來投入莫大心力於課綱編修任務中。他也是一名熱血的國中科學教師,最喜歡問學生「為什麼」,時常告訴孩子:「學習科學,記得要對真理保持10%的懷疑。」他更期許自己的教學能成為理查・費曼(Richard P. Feynman)口中的「真正的科學教育」——可以讓學生嘗試失敗的科學教育。

  他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娓娓道來自然領域課綱自九年一貫課程到108課綱的變遷,並分享科學教育中最需要傳達給國中小學生的關鍵能力。書中亦收錄他經過年復一年的嘗試,找到可行且有效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不論是平日用心於教養或關心教改的教師或家長,關於新課綱的諸多疑惑,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解答,一舉掃除對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的迷思。讓我們共同成為孩子的學習鷹架,陪伴他們在學校課堂與日常生活中就能學好科學課程,成為一個具備科學素養的現代公民!

  「培養孩子帶著走的探究能力與科學素養,
  不只為了把學校的科學課程學得更好,
  更是為了未來能遷移所學的知識與能力,
  讓他們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小P老師

  ★本書特別推薦以下讀者

  ◇ 為第一線教師,破解常見迷思 ◇
  ・「科學素養」是什麼?該怎麼教?
  ・素養導向教學中的「探究與實作」是什麼?
  ・如何設計一堂有趣的「探究式」課程與教學?
  ・素養導向教學跟知識型的考試有衝突嗎?
  ・如何協助學生因應變化難測的素養導向試題?

  ◇ 為關心教育的家長,徹底解析「素養」◇
  ・為什麼十二年國教課綱科學課程很重視「科學素養」?
  ・怎麼陪伴孩子面對不同學習階段的自然科學課程?
  ・當孩子的自然科成績不見起色,如何配合學校教學幫助孩子快快跟上?
  ・素養導向試題強調在生活中應用科學知識的能力,該如何準備?
  ・如何陪伴孩子從小開始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真誠推薦

  吳月鈴 十二年國教自然領綱委員、教育部探究增能計畫教練
  林百鴻 高雄市教育局課程督學
  林怡辰 國小教師、閱讀推廣人
  林莞如 十二年國教自然領綱委員、第一屆全國Power教師
  陳竹亭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莊福泰 高雄中學校長
  黃子欣 康橋國際學校教師、「未來教育臺灣100」2019專案入選
  黃國珍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
  葉丙成 台大教授、無界塾創辦人
  藍偉瑩 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謝彩凡 新竹縣博愛國中老師、學思達核心老師
  蘇文鈺 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
  蘇明進 台中市大元國小老師
  嚴天浩 LIS情境科學教材執行長
  ——依姓名筆畫排序
  • 封面
  • 書名頁
  • 推薦序 原來是探究/藍偉瑩
  • 推薦序 找回探究赤子心/林莞如
  • 前言 我那不太「探究」的學生生活
  • PART1 科學教育為什麼需要探究?
    • 探究不是新概念
    • 認識108課綱中的科學素養
    • 日食是因為「太陽被天狗吃掉了」?
    • 缺乏「探究」的教學現場
    • 動搖國本的教育改革?
    • 用探究補完科學教育
    • 小P老師聊天室 孩子對自然課沒興趣,該怎麼幫助他?
  • PART2 探究是怎麼練成的?
    • 在探究的旅程開始之前
    • 科學課為什麼要做實驗
    • 我們應該教導「正確」的科學觀念嗎?
    • 探究,得先退回到無知的位置
    • 「叫學生探究」就是「教學生探究」?
    • 數學並非科學之母,觀察才是
    • 「科學取向」和「科技取向」的課程有什麼不同?
    • 一直教學生探究,可以應付考試嗎?
    • 小P老師聊天室 如何開啟孩子的探究能力?
  • PART3 如何在課堂上教探究?
    • 階段1:尋找因果與關聯─從「What」到 「How」
      • 開始之前:營造情境,建立連結
      • 步驟一、觀察:察覺差異、提出猜想
      • 步驟二、計畫:根據猜想,擬定實驗計畫
      • 步驟三、執行:運用設備器材測量、觀察與記錄
      • 步驟四、分析、發現與傳達:整理實驗結果,發現關聯或因果後加以描述
    • 階段2:理論發想、驗證與建立─用「How」去驗證 「Why」與「What」
      • 步驟一、想像創造、定題與推理論證
      • 步驟二、計畫與執行、分析與發現
      • 步驟三、討論與傳達、推理論證、批判思辨
      • 步驟四、建立模型
    • 小P老師聊天室 如何陪伴孩子面對大考的素養題?
  • PART4 「探究與實作」課程示例
    • 示例1:以「問題解決」為主的課程示例─國中八年級上學期課程「比熱」
    • 示例2:以「思考智能」為主的課程示例─國中八年級下學期課程「化學反應速率」
  • 結語
  • 致謝
  • 附錄1 國小以上孩子自然科課外讀物推薦
  • 附錄2 培養孩子探究力的線上自學網站推薦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