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對韓國朝鮮朝(1392-1910)的儒學作系統性研究,以問題的論爭為主,討論多位著名儒者的思想。包括朝鮮朝前期的鄭三峰、李退溪、李栗谷,及朝鮮陽明學唯一大家鄭霞谷;對後期的蘆沙學派、寒洲學派、華西學派也以田艮齋的評論為線索,對各學派的觀點作概括性的討論,凸顯出各學派的特徵及朝鮮朝主理與主氣兩派的不同。書中主要採用當代新儒學對宋明儒學義理分析及分系的詮釋觀點,又融入康德的道德哲學中的重要觀點。並藉由對韓國朝鮮朝儒學的主理、主氣兩派的觀點的分析,提出作者對朱子思想的特別看法,希望提出對朱子思想較為順當的詮釋。
原籍廣東新會,1952年生於香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及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組(碩士)畢業。曾任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哲研所特聘教授。著有:《中庸義理疏解》(此書之韓文譯本書名為《中庸哲學》)、《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儒家的心學傳統》、《當代儒學思辨錄》、《中國哲學史》(合著)、《近思錄譯注》(合著)、《從當代儒學觀點看韓國儒學的重要論爭》等書,另有未收錄專書的數十篇論文。
- 自 序
-
導論 康德哲學、朝鮮儒學與朱子思想的詮釋
-
一、引言
-
二、康德與孟子及直貫與橫攝
-
三、儒學進於康德與康德為主理的型態
-
四、朱子、朝鮮儒學與康德哲學
-
五、奇蘆沙對李栗谷的批評及其主理的論證
-
六、以主理的型態來詮釋朱子學
-
七、韓儒田艮齋一系對朱子思想的詮釋及其涵義
-
八、道德法則與自由意志之互相涵蘊(回溯)與對自然的辯證之克服
-
-
【第一部】朝鮮儒學的基本精神
-
第一章 鄭三峰的闢佛論
-
一、引言
-
二、鄭三峰對佛教的主要批評
-
三、結語:從三峰之辨佛看朝鮮朝以儒學為國教之原因
-
-
第二章 再論李晦齋對曹漢輔的批評與朱子理一分殊論的現代意義
-
一、引言
-
二、「無極太極」論辯中曹漢輔的主張
-
三、李晦齋對曹漢輔的批評
-
四、藉康德之說以進一解
-
五、引朱子與蕺山之說以證義
-
六、結語
-
-
第三章 從〈聖學十圖〉看退溪人文思想的特色
-
一、人文精神的涵義
-
二、從〈聖學十圖〉看退溪人文思想的特色
-
三、結語
-
-
-
【第二部】理與氣
-
第四章 羅整菴、李栗谷理氣論的涵義
-
一、引言
-
二、整菴的心性論
-
三、整菴的理氣論
-
四、理氣渾然無罅縫與理一分殊
-
五、栗谷理氣論的特別見解
-
六、結語
-
-
第五章 任鹿門的「主氣」思想
-
一、李退溪之主理與李栗谷之主氣
-
二、任鹿門的主氣論
-
三、心體虛靈及理氣混融
-
四、結語
-
-
第六章 奇蘆沙「主理」的論辯及「理一分殊」論
-
一、蘆沙論理乘氣機及理氣並舉
-
二、蘆沙「主理」說之論辯
-
三、理之一與分殊
-
四、結論
-
-
-
【第三部】心與理
-
第七章 鄭霞谷對王陽明哲學的理解
-
一、前言
-
二、霞谷論心與理
-
三、論良知與惻隱之先後及「生理」說
-
四、霞谷以惻隱說良知的意義
-
-
第八章 鄭霞谷的「生理說」及其對告子學說的詮釋
-
一、前言
-
二、良知、惻隱與生理
-
三、霞谷對「生之謂性」的詮釋
-
四、結語
-
-
第九章 李寒洲的「心即理」說及與霞谷心學之比較
-
一、前言
-
二、寒洲〈心即理說〉之大要
-
三、心之主宰與明德之涵義
-
四、寒洲之說是否為「心學」之型態?
-
五、引霞谷之言論證「心即理」說之特色
-
-
第十章 郭俛宇的心論及其對朱子思想的理解
-
一、引言
-
二、〈心性雜記〉的大意
-
三、「心之為合理氣」與「心即理」
-
四、結語
-
-
第十一章 朝鮮朝後期儒學的心論:以李華西為中心
-
一、前言
-
二、李華西的心論
-
三、華西論「明德」
-
四、柳省齋對師說之修正
-
五、小結
-
六、附論:田艮齋對華西學派的批評
-
-
-
【第四部】田艮齋及其對各派的評論
-
第十二章 艮齋與蘆沙的猥筆論辨
-
一、理對氣之「不使之使」
-
二、艮齋嚴分理氣、心性之涵義
-
三、結語
-
-
第十三章 蘆沙主理說的道德涵義及艮齋對蘆沙的批評
-
一、奇蘆沙主理說之道德涵義
-
二、艮齋對主理說之批評
-
三、艮齋對〈納涼私議〉的評論
-
四、結語
-
-
第十四章 艮齋與遂菴權尚夏的思想同異及其特徵
-
一、人物性異同論之問題意義
-
二、艮齋對遂菴批評之要旨
-
三、略論有關未發時心體善惡的討論及艮齋「氣質體清」之說
-
四、結論
-
-
第十五章 宋淵齋對吳老洲的批評及艮齋的衡定
-
一、前言
-
二、心與氣質之分
-
三、論性為心宰的涵義
-
四、論工夫的問題
-
五、結語
-
-
第十六章 艮齋對陽明心學的批評
-
一、前言
-
二、艮齋學與陽明學是不同的義理型態
-
三、〈陽明心理說辨〉疏解
-
四、〈心說正案辨〉中有關陽明學的討論
-
五、結語
-
-
第十七章 吳老洲的心性論及艮齋對老洲思想的承繼
-
一、前言
-
二、老洲論心與氣質之區分及朱子、陳北溪的有關說法
-
三、老洲氣本末說與黃勉齋的有關說法
-
四、老洲對理氣不同的強調及心本善說
-
五、艮齋對老洲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
六、結語
-
-
第十八章 比較田艮齋與牟宗三先生對朱子學的詮釋
-
一、前言
-
二、牟先生對朱子學的衡定
-
三、艮齋朱子學詮釋的要點
-
四、引艮齋文獻來證上文所說艮齋的思想要點
-
五、艮齋與牟先生朱子詮釋之比較及艮齋之說的特殊涵義
-
-
第十九章 全書結論
-
- 各章發表情形
- 引用及參考書目
- 人名索引
- 名詞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052767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