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高橋亨與韓國儒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087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高橋亨,日本跨越戰前與戰後、活躍於朝鮮思想研究領域的第一人,他以「主理派∕主氣派」之框架詮釋朝鮮儒學史,影響甚大。本書即以高橋亨為焦點,對韓國儒學研究展開多元的對話與展望。
本書以「高橋亨與韓國儒學研究」為主題,著眼於韓國儒學研究的第二序反思,涉及對殖民地史觀下的韓國儒學研究、其方法論與解釋框架之批判,進而對韓國儒學研究提出新展望。
全書以2012年「東亞視域中的韓國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所發表的論文為主,兼及此一議題的期刊論文,匯聚長期關注高橋亨與韓國儒學研究的韓國、日本、臺灣等地學者之研究成果,以東亞儒學的視域,展開學術對話的宴饗。全書共收入韓國、日本、臺灣等地學者的十一篇論文,可說是此一議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大多學者對於高橋亨以「主理派∕主氣派」來詮釋韓國儒學史的解釋框架,進行客觀的評價與深入的批判。從後殖民的角度來看,唯有徹底清理並客觀評價高橋亨的韓國儒學研究,才能擺脫其韓國儒學史的解釋框架,凸顯韓國儒學研究的主體性。猶有進者,更有學者或從朝鮮儒學的資源,或從比較哲學的視域,超越高橋亨的解釋框架,展開新的思想冒險與哲學嘗試,以活化韓國儒學研究。
本書的出版,標示臺灣對於韓國儒學研究的新進程,除了提升中文學界的韓國儒學研究水準之外,並與東亞學界平等對話,相互激盪,同時回應韓國與日本學界的研究成果,顯示臺灣在韓國儒學研究上的開創性與開放性。
  • 導論 林月惠
    • 一、臺灣的韓國儒學研究
    • 二、高橋亨的韓國儒學研究及其檢討
    • 三、各篇論文之要旨
    • 四、展望與感謝
  • 壹、高橋亨的朝鮮思想史研究 權純哲
    • 一、前言
    • 二、學問之形成過程與時代背景
    • 三、高橋亨的朝鮮思想史研究及其內容之檢討
    • 四、結語
    • 資料:高橋亨著作目錄(一部份)
  • 貳、朝鮮思想的時代區分──從高橋亨的說法談起 川原秀城
    • 一、前言
    • 二、高橋亨的東儒劃分之二說
    • 三、朝鮮思想的時代區分
    • 四、結語
  • 參、韓國儒學史與高橋亨 趙南浩
    • 一、前言
    • 二、高橋亨的經歷
    • 三、朝鮮哲學史與高橋亨
    • 四、「主理∕主氣」論與韓國、日本哲學史
    • 五、朝鮮心學與韓國儒學史
    • 六、兩難以後的經世論與韓國儒學史
    • 七、結論
  • 肆、高橋亨的朝鮮儒學觀 金基柱
    • 一、前言
    • 二、固著性、從屬性、黨派性與朝鮮儒學
    • 三、「主理派∕主氣派」與朝鮮儒學
    • 四、兩個觀點之交叉
    • 五、結語
  • 伍、高橋亨的李退溪解釋──以與張志淵的論爭為中心 井上厚史
    • 一、前言
    • 二、韓國的李退溪研究
    • 三、高橋亨的李退溪解釋(其一):與張志淵論爭之前
    • 四、高橋亨的李退溪解釋(其二):與張志淵論爭為中心
    • 五、高橋亨的李退溪解釋(其三):與張志淵論爭之後
    • 六、結語
  • 陸、高橋亨朝鮮儒學研究中的異學派──讀京城帝大的講稿 權純哲
    • 一、前言
    • 二、高橋亨的「朝鮮思想史大系」構想與「異學派」
    • 三、朝鮮儒學中的「異學」
    • 四、朝鮮儒學史的時代區分與「異學」
    • 五、朝鮮儒學的「異學派」
    • 六、高橋亨的「異學派」講稿之特徵
    • 七、結論
    • 資料①:高橋亨授課名稱、講稿與論著的對照年表
    • 資料②:高橋亨異學派講稿一覽表
    • 資料③:高橋亨相關論著目錄(一部份)
  • 柒、高橋亨韓國儒學理解的功與過──以「主理∕主氣」概念為中心 韓慈卿
    • 一、前言
    • 二、性理學在朝鮮時代的意義
    • 三、「主理∕主氣」的分類
    • 四、「主理∕主氣」論爭的意義
    • 五、結語
  • 捌、朝鮮儒學的哲學地形圖──退溪李滉的主理與栗谷李珥的主氣 韓亨祚
    • 一、前言──我的朝鮮儒學地形圖
    • 二、「主氣」概念的兩難(dilemma)
    • 三、「主理」與「主氣」,抑或「觀照之道」(via contemplativa)與「實踐之道」(via activa)
    • 四、結語
  • 玖、從朝鮮儒學「符號布置方式」批判高橋亨的「主理∕主氣」說 李承煥
    • 一、前言:從高橋亨「主理∕主氣」說所含兩種困惑說起
    • 二、朱熹理學中的三種符號布置方式
    • 三、元代新安理學與「橫說」架構之擴散
    • 四、「橫說」、「豎說」與朝鮮儒學的分歧
    • 五、結論
  • 拾、「主理∕主氣」的再檢討與展望 崔英辰
    • 一、「主理∕主氣」的分類判準
    • 二、所謂「主氣論」不存在
    • 三、作為「觀點」的「主理∕主氣」與「離看∕合看」
    • 四、理氣「離看∕合看」直接連接到理氣「不離∕不雜」
    • 五、所謂「主氣論者」之評價的含義
    • 六、「對立性架構」與「統合性架構」
  • 拾壹、高橋亨「主理派∕主氣派」解釋框架之批判──兼論韓國儒學思想研究的新展望 林月惠
    • 一、方法論反思的必要
    • 二、「主理派∕主氣派」解釋框架之分析
    • 三、「主理派∕主氣派」解釋框架之檢證與批判
    • 四、韓國儒學思想研究之展望
    • 五、結語
  • 附錄一:高橋亨年譜 江俊億
    • 說明
  • 附錄二:高橋亨著作目錄(1902-2015) 江俊億
    • 說明
  • 人名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