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孔子形象的建構與變遷,是東亞各國思想與文化的溫度計,充分體現中國、日本、朝鮮與越南歷史上「道統」與「政統」兩者之間不可分割、相互緊張以及不穩定的平衡關係。
孔子形象在東亞文化史中的變遷及其意義,一直欠缺全面性探討的專著。孔子形象之建構與變遷,係東亞各國思想與文化變遷之溫度計,既顯示東亞各國歷史之轉捩點,又體顯東亞各國儒家知識系統(「道統」)與政治權力系統(「政統」)之不可分割性、互為緊張性及其不穩定之平衡性,所以,以「孔子形象」之變遷作為研究主軸,可以深入分析東亞各國思想之升沉與世運之興衰,此為編輯本書之用意。本書共收入十三篇論文,分為四篇,分論中國、日本、朝鮮與越南歷史上,孔子的形象及其思想的變遷,期待透過本書的出版,為東亞文化視域中的孔子研究,打開一個全新的視窗。
孔子形象在東亞文化史中的變遷及其意義,一直欠缺全面性探討的專著。孔子形象之建構與變遷,係東亞各國思想與文化變遷之溫度計,既顯示東亞各國歷史之轉捩點,又體顯東亞各國儒家知識系統(「道統」)與政治權力系統(「政統」)之不可分割性、互為緊張性及其不穩定之平衡性,所以,以「孔子形象」之變遷作為研究主軸,可以深入分析東亞各國思想之升沉與世運之興衰,此為編輯本書之用意。本書共收入十三篇論文,分為四篇,分論中國、日本、朝鮮與越南歷史上,孔子的形象及其思想的變遷,期待透過本書的出版,為東亞文化視域中的孔子研究,打開一個全新的視窗。
- 引 言 黃俊傑
-
﹝中國篇﹞
-
壹、大儒與至聖:戰國至漢初的孔子形象 伍振勳
-
一、前言
-
二、「大儒」與「至聖」:孔子生平的典範意義
-
三、從不遇到歷險:「君子固窮」的主題與變奏
-
四、從行動到立法:「詳於萬物」涵意的轉化
-
五、結語
-
-
貳、異表:讖緯與漢代的孔子形象建構 徐興無
-
一、引言
-
二、孔子與讖緯中的異表說
-
三、異表說的知識體系
-
四、孔子的異表
-
五、漢代的孔子圖像
-
六、結論
-
-
參、作為樂道者的孔子:論理學家對孔子形象的建構及其思想史意義 林永勝
-
一、前言
-
二、早期的聖人理解與孔子形象
-
三、佛教的聖人可學說與二教論
-
四、理學的內聖外王之道與新聖人觀
-
五、作為樂道者的孔子──孔子新形象的建立及其目的
-
六、體認孔子新形象的方法:觀聖賢氣象與四書之成立
-
七、結論
-
-
肆、覺浪道盛與方以智的孔子觀 蔡振豐
-
一、前言
-
二、覺浪道盛的孔子觀
-
三、方以智的孔子觀
-
四、結論
-
-
伍、西藏文化中的孔子形象 曾德明林純瑜
-
一、前言
-
二、早期文獻
-
三、苯教傳承
-
四、佛教傳承
-
五、結語
-
-
-
﹝日本篇﹞
-
陸、德川學者對孔子思想的異解與引伸 張崑將
-
一、前言
-
二、「孔子之學」異於「儒者之學」
-
三、對孔子隱諱湯武革命的異解
-
四、「孔子設問」下的引伸思想
-
五、結論
-
-
柒、朱舜水的孔子形象及其對日本的影響 徐興慶
-
一、前言
-
二、從學問傳播論朱舜水的孔子形象
-
三、朱舜水的「孔子贊」與「聖像贊」
-
四、朱舜水的《學宮圖說》與「學校議」
-
五、結語
-
-
捌、關於日本「聖人觀」中的孔子地位問題──兼論中國的有關話題 韓東育
-
一、孔聖人地位在近世日本的疑竇
-
二、中國文脈下的孔子聖人化經緯
-
三、日本近代語境中的孔聖人之解構
-
-
玖、「宗教」一語的成立與服部宇之吉的孔教論 陳瑋芬
-
一、前言
-
二、服部宇之吉及其孔教論
-
三、服部宇之吉的孔子觀
-
四、結語
-
-
-
﹝朝鮮及越南篇﹞
-
拾、朝鮮時代君臣對話中的孔子與《論語》:論述脈絡與政治作用(14-19 世紀) 黃俊傑
-
一、引言
-
二、政治脈絡中朝鮮君臣的《論語》論述及其得失
-
三、古與今的對話:《論語》在朝鮮宮廷中的政治作用
-
四、結論
-
-
拾壹、越儒范阮攸《論語愚按》中的孔子形象 林維杰
-
一、前言
-
二、《論語愚按》的表現方式
-
三、《近思錄》在形象表現上的參照
-
四、《論語愚按》中的聖人形象之一:天道
-
五、《論語愚按》中的聖人形象之二:道統
-
六、結論
-
-
-
﹝附 篇﹞
-
壹、「術」與「道」:清王朝儒學接受的變容──以吉林文廟的設立為中心 劉曉東
-
一、引言
-
二、吉林文廟概況與清初東北行政體系
-
三、雍正年間的船廠「立廟設學」之爭
-
四、乾隆年間永吉州「文廟」的設立
-
五、結語
-
-
貳、至聖先師與停滯帝國──19 B106世紀英國報章所見孔子形象與中國論述 陳其松
-
一、序論
-
二、道德家‧孔子
-
三、中國社會與孔子
-
四、至聖先師與停滯帝國
-
五、中國的教育、科舉與孔子
-
六、儒教與基督教
-
七、「孔子門徒」論孔子:中方回應
-
八、結論:「中國」與「孔子」的形象交互建構
-
-
- 名詞索引
- 人名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350105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