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將指出,顏回「好學進德」、「心齋坐忘」、「氣化」、「玄化」、「樂道」、「學聖」等諸「形象」,組織成儒道人觀體系的運行圓周。形象與人觀實如珠網牽連的共生關係。依此脈絡,無論是詩劇美趣的玄化顏回觀,還是理學向上超拔的體天樂道顏回觀,背後包含身體與社會間的關係互動,名教與自然間的調和抗爭,道德相與超道德相的工夫分際,都是還原與重構顏回形象的珍貴線索,也對儒道思想「如何成就理想之人」此一真實問題,提供另種關照視角和解答的可能性。
- 林序
- 吳序
- 自序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顏回形象的歷史淵源及發展
-
第二節 「人觀」釋義
-
第三節 研究文獻回顧
-
一、學界顏回形象之研究近況
-
二、學界「孔、顏之樂」研究近況
-
-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
-
第二章 儒家的「君子之學」與顏回形象
-
第一節 顏回「好學」形象之摶成及其內涵
-
一、顏回「好學」形象的塑立關鍵:孔子之贊語
-
二、「君子之學」的體現:顏回「仁」「禮」雙修的成德實踐
-
-
第二節 顏回之學與「具體實踐」
-
一、〈君子為禮〉中的顏回形象與「具體實踐」
-
二、仁智雙彰的「君子」理念:《孔子家語》中的顏回形象
-
-
第三節 從自我修身到「情境」倫理實踐
-
一、顏回形象的詮釋視域(一):修身、關係、情境的三位一體
-
二、顏回形象的詮釋視域(二):論辯情境中的同門志行對比
-
-
第四節 小結
-
-
第三章 《莊子》中的「至人」與顏回形象
-
第一節 「心齋」──政治樊籠的自處之道
-
第二節 「坐忘」──顏回「主體我」之轉化與冥契體驗
-
第三節 夢覺.安化.遊:「至人」的身心修養與體道境界
-
一、「化」與「不化」之間:《莊子》的夢寓書寫與孔、顏形象
-
二、禮義法度,應時而變:《莊子》中的孔、顏形象與倫理觀
-
三、亦步亦趨,瞠若乎後:《莊子》顏回形象的解構與重構
-
-
第四節 「至人」與「至明」
-
第五節 小結
-
-
第四章 漢代與魏晉南朝的顏回形象建構
-
第一節 教化.義命.德福:漢代顏回形象的三個側面
-
一、潛心學聖與未達一間:揚雄《法言》的顏回形象建構及其意義
-
二、性善命凶與以才自殺:王充《論衡》的顏回形象與氣性聖賢觀
-
-
第二節 魏晉南朝顏回形象的玄學化與人物品鑒
-
一、魏晉南朝學者的《論語》詮釋及「玄化顏回」現象
-
二、魏晉南朝顏回形象與人物才性品鑒之間的關係探析
-
-
第三節 小結
-
-
第五章 聖學、體樂、觀氣象:濂溪與二程的顏回形象建構
-
第一節 北宋顏回形象建構及聖學理論先驅:韓愈及李翺
-
第二節 誠幾.體天.聖蘊:周濂溪的顏回形象建構與聖人觀
-
第三節 從識仁到觀聖人氣象:程明道的顏回形象建構與體道美學
-
第四節 學至聖人之道:程伊川的顏回形象建構與聖學體系化
-
第五節 小結
-
- 第六章 結論
- 徵引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