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為“生活儒學”的代表作,本書致力于儒學的“還原”與“建構”。本書的宗旨在于:既拒絕西化派的立場,也拒絕儒家原教旨主義的立場;對于后現代主義、現象學本身,雖然在一定意義上采納其“還原”的觀念,但是拒絕其“后哲學”“反形而上學”的觀念。此次出版,作者在原書的基礎上進行了增補,細化了生活儒學的總體理論結構,增加了五篇作者近年來對于生活儒學新的研究成果,使得研究更加深入。
-
第一讲 观念的层级
-
第一节 等同与对应:定名与虚位
-
第二节 观念的层级
-
一、海德格尔
-
二、老子
-
三、儒家
-
-
第三节 是、有、在:儒家“存在”观
-
一、是:判定形而下存在者
-
二、有:追溯形而上存在者
-
三、在:生活
-
-
-
第二讲 爱的观念
-
第一节 性
-
一、性与情:儒家的形而上学架构
-
二、性与生:儒家形而上学的本源
-
三、性与主体性
-
-
第二节 情
-
一、人之情
-
二、事之情
-
三、生活情感
-
-
第三节 爱
-
一、本源之爱
-
二、本源之仁
-
-
-
第三讲 思的观念
-
第一节 西方哲学的“思”:认识论困境
-
第二节 中国思想的“思”:爱与思
-
一、汉语“思”或“思想”的本源性意义
-
二、思与爱:情感之思
-
三、思与诗的本源性言说
-
四、想象·形象·表象:领悟之思
-
-
第三节 思的建构性:从形而上到形而下
-
一、形上之思:形而上学的重建
-
二、形下之思:形而下学的重建
-
-
-
第四讲 境界的观念
-
第一节 功夫问题
-
第二节 孔颜乐处
-
一、安乐
-
二、有所乐与无所乐
-
三、乐(lè)与乐(yuè)
-
-
第三节 境界问题
-
一、自发境界:在生活
-
二、自为境界:去生活
-
三、自如境界:回归生活
-
-
-
附论一:汉语“观念”论
-
上篇 观念是念
-
一、情感之念
-
二、意欲之念
-
三、认知之念
-
-
下篇 念出于观
-
一、形下之观
-
二、形上之观
-
三、本源之观
-
-
-
附论二:生活本源论
-
第一节 生活本身:生活之为生活
-
一、生与生生:生—活
-
二、生活即是存在
-
三、生活之为浑沦
-
四、自然:生活自己如此
-
-
第二节 本源情境:我们在生活中
-
一、在生活中
-
二、人生在世:我们在生活中
-
三、本源之仁:共同生活
-
四、本源之物:事情
-
-
第三节 本源结构:在生活并且去生活
-
一、生活之为际遇:在生活
-
二、本源之圣:天命的倾听
-
三、生活之为超越:去生活
-
四、良能:本源性的能
-
五、生活之为自由:在生活并且去生活
-
-
第四节 生活显现样式:生活方式
-
一、生活之为显现
-
二、显现样式
-
三、生活方式的本源
-
四、文化、历史、民族的本源
-
-
- 参考文献
-
增补
-
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生活儒学”问答
-
形而上学的黎明——生活儒学视域下的“变易本体论”建构
-
生活儒学与中国正义论——从我研究儒学说起
-
中国正义论纲要
-
国民政治儒学——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转型
-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220/10120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