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增补本)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22010120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為“生活儒學”的代表作,本書致力于儒學的“還原”與“建構”。本書的宗旨在于:既拒絕西化派的立場,也拒絕儒家原教旨主義的立場;對于后現代主義、現象學本身,雖然在一定意義上采納其“還原”的觀念,但是拒絕其“后哲學”“反形而上學”的觀念。此次出版,作者在原書的基礎上進行了增補,細化了生活儒學的總體理論結構,增加了五篇作者近年來對于生活儒學新的研究成果,使得研究更加深入。
  • 第一讲 观念的层级
    • 第一节 等同与对应:定名与虚位
    • 第二节 观念的层级
      • 一、海德格尔
      • 二、老子
      • 三、儒家
    • 第三节 是、有、在:儒家“存在”观
      • 一、是:判定形而下存在者
      • 二、有:追溯形而上存在者
      • 三、在:生活
  • 第二讲 爱的观念
    • 第一节 性
      • 一、性与情:儒家的形而上学架构
      • 二、性与生:儒家形而上学的本源
      • 三、性与主体性
    • 第二节 情
      • 一、人之情
      • 二、事之情
      • 三、生活情感
    • 第三节 爱
      • 一、本源之爱
      • 二、本源之仁
  • 第三讲 思的观念
    • 第一节 西方哲学的“思”:认识论困境
    • 第二节 中国思想的“思”:爱与思
      • 一、汉语“思”或“思想”的本源性意义
      • 二、思与爱:情感之思
      • 三、思与诗的本源性言说
      • 四、想象·形象·表象:领悟之思
    • 第三节 思的建构性:从形而上到形而下
      • 一、形上之思:形而上学的重建
      • 二、形下之思:形而下学的重建
  • 第四讲 境界的观念
    • 第一节 功夫问题
    • 第二节 孔颜乐处
      • 一、安乐
      • 二、有所乐与无所乐
      • 三、乐(lè)与乐(yuè)
    • 第三节 境界问题
      • 一、自发境界:在生活
      • 二、自为境界:去生活
      • 三、自如境界:回归生活
  • 附论一:汉语“观念”论
    • 上篇 观念是念
      • 一、情感之念
      • 二、意欲之念
      • 三、认知之念
    • 下篇 念出于观
      • 一、形下之观
      • 二、形上之观
      • 三、本源之观
  • 附论二:生活本源论
    • 第一节 生活本身:生活之为生活
      • 一、生与生生:生—活
      • 二、生活即是存在
      • 三、生活之为浑沦
      • 四、自然:生活自己如此
    • 第二节 本源情境:我们在生活中
      • 一、在生活中
      • 二、人生在世:我们在生活中
      • 三、本源之仁:共同生活
      • 四、本源之物:事情
    • 第三节 本源结构:在生活并且去生活
      • 一、生活之为际遇:在生活
      • 二、本源之圣:天命的倾听
      • 三、生活之为超越:去生活
      • 四、良能:本源性的能
      • 五、生活之为自由:在生活并且去生活
    • 第四节 生活显现样式:生活方式
      • 一、生活之为显现
      • 二、显现样式
      • 三、生活方式的本源
      • 四、文化、历史、民族的本源
  • 参考文献
  • 增补
    • 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生活儒学”问答
    • 形而上学的黎明——生活儒学视域下的“变易本体论”建构
    • 生活儒学与中国正义论——从我研究儒学说起
    • 中国正义论纲要
    • 国民政治儒学——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转型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