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儒家思想究竟是中國現代化歷程上的阻力還是助力?它能否在經過轉化後,繼續維持生命力?
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作為中國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有逐步崩解的危機。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儒家傳統如何因應現代化之要求,並且在現代社會進行自我轉化,便成為現代儒家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
本書作者長期致力於詮釋並重建儒家傳統的工作,本書展現他從跨文化的視野對儒家思想之現代意義所作的省思。本書所收錄的十一篇論文,都是作者在特殊的機緣下針對當代學者的觀點而發,內容廣泛涉及儒家倫理學、儒學與民主、科學的關係、內聖外王、內在超越性等重要議題。附錄中討論哈伯瑪斯對康德倫理學的批評與重建,間接為思考上述問題提供有意義的參考架構。
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作為中國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有逐步崩解的危機。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儒家傳統如何因應現代化之要求,並且在現代社會進行自我轉化,便成為現代儒家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
本書作者長期致力於詮釋並重建儒家傳統的工作,本書展現他從跨文化的視野對儒家思想之現代意義所作的省思。本書所收錄的十一篇論文,都是作者在特殊的機緣下針對當代學者的觀點而發,內容廣泛涉及儒家倫理學、儒學與民主、科學的關係、內聖外王、內在超越性等重要議題。附錄中討論哈伯瑪斯對康德倫理學的批評與重建,間接為思考上述問題提供有意義的參考架構。
德國波昂(Bonn)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廣州中山大學長江講座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合聘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合聘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家與康德》、《儒學與現代意識》、《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孟子重探》、《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康德倫理學發展中的道德情感問題》(德文)、《儒家思想在現代中國》(德文)、《儒家人文主義──跨文化脈絡》(德文)。譯作有康德的《通靈者之夢》、《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未來形上學之序論》及《道德底形上學》等。
- 初版序言
- 增訂版序言
-
儒學如何開出民主與科學?──與林毓生先生商榷
-
一、問題的背景
-
二、對新儒家的質疑
-
三、在什麼意義下儒學始能開出民主與科學?
-
四、餘論
-
- 當前儒家之實踐問題
- 論所謂「馬克思主義的儒家化」
- 論所謂「儒家的泛道德主義」
- 歷史與目的──評陳忠信先生的〈新儒家「民主開出論」的檢討〉一文
- 儒家思想與科技問題──從韋伯觀點出發的省思
- 《論語》「宰我問三年之喪」章中的倫理學問題
-
再論儒家思想中的「內在超越性」問題
-
一、關於「內在超越說」的爭論
-
二、西方傳統中的「內在超越說」
-
三、「內在超越說」的理論效應
-
-
「內聖外王」問題重探
-
一、余英時新著《朱熹的歷史世界》所引起的爭論
-
二、關於宋、明兩代政治文化之對比
-
三、劉宗周所反映的明代政治文化
-
四、關於「內聖外王連續體」的問題
-
五、「內聖外王」思想的現代意義
-
- 關於「海洋文化的儒學」與「法政主體」的省思
- 附錄:獨白的倫理學抑或對話的倫理學?──論哈柏瑪斯對康德倫理學的重建
-
參考書目
-
一、中文著作
-
二、西文著作
-
- 人名索引
- 概念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350195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