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韋伯學說當代新詮

出版日期
201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871739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瑪克司‧韋伯(Max Weber,1864~1920),是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社會哲學家和歷史學家,也是現代社會學和公共行政學極為重要的創始人之一,他所創立的社會學體系和研究方法對現代政治社會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韋伯今天已被公認是社會學的奠立者之一,他的論著構成社會學科的核心骨架,本身即具有經典性的學術價值。進一步說,韋伯身後近百年來,學者對於韋伯本人以及他所反映的時代風格仍保持著莫大興趣。鑒於韋伯的學術地位,我們無論就「其人」,或「其文」都應當有更完整的認識。韋伯畢生都在關懷政治事件和政治事務。他是西方政治學界成就卓著者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政治學理論和思想的發展史上具有著重要地位。 《韋伯學說當代新詮》與原版本《韋伯學說新探》不同的地方,是刪除了兩篇書評,另外加上了六篇新的論述,並在〈《韋伯全集》的編纂工作〉文後,附上截至二○一二年底最新的出版訊息,其餘篇章皆未作大幅更動。 本書是針對韋伯學說,提供了必要的介紹,那些對韋伯學說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應該成為必讀文獻。書中的各篇文章都代表了近幾十年來有關韋伯的概念、理論的學術討論中的最高成就。在眾多紛繁複雜、彼此矛盾的解讀中,這些文章無疑是我們的研究指標,道出了韋伯社會學對於理解21世紀社會變遷的重要意義。
  • 新 序
  • 原 序
  • 第一篇 論文篇-研究與詮釋
    • 1. 韋伯詮釋的典範轉移與韋伯學研究
      • 一、前 言
      • 二、韋伯詮釋的初期發展(一九二○~一九四五)
      • 三、韋伯學說的傳播與二次大戰後的韋伯學
      • 四、韋伯詮釋的典範轉移
      • 五、八○年代的韋伯學研究
      • 六、「韋伯復興」的時代意義
      • 七、結 論
    • 2.「現代性」的社會學分析─從韋伯到哈伯馬斯
      • 一、前 言
      • 二、「現代性」的社會學意義
      • 三、西方經驗的重新評估
      • 四、現代社會的理性重建
    • 3. 韋伯《儒教與道教》一文的方法論基礎
      • 一、前 言
      • 二、《儒教與道教》的問題關聯
      • 三、理念型方法與歷史解釋
      • 四、結 論
    • 4. 經濟倫理與資本主義─從韋伯《儒教與道教》談起
      • 一、前 言
      • 二、《儒教與道教》的基本論點
      • 三、資本主義的「精神」與「形式」
    • 5. 從經濟倫理到社會資本─新瓶裝舊酒?
      • 一、前 言
      • 二、「經濟倫理」重探
      • 三、「社會資本」新解
      • 四、結語:全球化的走向―「新資本主義精神」?
    • 6. 資本主義「精神」在中國─韋伯學說的當代意義
      • 一、前 言
      • 二、研究對象及理念型方法
      • 三、韋伯「中國命題」的繼受與發展
      • 四、 延續與斷裂:中國社會結構中的「傳統主義」發生了什麼變化?
      • 五、 中國有發展出與資本主義相適應的「精神倫理」嗎?
      • 六、公民社會與資本主義「精神」
      • 七、結 論
    • 7. 韋伯的社會行動理論
      • 一、前 言
      • 二、社會行動理論的演進過程
      • 三、方法論的理路
      • 四、社會行動理論的後續發展
    • 8. 以「價值自由」捍衛「學術自由」─韋伯方法論的正解
      • 一、前 言
      • 二、由「價值中立」到「價值自由」
      • 三、重返奧地利學派與超越韋伯
      • 四、結論:社會科學的新挑戰
    • 9. 社會科學中的價值問題
      • 一、前 言
      • 二、科學作為一個社會系統
      • 三、科學作為一套社會組織
      • 四、社會科學作為一種個人的志業
      • 五、結 論
    • 10. 論社會科學的開放性與公共性
      • 一、前言:從兩種批判傳統談起
      • 二、社會科學的開放性與公共性
      • 三、結論:社會科學的挑戰與回應
      • 後記
    • 11. 《韋伯全集》的編纂工作
      • 一、前 言
      • 二、《韋伯全集》的編纂方針
      • 三、韋伯研究與現代社會學
      • 附錄: Max Weber-Gesamtausgabe (MWG) 《韋伯全集》總目錄(2012 年12 月版本)
  • 第二篇 韋伯學說四講
    • 12. 韋伯的社會科學方法論─價值問題與理念型方法
      • 一、前言:從實證主義論戰談起
      • 二、韋伯論社會科學的邏輯
      • 三、理念型方法的特徵
    • 13. 韋伯的政治社會學─政治權威的性質及其限制
      • 一、前言:政治現象的社會學考察
      • 二、「支配」與「正當性」的概念意涵
      • 三、責任倫理的政治觀
    • 14. 韋伯的經濟社會學─經濟理性主義與資本主義
      • 一、前言:經濟發展的過去與未來
      • 二、經濟行動的社會學範疇
      • 三、資本主義的結構條件
    • 15. 韋伯的宗教社會學─宗教之「世界圖像」的社會效果
      • 一、前言:宗教與經濟的互為因果性
      • 二、宗教行動和世界觀
      • 三、韋伯論西方宗教的理性化過程
      • 四、理性化的弔詭
  • 參考書目
  • 西文書目
  • 中文書目
  • 本書文章出處一覽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