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余英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休教授)推薦!
《智者的現世關懷:牟宗三的政治與社會思想》
遍檢《牟宗三先生全集》相關文獻
利用新發現的佚著和《全集》未收的通信
將牟宗三的政治與社會思想
置於其所在社會、歷史與思想的整體脈絡中,
予以全面與深入的梳理和考察
探討牟宗三的「現世關懷」
作為現代新儒學的代表人物,牟宗三(1909-1995)不僅有其心性之學的詮釋與建構,同時有其政治與社會的關懷與思考。從20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其政治與社會思想一直都有表達。從早年對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批判、對中國社會史和中國農村問題的探究,到晚年對兩岸關係與臺灣認同的申論,以及一生批判共產主義,在反省與檢討的基礎上提倡自由、民主,都是力圖要為現代中國政治社會的實踐提供一個正確的思想基礎。
彭國翔透過本書遍檢《牟宗三先生全集》相關文獻,利用新發現的佚著和《全集》未收的通信,將牟宗三的政治與社會思想置於其所在社會、歷史與思想的整體脈絡之中,予以了全面與深入的梳理和考察。本書採取了微觀分析和宏觀綜合交互為用的研究方式,依據具體內涵,將牟宗三的「現世關懷」分成七章,一一詳加論述;通過概念的分析和澄清,微觀的功效在全書中獲得了充分的發揮。但著者並不是為分析而分析,把每一章當作一種孤立現象來處理。相反的,他的目的是展現牟宗三的「現世關懷」的全貌。因此,各章之間都互相關聯,合而讀之,即成一宏觀的整體。本書的另一重大特色是網羅牟宗三的著作鉅細不遺,從佚文到未刊書信,凡是和「現世關懷」相關的文獻,已搜集到應有盡有的地步。
本書第一章是牟宗三對於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批判。第二章是牟宗三關於中國社會史發展階段和形態的主張。第三章是牟宗三關於中國農村問題的看法。第四章是牟宗三一生對於共產主義的批判。第五章是牟宗三關於「自由」和「自由主義」的看法。第六章是牟宗三對於民主政治的肯定和反省。第七章是牟宗三關於中國大陸與台灣兩岸關係的見解。
《智者的現世關懷》既從結構上展現了牟宗三政治與社會思想的各個方面,也大體照顧了牟宗三政治與社會思想在時間發展上的順序。此外,如果第一章到第四章主要反映牟宗三政治與社會思想中「破」的方面,第五至第七章則主要反映他政治與社會思想中「立」的方面。
總的來說,本書顧及牟宗三一生政治與社會思想的各個方面,同時力求對每一個方面都予以徹底的把握和分析。其二、以盡可能全面掌握牟宗三的各種原始文獻作為研究的基礎。其三,對牟宗三政治與社會思想的處理方式。
《智者的現世關懷:牟宗三的政治與社會思想》
遍檢《牟宗三先生全集》相關文獻
利用新發現的佚著和《全集》未收的通信
將牟宗三的政治與社會思想
置於其所在社會、歷史與思想的整體脈絡中,
予以全面與深入的梳理和考察
探討牟宗三的「現世關懷」
作為現代新儒學的代表人物,牟宗三(1909-1995)不僅有其心性之學的詮釋與建構,同時有其政治與社會的關懷與思考。從20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其政治與社會思想一直都有表達。從早年對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批判、對中國社會史和中國農村問題的探究,到晚年對兩岸關係與臺灣認同的申論,以及一生批判共產主義,在反省與檢討的基礎上提倡自由、民主,都是力圖要為現代中國政治社會的實踐提供一個正確的思想基礎。
彭國翔透過本書遍檢《牟宗三先生全集》相關文獻,利用新發現的佚著和《全集》未收的通信,將牟宗三的政治與社會思想置於其所在社會、歷史與思想的整體脈絡之中,予以了全面與深入的梳理和考察。本書採取了微觀分析和宏觀綜合交互為用的研究方式,依據具體內涵,將牟宗三的「現世關懷」分成七章,一一詳加論述;通過概念的分析和澄清,微觀的功效在全書中獲得了充分的發揮。但著者並不是為分析而分析,把每一章當作一種孤立現象來處理。相反的,他的目的是展現牟宗三的「現世關懷」的全貌。因此,各章之間都互相關聯,合而讀之,即成一宏觀的整體。本書的另一重大特色是網羅牟宗三的著作鉅細不遺,從佚文到未刊書信,凡是和「現世關懷」相關的文獻,已搜集到應有盡有的地步。
本書第一章是牟宗三對於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批判。第二章是牟宗三關於中國社會史發展階段和形態的主張。第三章是牟宗三關於中國農村問題的看法。第四章是牟宗三一生對於共產主義的批判。第五章是牟宗三關於「自由」和「自由主義」的看法。第六章是牟宗三對於民主政治的肯定和反省。第七章是牟宗三關於中國大陸與台灣兩岸關係的見解。
《智者的現世關懷》既從結構上展現了牟宗三政治與社會思想的各個方面,也大體照顧了牟宗三政治與社會思想在時間發展上的順序。此外,如果第一章到第四章主要反映牟宗三政治與社會思想中「破」的方面,第五至第七章則主要反映他政治與社會思想中「立」的方面。
總的來說,本書顧及牟宗三一生政治與社會思想的各個方面,同時力求對每一個方面都予以徹底的把握和分析。其二、以盡可能全面掌握牟宗三的各種原始文獻作為研究的基礎。其三,對牟宗三政治與社會思想的處理方式。
- 序 《民主評論》新儒家的精神取向──從牟宗三的「現世關懷」談起
- 導言
-
第一章 唯物辯證法與唯物史觀批判
-
一、引言
-
二、唯物辯證法批判
-
(一)以維護形式邏輯的方式批判唯物辯證法
-
(二)直接批判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則
-
-
三、唯物史觀批判
-
(一)唯物史觀基本原理的理解
-
(二)唯物論與唯物史觀不能相通
-
(三)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是「抽象的區分」而非「具體的事實」
-
(四)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並非辯證法的矛盾關係
-
(五)階級鬥爭並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
-
-
-
第二章 中國社會形態發展史論
-
一、引言
-
二、中國歷史的分期與各期社會的性質
-
(一)上古:現物交換的古代共產社會
-
(二)周代:現物租稅的封建主義社會
-
(三)秦漢以降:專制主義下的商業資本主義社會
-
-
三、中國社會史論戰中幾個問題的駁論
-
(一)中國有無奴隸社會和奴隸制的問題
-
(二)亞細亞生產方式與社會的問題
-
(三)中國「封建社會」的問題
-
(四)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社會」的問題
-
(五)中國歷史的「反復循環」問題
-
(六)駁論的關鍵:中國歷史與社會的特殊性
-
-
四、中國社會的未來展望:國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
(一)非馬克思主義的計劃經濟
-
(二)有別於歐美式的民主政治
-
(三)非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
-
-
-
第三章 中國農村問題的研究
-
一、引言
-
二、對三〇年代中國農村經濟與社會的基本判斷
-
(一)土地分配與人口分配
-
(二)生產方式
-
(三)經濟局面與社會形態
-
-
三、解決三〇年代中國農村問題的方案
-
(一)批評:針對當時流行的四種方案
-
(二)方式:從經濟方面著手,從經濟關係來組織農民
-
(三)目標:結合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建立國家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
-
-
四、結語
-
-
第四章 共產主義批判──以《全集》未收之《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為中心
-
一、引言
-
二、對共產主義「家庭」、「國家」和「大同」觀念的批判
-
三、對於「唯物論」的批判及其「人文主義的理想主義」
-
四、批判共產主義的一生軌跡
-
五、批判共產主義的根源
-
六、結語
-
-
第五章 自由主義的追求與檢討
-
一、引言
-
二、道德自由與政治自由:中國傳統自由觀與西方近代以來的自由觀
-
三、道德自由與政治自由之間的關係
-
四、自由主義的根本精神與真正的自由主義者
-
-
第六章 民主政治的肯定與反省
-
一、引言
-
二、傳統中國政治的觀察與判斷
-
(一)君、士、民的結構
-
(二)政治人物的三種類型與命命相革(人治)的循環史
-
(三)政道與治道
-
(四)君主專制的三大癥結
-
-
三、民主政治的肯定
-
(一)民主政治的「本義」與必要
-
(二)民主政治的普遍性
-
(三)民主政治是科學和法治的保障
-
(四)民主政治是事功的保障
-
(五)民主政治的基礎在於多元的政黨政治
-
-
四、民主政治的局限與反省
-
(一)民主政治無法負責社會風氣的改善
-
(二)民主政治需要文化教養和道德理性的支撐
-
-
五、結語
-
六、附:對大陸民主運動的看法
-
-
第七章 兩岸關係與台灣認同
-
一、引言
-
二、論兩岸關係
-
三、論台灣認同
-
四、結語
-
- 附錄:「出」「處」之際見儒家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