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儒家哲學新論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3730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孟子說的性善,其實是指「心善」,人心本為良善,
  荀子說的性惡,其實是指「欲惡」,人性想做壞事!

  當前大陸最受歡迎的儒家思想講座
  傅佩榮教授為您解答

  本書內容分為引論、本論、餘論與附錄。「引論」先就「儒家思想的演變」在起源上、特質上、開展上與當前的情況,作全局概觀。「本論」為全書重點,包括六章:一、邏輯與認識方法,二、人性向善論,三、擇善固執論,四、天人合德論,五、人的自律性問題,六、人性向善論的理據與效應。「餘論」則有應用哲學的涵義,如教育觀、美學以及評析四位哲學史家對孔子的詮釋等。「附錄」則有重新為「天論」作一疏解,以及「束脩」與「耳順」二文,皆與傳統之解讀作一綜合新解。
  • 第一部 引論
    • 第一章 儒家思想的演變
      • 一、儒家以前的中國思想
      • 二、儒家思想
      • 三、宋明以來的儒家
      • 四、儒家思想在今日
  • 第二部 本論
    • 第二章 儒家的邏輯與認識方法
      • 一、正名主義
      • 二、邏輯
      • 三、認識方法
    • 第三章 人性向善論
      • 一、理論之提出
      • 二、理論之證成
      • 三、理論之效果
    • 第四章 擇善固執論
      • 一、人之道與人之性
      • 二、「擇善」之條件
      • 三、「固執」之過程
      • 四、人生正途
    • 第五章 天人合德論
      • 一、天的涵義
      • 二、天人之際
      • 三、天人合德之雙向互證
    • 第六章 人的自律性問題
      • 一、孔子
      • 二、孟子
    • 第七章 人性向善論的理據與效應
      • 一、理據
      • 二、開展
      • 三、效應
  • 第三部 餘論
    • 第八章 儒家的充實之美
      • 一、引言與背景
      • 二、論具象之物
      • 三、孔子論詩與樂
      • 四、人文美的境界
      • 五、孟子身心合一的審美觀
      • 六、人格美的境界
      • 七、結語
    • 第九章 孔子的教育理想
      • 一、由學而教的過程
      • 二、人才、人格與人文
    • 第十章 比較四位哲學史家對孔子思想的詮釋
      • 一、引言
      • 二、胡適的詮釋
      • 三、馮友蘭的詮釋
      • 四、徐復觀的詮釋
      • 五、勞思光的詮釋
      • 六、結語
  • 〔附錄〕
    • 一、為《儒家天論發微》澄清幾點疑義
    • 二、「束脩」與乾肉
    • 三、「耳順」的商榷
  • 書評一
  • 書評二
  • 書評三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