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孟子說的性善,其實是指「心善」,人心本為良善,
荀子說的性惡,其實是指「欲惡」,人性想做壞事!
當前大陸最受歡迎的儒家思想講座
傅佩榮教授為您解答
本書內容分為引論、本論、餘論與附錄。「引論」先就「儒家思想的演變」在起源上、特質上、開展上與當前的情況,作全局概觀。「本論」為全書重點,包括六章:一、邏輯與認識方法,二、人性向善論,三、擇善固執論,四、天人合德論,五、人的自律性問題,六、人性向善論的理據與效應。「餘論」則有應用哲學的涵義,如教育觀、美學以及評析四位哲學史家對孔子的詮釋等。「附錄」則有重新為「天論」作一疏解,以及「束脩」與「耳順」二文,皆與傳統之解讀作一綜合新解。
孟子說的性善,其實是指「心善」,人心本為良善,
荀子說的性惡,其實是指「欲惡」,人性想做壞事!
當前大陸最受歡迎的儒家思想講座
傅佩榮教授為您解答
本書內容分為引論、本論、餘論與附錄。「引論」先就「儒家思想的演變」在起源上、特質上、開展上與當前的情況,作全局概觀。「本論」為全書重點,包括六章:一、邏輯與認識方法,二、人性向善論,三、擇善固執論,四、天人合德論,五、人的自律性問題,六、人性向善論的理據與效應。「餘論」則有應用哲學的涵義,如教育觀、美學以及評析四位哲學史家對孔子的詮釋等。「附錄」則有重新為「天論」作一疏解,以及「束脩」與「耳順」二文,皆與傳統之解讀作一綜合新解。
- 序
-
第一部 引論
-
第一章 儒家思想的演變
-
一、儒家以前的中國思想
-
二、儒家思想
-
三、宋明以來的儒家
-
四、儒家思想在今日
-
-
-
第二部 本論
-
第二章 儒家的邏輯與認識方法
-
一、正名主義
-
二、邏輯
-
三、認識方法
-
-
第三章 人性向善論
-
一、理論之提出
-
二、理論之證成
-
三、理論之效果
-
-
第四章 擇善固執論
-
一、人之道與人之性
-
二、「擇善」之條件
-
三、「固執」之過程
-
四、人生正途
-
-
第五章 天人合德論
-
一、天的涵義
-
二、天人之際
-
三、天人合德之雙向互證
-
-
第六章 人的自律性問題
-
一、孔子
-
二、孟子
-
-
第七章 人性向善論的理據與效應
-
一、理據
-
二、開展
-
三、效應
-
-
-
第三部 餘論
-
第八章 儒家的充實之美
-
一、引言與背景
-
二、論具象之物
-
三、孔子論詩與樂
-
四、人文美的境界
-
五、孟子身心合一的審美觀
-
六、人格美的境界
-
七、結語
-
-
第九章 孔子的教育理想
-
一、由學而教的過程
-
二、人才、人格與人文
-
-
第十章 比較四位哲學史家對孔子思想的詮釋
-
一、引言
-
二、胡適的詮釋
-
三、馮友蘭的詮釋
-
四、徐復觀的詮釋
-
五、勞思光的詮釋
-
六、結語
-
-
-
〔附錄〕
-
一、為《儒家天論發微》澄清幾點疑義
-
二、「束脩」與乾肉
-
三、「耳順」的商榷
-
- 書評一
- 書評二
- 書評三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