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進入中國傳統詩中
重新發現「詩興」
開拓出不同的詩意生命空間
魏晉正始、嘉平之交至劉宋元嘉初年短短兩百年之間,中國抒情傳統竟完成了詩中詠懷、詠史、懷古、山林遊仙、山水、田園等最重要主題和題材的開拓。是什?推動了這樣的發展?本卷以為其源於存在危機生發的生命意義之再探尋和人格典範之重塑。
作者以此探討了此一時期詩學觀念中種種新異與玄學論題的內在聯繫。這些觀念包括:自省式體驗的書寫、對當下心境的珍攝、對個人哀樂的超越、對自然生命原發精神的彰顯,以及抒情自我的再創造等等。而新觀念的歸趨,則在探求在內在與超越間的圓融之道和重新發現「詩興」。與玄學圍繞「自然」範疇的詮釋,企圖一般地解決存在危機不同,詩人以各自不同的生命和人格探求,開拓出不同的詩意生命空間。
重新發現「詩興」
開拓出不同的詩意生命空間
魏晉正始、嘉平之交至劉宋元嘉初年短短兩百年之間,中國抒情傳統竟完成了詩中詠懷、詠史、懷古、山林遊仙、山水、田園等最重要主題和題材的開拓。是什?推動了這樣的發展?本卷以為其源於存在危機生發的生命意義之再探尋和人格典範之重塑。
作者以此探討了此一時期詩學觀念中種種新異與玄學論題的內在聯繫。這些觀念包括:自省式體驗的書寫、對當下心境的珍攝、對個人哀樂的超越、對自然生命原發精神的彰顯,以及抒情自我的再創造等等。而新觀念的歸趨,則在探求在內在與超越間的圓融之道和重新發現「詩興」。與玄學圍繞「自然」範疇的詮釋,企圖一般地解決存在危機不同,詩人以各自不同的生命和人格探求,開拓出不同的詩意生命空間。
- 《中國思想與抒情傳統》緒論
- 導論:魏晉詩歌中的思想之旅
-
第一章 「書寫的聲音」:〈古詩十九首〉詩學質性與詩史地位的再檢討
-
引言
-
一、情感的「寓意化」與「戲劇化」
-
二、當下之「感」與漸積之「思」
-
三、以〈古詩十九首〉為坐標的詩史觀
-
-
第二章 王弼易學與中國古典詩歌律化之觀念背景
-
引言
-
一、王弼易學中的新宇宙觀念
-
二、以樂喻詩與體象宇宙
-
三、律詩觀念意義和美學型態
-
-
第三章 阮籍〈詠懷〉對抒情傳統時觀之再造
-
引言
-
一、〈詠懷〉直面自我的書寫性
-
二、時間作為〈詠懷〉基本視域與阮氏悲情
-
三、〈詠懷詩〉中之時觀(1)——「知懼」未來:夕日即隤
-
四、〈詠懷詩〉中之時觀(2)——珍攝當下:真情與心境
-
五、〈詠懷詩〉中之時觀(3)——引喻已往:若遠若近
-
結論:阮籍與中國抒情傳統
-
-
第四章 嵇康與莊學超越境界在抒情傳統中之開啟
-
引言
-
一、峻烈訐直之外:恬和淵淡的超越之境
-
二、藉養生契入的莊子「天樂」
-
三、藉論樂體悟的莊學「心齋」
-
結論:嵇康與中國抒情傳統
-
-
第五章 郭象玄學與山水詩之發生
-
引言
-
一、寓目成詠:一個有待作歷史界定的詩學特徵
-
二、捐跡反冥:郭象玄學標示的自然生命原發精神
-
三、奪胎換骨:原發的山水詩相對玄言、辭賦的進境
-
結論
-
-
第六章 陶淵明藉田園開創的詩歌美典
-
引言
-
一、魏晉「失樂園」思潮中的陶淵明
-
二、「復樂園」和陶詩的園田世界
-
三、「帶月荷鋤歸」:園田中的自我身影
-
結論:陶淵明與中國抒情傳統
-
- 本卷結論
-
徵引書目
-
中文部分
-
外文部分
-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