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臺灣天主教史研究論集
本書乃作者十餘年來發表或撰寫的臺灣天主教史相關論文修訂彙集而成,全書首先介紹天主教在十九世紀中葉再傳臺灣後的第一個重要階段情形,其次討論上世紀初流行的一本傳教小冊子《四字經文》的臺灣版本,接著分析九十年前天主教創建靜修女中的經過,再其次探討在臺灣教會史上兩位重要人物的歷史角色──里?淺次郎及涂敏正神父,最後一篇則是從歷年迄今的臺灣主教牧徽設計,探討國族及地方意識。簡言之,本論集從策略、經文、學校、人物及圖像五層面切入,希望能勾勒出近代臺灣天主教的發展面貌。書後並附有相關雜文數篇,以較輕鬆的方式釐清若干史實並增進歷史知識。
西班牙的天主教道明會士在十九世紀中葉重回臺灣傳教,距十七世紀初首次來臺已有兩百多年。本書就一八五九年再傳入臺迄今近一百五十年間,從策略、經文、學校、人物及圖像五層面切入,探討文化交流的過程,希望能勾勒出天主教再傳臺灣後的面貌。
西班牙的天主教道明會士在十九世紀中葉重回臺灣傳教,距十七世紀初首次來臺已有兩百多年。本書就一八五九年再傳入臺迄今近一百五十年間,從策略、經文、學校、人物及圖像五層面切入,探討文化交流的過程,希望能勾勒出天主教再傳臺灣後的面貌。
- 前言
-
十九世紀臺灣天主教(1859-1895)—策略及發展
-
一、導言
-
二、第一期:1859-1869 草創階段
-
三、第二期:1869-1886 向中部推進
-
四、第三期:1887-1895 重回北部
-
五、傳教策略及發展回顧
-
六、結語
-
-
《四字經文》、本地化與臺灣天主教
-
一、前言
-
二、臺灣教會史上之《公教四字經文》
-
三、艾氏的《四字經文》及兩版本之異同
-
四、結束語
-
-
臺灣天主教最早的正式教育機構—靜修女中
-
一、天主教入臺
-
二、私立學校的發展與日本統治
-
三、靜修女子學校成立的背景
-
四、靜修女子學校的經營與改組
-
五、結語
-
-
臺灣天主教史上的里脇淺次郎與凃敏正
-
一、二十世紀中葉前的臺灣教會
-
二、戰時體制下的里脇與教會策略
-
三、凃敏正神父的承先啟後
-
四、餘論
-
-
從修會到教會—里脇淺次郎與臺灣天主教
-
一、1940 前的臺灣天主教
-
二、日本派遣里脇來臺的背景
-
三、前往臺灣教區赴任
-
四、里脇教區長在高雄
-
五、為地方教會奠基
-
-
主教牧徽中的地方意識—臺灣天主教史的一個側面
-
一、紋章學簡史
-
二、天主教的主教牧徽
-
三、臺灣主教牧徽的變遷
-
四、牧徽圖樣及銘文的趨勢
-
-
【附錄】教會雜文
-
憶方豪蒙席—為其逝世十週年而作
-
臺灣天主教的新契機
-
四字經文
-
近百年前本地使用的要理書
-
經的困惑
-
話說140 年前
-
堂區登記簿
-
天憫其苦我惜才—悼黃德寬神父
-
臺灣天主教會史上的姑婆
-
靜修女中
-
凃敏正蒙席
-
戰爭與和平
-
- 名詞索引
- 中英人名對照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0130911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