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探討1949至2000年間天主教在華歷史的發展演變。自1949年中共建立政權後,因其秉承馬列主義無神論思想,對各宗教皆持否定態度。基督信仰因其與西方世界的緊密聯繫,更是成為政權重點關注對象。本書從共產主義思想淵源談起,分析並比較蘇俄及東歐共產政權對於教會政策的制定、實施,及對中共宗教政策的影響,乃至其間教會與共產主義的互動與衝突。
1949年中共建政後,在一系列的政治運動中,強化對宗教的改造。天主教會面對強大的政治壓力,在中共統戰策略的運用下,內部出現了分裂。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的建立、自選自聖主教的出現,撕裂了中國教會與普世教會的合一共融。但在半個世紀的浮沉中,中國教會內部亦湧現出了為數眾多堅持信仰原則的忠貞牧者與信友,他們的犧牲與奉獻,是對基督福音有力的見證。
本書以時間為主軸,結合當時政治及社會背景,探討教會面臨的挑戰。幫助讀者從另一視角來瞭解教會在這五十年間的坎坷艱辛,從而對今日的中國教會現狀有所反思。
1949年中共建政後,在一系列的政治運動中,強化對宗教的改造。天主教會面對強大的政治壓力,在中共統戰策略的運用下,內部出現了分裂。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的建立、自選自聖主教的出現,撕裂了中國教會與普世教會的合一共融。但在半個世紀的浮沉中,中國教會內部亦湧現出了為數眾多堅持信仰原則的忠貞牧者與信友,他們的犧牲與奉獻,是對基督福音有力的見證。
本書以時間為主軸,結合當時政治及社會背景,探討教會面臨的挑戰。幫助讀者從另一視角來瞭解教會在這五十年間的坎坷艱辛,從而對今日的中國教會現狀有所反思。
- 作者序
-
第一章 天主教與共產主義的相遇
-
一、共產主義對於宗教的看法
-
二、蘇聯的消滅宗教實踐
-
三、史達林時期的宗教政策
-
四、蘇聯宗教政策的轉變
-
結語
-
-
第二章 中共宗教理念與實踐
-
一、中共早期領袖對於宗教的態度
-
二、毛澤東的宗教觀
-
三、土地革命時期中共與教會
-
四、抗戰及國共內戰時期的中共宗教政策
-
結語
-
-
第三章 政治運動下的天主教會
-
一、抗戰勝利後教會概況
-
二、中共建政初期的宗教政策
-
三、三自革新運動的興起背景
-
四、〈廣元宣言〉與天主教三自革新運動的興起
-
五、三自革新運動的發展
-
六、兼論共產主義在歐洲此時期對天主教會的迫害與教廷的回應
-
七、三自革新運動的後續發展
-
八、聖母軍事件
-
九、全國宗教會議召開
-
結語
-
-
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54~1959)的天主教會
-
一、驅逐外籍傳教士運動的發展
-
二、1954聖母年與教宗對華通諭
-
三、龔品梅事件
-
四、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成立
-
五、反右與宗教改造
-
六、大躍進與主教自選自聖的開始
-
七、教宗對於自選自聖的回應
-
-
第五章 階級鬥爭為綱時期(1960~1970年代)的天主教會
-
一、中國政經情勢走向
-
二、西藏事件中天主教會的政治表態
-
三、大躍進後教會狀態
-
四、愛國會發起肅清帝國主義在教會影響
-
五、龔品梅與華理柱案件的宣判
-
六、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第二屆代表會議
-
七、對若望廿三世與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批判
-
八、1958~1963年間自選自聖主教列表
-
九、文革中的教會(1966~1976)
-
十、文革時期秘密的信仰生活
-
十一、文革後期形勢的演變
-
十二、天主教徒秘密組織聚會祈禱
-
-
第六章 後文革時期的天主教會
-
一、文革後的中國概況
-
二、文革後的中共宗教政策的轉變
-
三、天主教愛國會的恢復
-
四、教廷對華接觸政策
-
五、鄧以明事件的影響
-
六、地下教會的興起
-
七、海外的橋樑教會
-
八、范學淹主教〈十三條〉的出臺及影響
-
九、〈教廷八點指示〉及官方教會領袖的反思
-
-
第七章 改革開放年代的天主教會(1980~2000)
-
一、1980年代中共宗教政策
-
二、地下教會主教團成立及活動
-
三、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與中國的互動
-
四、改革開放時期自選自聖工作的進展
-
五、中國教會修院培育
-
六、改革開放後中國教會出版事業
-
七、1990年代中梵互動
-
八、主顯節事件與2000年封聖
-
- 結語
- 附錄一:1949~2000中國教會史大事年表
- 附錄二:中央關於天主教、基督教問題的指示(1950)
- 附錄三:教宗譴責愛國會《宗徒之長》通諭(1958.06.29)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