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台灣佛教美術的傳承與發展

出版日期
200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668761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探討自漢人開發台灣以來,近四百年中,佛教的流布、佛教美術的發展。書中討論台灣歷代的藝僧及其生平藝蹟,舉出台灣的密教、淨土教、禪法、齋教等的傳承宗風,反映在藝術上的風格,並討論妙禪法師、曉雲法師、李梅樹、楊英風等藝匠的作品;除佛教繪畫與造像藝術之外,也有寺院建築與建築裝飾等的精彩論文。
  • 第一篇 序論
    • 第一節 台灣佛教的發展
    • 第二節 台灣佛教美術的發展
    •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大要
  • 第二篇 藝僧•宗風與佛畫
    • 第一章 台灣佛教史上的藝僧
      • 第一節 明鄭時代的流寓僧
      • 第二節 傳台灣最早的佛寺開山-肇善禪師
      • 第三節 清代的開山僧與書畫僧
      • 第四節 日治時代建寺名僧的藝事
      • 第五節 當代畫僧及新畫風的期待
    • 第二章 大溪齋明寺的傳承宗風
      • 第一節 創建緣起
      • 第二節 普陀山的傳承
      • 第三節 龍華齋教的繼統
      • 第四節 鼓山湧泉寺的法脈
      • 第五節 齋明寺的時代
    • 第三章 齋明寺舊藏捲軸佛畫-以三寶佛畫為例
    • 第一節 掛軸佛畫的題材內容與畫風大要
    • 第二節 掛軸佛畫的捐獻人與製作年代考
    • 第三節 供奉三寶佛的源流
    • 第四節 三寶佛畫風分析
    • 第五節 三寶佛畫人試探
    • 第六節 結語
    • 第四章 妙禪法師的繪畫藝術
      • 第一節 日治時代的台灣畫壇
      • 第二節 文人氣息濃厚的山水畫
      • 第三節 寓意高潔的花鳥四君子畫
      • 第四節 用筆粗獷的人物畫
      • 第五節 神通自在達摩畫與羅漢畫
      • 第六節 莊嚴整秩的佛菩薩像
      • 第七節 結語
    • 第五章 李梅樹的佛教畫
      • 第一節 佛像畫作的分期及早期的畫作
      • 第二節 留日時期的佛像素描
      • 第三節 素描國寶佛像造像的歷史價值
      • 第四節 返台後的佛教像
      • 第五節 結語
    • 第六章 曉雲法師畫風的源流
      • 第一節 源於嶺南畫派的畫風
      • 第二節 源於印度阿姜塔石窟壁畫的風格
      • 第三節 源於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畫風
      • 第四節 源於宋元以下禪僧簡逸的畫風
      • 第五節 結語
  • 第三篇 供像系譜與造像藝術
    • 第一章 台灣早期觀音像造形源流考
      • 第一節 觀音尊位在早期佛寺中的更遞
      • 第二節 佛寺觀音像的造形
      • 第三節 民俗觀音像
      • 第四節 半跏坐姿觀音的源流
      • 第五節 鶯鳥為伴的觀音像
      • 第六節 善才龍女為侍者的觀音像
      • 第七節 融合法華信仰的民俗觀音
      • 第八節 結語
    • 第二章 從供像看台灣早期密法的流傳
      • 第一節 明鄭清初佛寺所傳密法
      • 第二節 禪門日課中的密教成分
      • 第三節 七寶古銅觀音像所蘊涵的密教圖像成分
      • 第四節 日治時代的各式密教觀音
      • 第五節 結語
    • 第三章 台灣阿彌陀淨土信仰與造像藝術
      • 第一節 佛寺命名與供像
      • 第二節 課誦與禮懺
      • 第三節 圖像風格
      • 第四節 結語
    • 第四章 澎湖佛寺的觀音造像
      • 第一節 佛教的入澎及發展
      • 第二節 馬公觀音亭的創建沿革
      • 第三節 澄源堂內的觀音供像
      • 第四節 日治時代的坤元寺
      • 第五節 當代澎湖佛寺觀音
      • 第六節 結語
    • 第五章 新莊慈祐宮十八羅漢像
      • 第一節 從中原海來台的十八羅漢
      • 第二節 台灣十八羅漢的成員
      • 第三節 慈祐宮十八羅漢的藝術特質
      • 第四節 結語
    • 第六章 妙禪法師的塑佛藝術-台灣佛寺供像的風格流派
      • 第一節 台灣傳統的供像藝術
      • 第二節 妙禪法師的塑佛藝術
      • 第三節 妙禪塑佛所反映的時代意義
    • 第七章 楊英風的佛教造像
      • 第一節 創作佛像的前緣
      • 第二節 五六十年代的佛教造像
      • 第三節 七八十年代的佛教造像
  • 第四篇 寺院建集與裝飾藝街
    • 第一章 妙禪佛寺的建築藝術
      • 第一節 二十世紀台灣佛教建築的類型
      • 第二節 金鑑堂的裝飾藝術
      • 第三節 獅頭山金剛寺
      • 第四節 獅頭山水濂洞
      • 第五節 台中寶覺禪寺
      • 第六節 新豐鳳山寺
      • 第七節 北埔金剛寺
      • 第八節 妙禪佛寺所反映的時代風格
    • 第二章 白河大仙寺建築及裝飾藝術
      • 第一節 大仙寺的立寺因緣
      • 第二節 大仙寺的供像
      • 第三節 大仙寺殿宇的建築架構
      • 第四節 大仙寺殿宇建築裝飾
      • 第五節 大仙寺殿宇所展現的藝術價值與時代意義
    • 第三章 台灣佛寺的禪堂與禪法
      • 第一節 傳統佛寺的禪堂溯源
      • 第二節 日治時代的台灣佛寺禪堂
      • 第三節 當代禪堂新風貌
      • 第四節 禪堂所反映的禪法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