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人間借路行

出版日期
2025/05/0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457853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內容簡介】小說內容涉及兩岸、兩代、兩性的互動關係。作者的佛學素養、文學知識和生命關懷,融裁會通在這本莊嚴又好看的小說文本之中,讓佛光山文學更圓滿,讓佛教小說更具人間性,更有啟發性。 【作者介紹】 滿觀法師來自美麗的淨土──花蓮。 中國文化大學日文系畢業。 一九九一年依止星雲大師出家。 出家前、出家後,唯二的工作都是:教書、編書。現任佛光文化社長兼總編輯。著有散文《靈山不如歸》、《半中歲月》,小說《我從世間來》,新詩《窗前佛顏》。 在嚴謹、規律、簡單、清淨的僧團裡身安住,心安然可幽微深處的靈魂呼喚以文字和世間串連以文字傳達他對世人的關愛與疼惜 【目次】 推薦序一本莊嚴又好看的小說——李瑞騰第一章諾奇天祥香閣第二章貓緣初衷深心第三章光明國光歸訪第四章異地畫作米格魯第五章出家滬行陡梯第六章抉擇同事揚州第七章護生好逑喜宴第八章郊遊嬰靈長亭後記 【推薦序】 莊嚴又好看的小說李瑞騰我曾提出「佛光山文學」一詞。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熱愛文學,早就寫成《無聲息的歌唱》(一九五三),二十篇「物語」構成一部深具創意的主題式散文集,兼有知識性與諷喻性;其後寫成《玉琳國師》(一九五四)、《釋迦牟尼佛傳》(一九五五),後者是傳記,前者是歷史小說,旨在尋根探源,揭櫫佛理,反思歷史,尋找典範。 此外,《海天遊踪》(一九六四)是日記體報導文學,也是一種旅行寫作;《覺世論叢》(一九六五)以文類來說,是雜文體散文,事中有理,理中含情。早期單篇文章結集而成的《雲水樓拾語》(全集本,二冊,二○二二),收小說、童話、散文、議論、雜文、追思文、啟事等多種文類,更有《詩歌人間》(二○一三),收入詩、歌、祈願文、佛光菜根譚。詩皆語近情遙;歌詞則流動自然、聲情雙美;祈願文五十篇,廣被眾生,至情大愛;佛光菜根譚則踵武前賢,胸懷寬厚,為語錄體處世寶典。 在熱愛文學的星雲大師帶領下,佛光山與文學有關的媒體、出版、活動以及其弟子們所作的文學,豐富多元,可視為一個文學流派,就像文學史上的江西詩社宗派、桐城派,有形成的背景、主張、作家群、整體文學表現及其發展變化;或者像弘一大師在一九二○年代曾停留過的浙江上虞白馬湖畔,形成白馬湖作家群一樣,可以考察其內因外緣,探索其整體及個別作家的文學風格等。 因之,佛光山文學首先是指星雲大師和他的徒眾們所創作的文學,其要義就是佛教,強調其人間性,洞徹人性,懷慈悲之心,有至誠和智慧詮解複雜的人事糾葛。其次,「以文化弘揚佛法」既為星雲大師手訂開山四大宗旨之首,作為文化主要形態的文字與文學,在其中肯定被視為重要的功能性角色,則不只是創作,佛光山總本山及其遍及全球的分別院,成為一個寬闊且自由的文學活動場域,勢所必然。 星雲大師所開啟的佛光山文學,從文類的角度來看,佛教散文是大宗,畢竟在傳揚佛法的旨意上,文體被期待曉暢易解,散文可以提供這樣的需求;特別是說出來的,可以是好的文章,古往今來也不乏這樣的作品,佛光山的口述之作,有不少讀來興味盎然。詩歌也會有,但不會是艱澀的現代詩,禪詩、偈語、歌詞等,皆可歸入其中。唯獨小說,在有那麼多能以故事講經說法的法師群集的佛光山,成績並不豐碩。 在台灣現當代佛教文學發展史上,佛教與小說的融通交會,最早具體呈現在朱橋主編的《佛教小說集》(台北:佛教文化服務處,一九六○),收錄僧信二眾三十二位作家與佛教有關的小說,著名作家琦君、孟瑤、林海音、繁露、墨人、郭嗣汾等都入選,出家眾則有釋常覺、釋自立、摩迦、曼濤等。其中,摩迦即星雲法師,一九五○年代台灣佛教文藝界的新銳,入選小說〈不同的愛〉,從小愛到大愛,用敘事做了合乎情理的精要詮釋。朱橋(朱家駿)是小說家兼編輯家,尊星雲大師「家師星公上人」(《海天遊踪》序),出版者「佛教文化服務處」,則是大師為弘揚佛法、傳播正信所創辦的出版及發行機構。 緣此可知,星雲大師非常重視小說。大約十年前,他給滿觀法師一年假期,就寫小說,最後出版了《我從世間來》(新北:香海文化,二○一六年二月);滿觀法師新近完成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人間借路行》(高雄:佛光文化,二○二五年五月),但他因佛光文化的社務編務雙忙,新作斷斷續續寫了四年。這大概可以看出佛光山的法師,在小說領域戮力耕耘之不易。 我曾撰文推薦《我從世間來》,茲不贅述。《人間借路行》書名取自唐代詩僧靈澈的〈 歸湖南作〉:「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如今還向山邊去,只有湖水無行路。」很多人從劉長卿寫的〈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遙想過禪師靈澈那種蒼茫中獨行的形影,而他的歸湖南之作,則有修行者的禪悟。關於此作,我有這樣的體會: 不管到山邊,或到水邊,為的應該就是「待月明」。不是苦苦等待,而是修行悟道:明己心,見佛性。而修行,就必須到人間,因此要借路而行;行即實踐,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親證眾生本有的常住真心,這是證悟。然而,行行重行行,終究還是要抉擇:向山邊去?還是向水邊去?山靜而水動,江湖既多風波,遲早無路可行,還向山邊去吧,暫向寒山子借詩來說,即「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滿觀法師取「人間借路行」為書命名,寄寓「暫居塵世,佛心永駐」之旨。 小說結筆之處,主角之一的陸世峰受贈《弘一大師傳》,展讀過程頗有所悟,至〈空門〉一頁,掉下的書籤上是弘一大師的墨跡:「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見我非僧」。這最後的發展頗為轉折,小說前半敘寫女主角江若雪,我們以為她信仰虔誠,最終會出家,但她看來已選擇了成家,肯定會是發心護持佛教的優婆夷;而追求她不著的陸世峰,漸漸走近石門光明寺,看來藝術之心與佛心將在這裡交會融通。 小說跨越兩岸,主場地在台北和上海,二位醫生(韓子揚、高華)老家都在南方(台中、杭州)。整個故事在動物醫院(台北仁愛路之諾奇動物醫院、上海長寧區之米格魯動物醫院)、佛教寺院(台北松山之西淨寺、新北石門之光明寺、上海新華路之觀音文教館)發生;主要人物背後的家庭(韓家、江家、陸家、高家)和他們的父母、各自的職場等,鋪陳這麼一個在家與出家、愛與恨、人與動物等縱橫交錯的人間故事,更涉及兩岸、兩代、兩性的互動關係,作者的佛學素養、文學知識和生命關懷,融裁會通在《人間借路行》這個佛教小說的文本之中。 《我從世間來》、《人間借路行》都是莊嚴又好看的小說,讓佛光山文學更圓滿,讓佛教小說更具人間性,更有啟發性。 【後記】 親愛的讀者,這樣的結局,您們滿意嗎? 二○一六年,我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我從世間來》出版,反應不錯,印刷到第三刷。當時有不少讀者看到我,讚歎此書精采好看之後,語氣一轉,「不過,為什麼○○○的命運那麼悲慘?害得我邊看邊哭。」 「為什麼你要讓她死?」 「故事好像還沒講完?沒有結局。」 …… 悲劇總是比較感人。聽故事,會問:然後呢?然後呢?看小說,會期待最後的結局。 第一本小說,是我從上海調回來返回書記室,大師給我一年的假期,專心寫作。不到一年,完成十七萬字的小說。三、四年前,我開始構思第二本小說,身為社長兼總編輯,非常忙碌,只能利用工作空檔,斷斷續續寫稿,去年(二○二四年)十一月才完成近十三萬字小說。 寫到尾聲,卡住了!戲怎麼演下去? 王子、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讓讀者眉開眼笑,歡喜闔上書?我不想。就這樣轉了個彎。 想想,什麼是結局?諸行無常,一切都在川流不息的變化中。每一個人直到生命結束,才是這一期生命的結局吧。 我喜歡看書、喜歡寫作。無形的情感、意念,必須藉由文字來呈現;藉由文字,我也清楚看著自己的起心動念,寫作是內省的結果。更期能在字裡行間,讓閱讀者有些思索,並得到清涼法義。 小說的迷人、吸引人,就在它的虛虛實實、非真非假。有人說:「小說是虛構的真實。」是虛構、想像,就有無限寬廣延展的世界;是真實,就不離人世間的生老病死、食衣住行、酸甜苦辣、恩怨情仇、悲歡離合…… 書名叫《人間借路行》,是取自唐朝靈澈禪師的詩: 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 如今還向山邊去,只有湖水無行路。 我們每一期的生命,不都是在浩浩渺渺的天地間借路行走嗎? 感謝李瑞騰教授,第一本的《我從世間來》,請他寫序,雖然他忙著教書、學術研究及各種文化推展,還是熱忱的答應。他的序文如導讀般認真評寫,令我感動。於是第二本小說再度索序,他同樣一句話:「沒問題。」身為學者、文化人,提攜後進的風範,讓人敬佩,也值得學習。 全書完成,翻閱四年前的筆記,人物創造,長相、個性、年紀、學經歷、家庭背景,大體上沒變。情節、篇章卻更動許多。 角色們演出了他們自己想要的樣子,就讓我們凝視、祝福吧。
  • 推薦序 一本莊嚴又好看的小說—從佛光山文學談起 李瑞騰
  • 第一章
    • 諾奇
    • 天祥
    • 香閣
  • 第二章
    • 貓緣
    • 初衷
    • 深心
  • 第三章
    • 光明
    • 國光
    • 歸訪
  • 第四章
    • 異地
    • 畫作
    • 米格魯
  • 第五章
    • 出家
    • 滬行
    • 陡梯
  • 第六章
    • 抉擇
    • 同事
    • 揚州
  • 第七章
    • 護生
    • 好逑
    • 喜宴
  • 第八章
    • 郊遊
    • 嬰靈
    • 長亭
  • 後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