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當民國95年各項高快速公路陸續完工通車以及高速鐵路通車營運後,臺灣陸路運輸將達到每小時300公里之最高時速,臺灣地區亦正式全面進入高速化一日生活圈之運輸時代。另一方面,拜電子科技進步之賜,民國95年高速公路開始實施電子收費(ETC)方式,未 來運用差別費率之運輸需求管理措施亦將得以落實執行。在此大幅轉變之時期,城際運輸供給面與管理面均將面臨極大之變化,過去交通部及本所不定期出版之運輸政策白皮書或整體運輸規劃研究,已無法因應巨幅變遷之運輸環境並滿足各方之期待。因此有必要於高鐵通車前後年間(94年-96年),因應高速化運輸系統與社經環境之變遷,持續進行城際運輸系統變化之蒐集記錄、觀察比較、與展望研析,以便提出前瞻性之整體運輸策略。本研究為3年期之研究計畫,本(96)年度為第3年研究,主要工作內容為:進行高鐵通車後之城際運輸市場變化分析;持續年度城際運輸特性資料之收集與觀察,並進行比較、展望與綜合策略分析;城際運輸系統發展課題與政策方向研析;編撰城際運輸觀察展望報告;持續構建城際運輸資料庫及展示系統。
-
第一章 緒論
-
1.1 研究緣起與目的
-
1.1.1 研究緣起
-
1.1.2 研究目的
-
-
1.2 研究範疇
-
1.2.1 各年期工作內容
-
1.2.2 研究對象
-
-
1.3 工作調整說明
-
1.3.1 原訂工作進度
-
1.3.2 調整後工作進度
-
-
1.4 資料蒐集方法
-
-
第二章 高鐵通車前後城際運輸市場變化
-
2.1 高鐵通車前後城際運輸市場大事紀
-
2.1.1 高鐵系統
-
2.1.2 航空系統
-
2.1.3 臺鐵系統
-
2.1.4 公路系統
-
2.1.5 交通部重要紀事
-
-
2.2 高鐵通車前後城際運輸市場運量變化
-
2.2.1 高鐵系統
-
2.2.2 航空系統
-
2.2.3 臺鐵系統
-
2.2.4 國道客運系統
-
2.2.5 私人運輸系統
-
-
2.3 高鐵通車前後公共運具市場占有率比較
-
2.4 小結
-
-
第三章 「高鐵旅客特性與轉乘偏好及滿意度」調查
-
3.1 調查目的
-
3.2 第1階段調查計畫
-
3.2.1 調查範圍與對象
-
3.2.2 調查方式
-
3.2.3 調查時間
-
3.2.4 調查人力需求
-
3.2.5 抽樣方法
-
3.2.6 調查內容與問卷設計
-
3.2.7 調查之困難與課題
-
-
3.3 第2階段調查計畫
-
3.3.1 調查範圍與對象
-
3.3.2 調查方式
-
3.3.3 調查時間
-
3.3.4 調查人力需求
-
3.3.5 抽樣方法
-
3.3.6 調查內容與問卷設計
-
3.3.7 調查之困難與課題
-
-
3.4 受訪者基本資料說明
-
-
第四章 「高鐵旅客特性與轉乘偏好及滿意度」分析
-
4.1 旅次特性
-
4.2 轉乘運具偏好
-
4.3 滿意度
-
4.4 改善建議
-
-
第五章 城際客運觀察指標之建立
-
5.1 城際客運觀察指標之目的與說明
-
5.1.1 建立觀察指標之目的
-
5.1.2 觀察指標架構及篩選原則
-
5.1.3 觀察指標篩選結果說明
-
5.1.4 觀察指標定義及資料來源
-
-
5.2 城際客運觀察指標
-
5.2.1 系統供給量
-
5.2.2 運量
-
5.2.3 旅次長度
-
5.2.4 市場占有率
-
5.2.5 需供比
-
5.2.6 旅行時間
-
5.2.7 準點率
-
5.2.8 成本
-
5.2.9 安全
-
5.2.10 服務滿意度
-
-
-
第六章 政策展望
-
6.1 國內航空系統
-
6.2 軌道運輸系統
-
6.3 國道客運系統
-
6.4 公路運輸系統
-
6.5 整體運輸系統
-
-
第七章 城際運輸資料庫系統
-
7.1 資料庫建置目的
-
7.2 資料庫建置需求
-
7.3 資料庫架構與資料來源
-
7.4 資料庫資料蒐集概述
-
7.5 成果展示
-
7.5.1 城際運輸資料庫成果展示系統
-
7.5.2 訪客登入部份
-
7.5.3 會員登入部份
-
7.5.4 管理者登入部份
-
-
-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
8.1 結論
-
8.2 建議
-
- 參考文獻
- 附錄1 城際運輸相關報導
- 附錄2 城際運輸84-96年大事紀
- 附錄3 高鐵旅客特性調查問卷(第1階段)
- 附錄4 高鐵旅客特性調查問卷(第2階段)
- 附錄5 城際運輸94-96年起迄表
- 附錄6 期中學者專家座談會紀錄
- 附錄7 期中報告審查意見處理情形
- 附錄8 期末學者專家座談會紀錄
- 附錄9 期末報告審查意見處理情形
- 附錄10 研究成果簡報資料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