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習慣心理學〈辨識篇〉下冊
-
第五章 青春期習慣發展總論
-
一、青春期的定義
-
(一)春機(情)發動期(成丁期),或能生育之最早時期(puberty)
-
(二)少年(juvenile)
-
(三)青春期的習慣性心理不穩
-
(四)青春期的認同感或自我辨證習慣發展
-
(五)青春期的發展課題及其意義
-
(六)人類文化學家對青春期心理的看法
-
-
-
第六章 青春期的生理功能與習慣發展
-
一、內分泌腺體和下視丘的影響
-
(一)腦下垂體腺
-
(二)性腺
-
(三)腎上腺和下視丘的構造與生理運作習慣
-
-
二、性器官的成熟與有關功能和習慣
-
(一)男性的性器官構造與相關功能生理運作習慣
-
(二)女性的性器官構造與相關功能生理運作習慣
-
-
三、身體的成長與發展
-
(一)第二性特徵的發展
-
(二)身高與體重的發展
-
(三)青少年期生理的早熟、晚熟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間的刺激-反應習慣鏈
-
-
四、外表與心理經驗之間的刺激-反應習慣鏈
-
(一)身體、外表的魅力刺激
-
(二)身體、外表魅力對自我評價習慣的影響
-
-
五、營養與體重
-
(一)青春期男女的飲食習慣
-
(一)營養要靠良好的飲食習慣
-
(三)兩種典型的不良好飲食習慣
-
-
-
第七章 青春期認知習慣的發展
-
一、青春期認知、思考習慣的特徵
-
(一)青春期思考習慣特徵與前幾期思考習慣特徵的比較
-
(二)兒童期與以前的思考習慣特徵
-
(三)與青春期前相比,青春期青少年有三個思考習慣特徵
-
(四)青春期的投射未來思考習慣
-
(五)正式操作思考習慣的特徵
-
-
二、正式操作思考習慣對於心理其他各層面的影響
-
(一)理想主義
-
(二)青春期男女的偽善面(舊習慣與新習慣的衝突)
-
(三)新自我意識和自我中心
-
(四)編造「個人神話」的思考習慣
-
(五)思春期男女的空虛、寂寞與自卑情緒習慣
-
(六)青春期男女有「愛看鏡中自己鏡像」的習慣
-
(七)順從團體常模的習慣與自我創思習慣
-
(八)思考習慣的回歸現實和生涯計畫或就業
-
-
三、認知思考習慣的正式培養場所:學校
-
(一)進步派與傳統派教育者的不同教育主張
-
(二)第三陣容教育家的主張
-
(三)學校應以培養什麼習慣為主要目標
-
(四)國中、高中期的學校體制或型態差異
-
(五)青春期男女對於學校環境刺激的反應
-
-
-
第八章 青春期的情緒習慣發展
-
一、情緒現象在心理生活的意義
-
(一)情緒的定義及為何它是重要的心理現象?
-
(二)情緒是一種動機
-
(三)情緒的一種分類方法
-
-
二、青春期的情緒習慣
-
(一)青春期男女對父母的情緒表達習慣
-
(二)青春期的情緒表達習慣分為三類
-
-
三、對自我的習慣組型和自尊習慣
-
(一)自我概念習慣的定義
-
(二)自尊習慣的定義
-
(三)自我習慣組型與自尊習慣與其他習慣的關係
-
(四)自我習慣組型、自尊習慣的變化與穩定
-
-
四、青春期的不良情緒習慣與不良行為習慣
-
(一)毒品濫用
-
-
-
第九章 青春期的社會關係習慣發展
-
一、青春期男女在家庭裡的人際溝通習慣
-
(一)青春期男女心目中所盼望的父母
-
(二)合理的自由和優待
-
(三)父母對青春期子女的信任度
-
(四)子女渴望父母會欣賞他的存在
-
(五)父母和子女的溝通習慣
-
(六)父母需要培養習慣經常給自己的子女關心與支持
-
(七)父母要培養良好習慣給子女所需指導
-
(八)幸福的家庭環境刺激
-
(九)父母與青春期男女間的意見衝突
-
(十)親子衝突溝通習慣的成因探討
-
(十一)手足溝通習慣
-
-
二、青春期男女在家庭以外的社會人際溝通習慣
-
(一)青春期初階段的友誼習慣
-
(二)兩性社會關係習慣之發展與變化
-
(三)參與團體
-
(四)兩性間社交性的約會習慣
-
(五)婚前性行為
-
-
三、婚前性交習慣
-
(一)婚前性交的理由
-
(二)婚前性行為能拒絕?
-
(三)避孕的習慣
-
(四)有避孕習慣產生的後果
-
-
四、青春期道德習慣的發展
-
(一)柯爾柏克的青春期道德判斷理論
-
(二)基立崗的道德判斷習慣發展理論
-
-
五、青春期的工作習慣
-
-
第十章 成年期習慣的發展
-
一、成年期概說
-
(一)成年期的年齡範圍
-
(二)年齡層人口比率之最近一般趨勢及習慣的時代背景因素
-
(三)年齡層人口分布變動對於習慣研究的涵義
-
(四)成年期的意義
-
(五)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轉移過程
-
(六)成年期的發展課題
-
(七)成年期後段
-
-
二、成年期的身體發展
-
(一)身體的吸引力、能力和合宜度
-
(二)身體系統和其生理功能與習慣
-
(三)感覺和知覺
-
-
三、老化習慣的生物學探討
-
(一)衰老或老化
-
(二)生物學上的老化習慣理論
-
(三)長生不老化學術
-
-
-
第十一章 成年期認知能力與習慣的發展與衰退
-
一、正式操作思考能力與習慣
-
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與習慣
-
三、語言了解能力與習慣
-
四、了解文章能力與習慣
-
五、了解散文的能力與習慣
-
六、睿智
-
七、問題發掘能力與習慣
-
八、辯證思考習慣
-
九、成年期的五個認知發展階段
-
(一)智識獲取階段(包括兒童期到青春期)
-
(二)成就期(包含青春期到青年期的開始十年)
-
(三)責任期(包含30歲到60歲)
-
(四)執行期(如同上)
-
(五)再統整期(成年期後期)
-
-
十、智力
-
(一)魏氏成人智力測驗
-
(二)流動性與結晶性認知能力或習慣
-
(三)人生臨終智力衰敗
-
-
十一、資訊處理能力與習慣
-
(一)記憶習慣
-
(二)短期或原發性記憶習慣
-
(三)長期記憶或次發性記憶功能與習慣
-
(四)對於不同內容或資料的記憶功能習慣變化
-
(五)老年人的學習能力與習慣
-
-
十二、老年期的工作產量與創造習慣
-
(一)老年期的創造力
-
-
-
第十二章 成年期的情緒與社會人際習慣發展
-
一、主觀的安寧情緒習慣
-
(一)生活滿足習慣
-
(二)影響生活滿足感習慣的因素
-
-
二、成年期及後期的生活壓力與情緒習慣
-
(一)成年期的壓力源
-
(二)對於壓力刺激的身心反應習慣
-
-
三、成年期人際與社會關係習慣發展
-
(一)單身生活
-
(二)一般成人的約會習慣與求婚
-
(三)一般成年人的擇偶習慣
-
(四)終身獨身者的生活習慣
-
-
四、一般成年人的家庭生活習慣
-
(一)婚姻生活習慣和個人幸福感習慣
-
(二)父母角色應具備的良好習慣
-
(三)不計畫擁有親生子女的生活習慣
-
-
五、中年期的適應習慣
-
(一)時間不饒人的感受習慣
-
(二)婚姻調適習慣
-
(三)親職期後的生活習慣
-
(四)成年期後段生活習慣
-
-
六、離婚
-
(一)離婚率
-
(二)婚姻關係的頭號劊子手或與離婚有關的不良習慣
-
(三)對於婚姻的不滿情緒發展過程
-
(四)離婚以外的選擇
-
(五)離婚後的生活習慣
-
-
七、職業與工作習慣
-
(一)生涯規則的建立
-
(二)女性的職業生涯
-
-
八、中年期生涯和工作習慣
-
(一)職場的開花結果時期
-
(二)事業的第二春
-
(三)中年期的工作情緒習慣
-
(四)年老者的各項工作習慣
-
-
九、老化的社會心理學理論
-
(一)參與減退理論
-
(二)活動理論
-
(三)人格和生活形態理論
-
(四)交易理論
-
(五)社會再構理論
-
(六)那一套理論最完善?習慣理論能回答此問題嗎?
-
-
-
第十三章 人類對死亡的習慣型組
-
一、死亡的主要原因
-
二、對於死亡和死亡過程的習慣組型
-
(一)文化對死亡的反應習慣
-
(二)忌諱死亡是良好習慣嗎?
-
(三)不同年齡成人對死亡的反應習慣組型
-
(四)老人對死亡的習慣組型
-
-
三、學者對死亡的思考習慣
-
(一)何謂死亡?
-
(二)不同的死亡過程習慣組型
-
(三)導致死亡的不同刺激情境
-
-
四、對於喪親刺激的反應習慣
-
(一)傷心反應
-
(二)死亡反應習慣的性別差異
-
(三)死亡反應習慣的文化差異
-
-
- 總摘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