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你買的不是衣服,是「人設」:「穿上這件,我就像時尚人士。」
◎試吃試喝試玩,讓「行為」比大腦先行動,你就會衝動下單。
◎「這是你的下一部車」、「這即將是你的房子」,聽到「你」,馬上對號入座。
◎「鞋子尺碼不全,降價30%」,價格太誘人,就算沒有你的尺碼還是照買?
不斷告訴自己別再滑手機,手卻不聽使喚;
信用卡已透支了,仍買下幾萬元的手提包?
明知中籤機率很低,你還是重複參加抽獎?
因為我們不是大腦的主人,多巴胺才是。
作者程志良作為用戶行為專家,
暢銷書《成癮:如何設計讓人上癮的產品、品牌和觀念》的作者,
鑽研大腦與消費行為已有十餘年。
什麼是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
讓大腦產生快樂、欲望、獎賞、期望的機制,也稱為天然的行動催化劑。
很多時候,我們明明買多了、買貴了,還覺得自己爽到、賺到?
先別怪自己,一切都是因為多巴胺發揮作用了。
◎因為多巴胺,「你」總是被對號入座
「這是你的下一部車」、「這即將是你的房子」,聽到跟自己相關,
「你」馬上對號入座。這就是多巴胺的預期心理。
「這款化妝品特別適合皮膚白皙的美女使用」
一旦產生「對!這好像在說我」或「這就是為我量身訂做的」的錯覺,
腦中的多巴胺就會被刺激,讓我們越買越多。
◎明明沒那麼喜歡,還是「再度光顧」
「只要一年內來健身20次,我們會將會員費全額退還給您」
健身房利用全額退款的「返還」,吸引顧客「定期報到」,
就是利用多巴胺的「獎賞自己」心理。
◎標籤就是一個鉤子
換個標籤,讓你產生「比較便宜」的錯覺。
例如,在衣服上貼上紅標,大腦立刻反應「不買就虧了」。
標上產地,商品看起來更高級:來自衣索比亞、哥倫比亞或瓜地馬拉,
只要在咖啡的包裝標示產地,就會在顧客心中上升一個檔次。
◎虧損的痛苦,大過賺到的快樂
「鞋子尺碼不全,所以降價30%」,
價格太誘人,就算沒有你的尺碼還是照買?
明知不易中獎,還是怕錯過贏得獎金的機會,一買再買彩券。
這就是多巴胺的「無魚,蝦也好」的運作機制,
會讓我們快速接受另一個選擇,
以填補失落(沒有你適合的尺寸、這期沒中下期就會中)
帶來的空虛與失控感。
買多、買貴,不需要還是照買?一切都是因為多巴胺。
廠商會用哪些方法刺激消費者腦中的多巴胺?讓我們覺得
「錢沒有消失,只是換成我喜歡的樣子」。
◎試吃試喝試玩,讓「行為」比大腦先行動,你就會衝動下單。
◎「這是你的下一部車」、「這即將是你的房子」,聽到「你」,馬上對號入座。
◎「鞋子尺碼不全,降價30%」,價格太誘人,就算沒有你的尺碼還是照買?
不斷告訴自己別再滑手機,手卻不聽使喚;
信用卡已透支了,仍買下幾萬元的手提包?
明知中籤機率很低,你還是重複參加抽獎?
因為我們不是大腦的主人,多巴胺才是。
作者程志良作為用戶行為專家,
暢銷書《成癮:如何設計讓人上癮的產品、品牌和觀念》的作者,
鑽研大腦與消費行為已有十餘年。
什麼是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
讓大腦產生快樂、欲望、獎賞、期望的機制,也稱為天然的行動催化劑。
很多時候,我們明明買多了、買貴了,還覺得自己爽到、賺到?
先別怪自己,一切都是因為多巴胺發揮作用了。
◎因為多巴胺,「你」總是被對號入座
「這是你的下一部車」、「這即將是你的房子」,聽到跟自己相關,
「你」馬上對號入座。這就是多巴胺的預期心理。
「這款化妝品特別適合皮膚白皙的美女使用」
一旦產生「對!這好像在說我」或「這就是為我量身訂做的」的錯覺,
腦中的多巴胺就會被刺激,讓我們越買越多。
◎明明沒那麼喜歡,還是「再度光顧」
「只要一年內來健身20次,我們會將會員費全額退還給您」
健身房利用全額退款的「返還」,吸引顧客「定期報到」,
就是利用多巴胺的「獎賞自己」心理。
◎標籤就是一個鉤子
換個標籤,讓你產生「比較便宜」的錯覺。
例如,在衣服上貼上紅標,大腦立刻反應「不買就虧了」。
標上產地,商品看起來更高級:來自衣索比亞、哥倫比亞或瓜地馬拉,
只要在咖啡的包裝標示產地,就會在顧客心中上升一個檔次。
◎虧損的痛苦,大過賺到的快樂
「鞋子尺碼不全,所以降價30%」,
價格太誘人,就算沒有你的尺碼還是照買?
明知不易中獎,還是怕錯過贏得獎金的機會,一買再買彩券。
這就是多巴胺的「無魚,蝦也好」的運作機制,
會讓我們快速接受另一個選擇,
以填補失落(沒有你適合的尺寸、這期沒中下期就會中)
帶來的空虛與失控感。
買多、買貴,不需要還是照買?一切都是因為多巴胺。
廠商會用哪些方法刺激消費者腦中的多巴胺?讓我們覺得
「錢沒有消失,只是換成我喜歡的樣子」。
- 推薦序 商業模式的轉型,已成為必然/解世博
- 前言 你的快樂、欲望與期待,都因多巴胺
-
第1章 賣我多巴胺就對了
-
01消費行為背後的推手
-
02強化我們的渴望與衝動
-
03催化神經之間的連結
-
04就算你什麼都沒做,大腦也沒閒著
-
05觸發衝動購買的三個按鈕
-
06總是被高估的快感
-
07活在當下,幻想未來
-
08你買的不是衣服,是人設
-
09突破實體經濟的侷限
-
-
第2章 人是如何被「對號入座」
-
01猴子與燈光的實驗
-
02大腦會習慣從環境中找線索
-
03心理學上的一致性原理
-
04這是「您的」房子
-
05商品人格化
-
06針對受眾量身訂做
-
-
第3章 怎麼讓人「再度光顧」
-
01我們都是守株待兔的農夫
-
02消費行為的富蘭克林效應
-
03利用返還,產生連結
-
04重複的渴望,健達出奇蛋
-
05其他品牌都無法介入的親密關係
-
06創造鮮明的層級感,金卡會員
-
-
第4章 標籤就是一個鉤子
-
01像菸、酒、咖啡一樣讓人上癮
-
02IKEA的一元冰淇淋
-
03紅標商品真的比較便宜?
-
04標上產地,商品更高級
-
05品牌心占率,占據大腦的第一反應
-
06路徑依賴,不容易逆轉
-
-
第5章 自動「腦補」的套路
-
01人會自己找線索
-
02品牌就是最好的線索
-
03如果啤酒少了泡沫,烤肉沒了「萬家香」
-
04殺價,也是種購物體驗
-
05場景也能觸發購買力
-
06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後
-
-
第6章 在得失之間販售焦慮
-
01賠掉的痛苦,大過賺到的快樂
-
02限時、限價、限量,讓人焦慮
-
03失而復得的渴望
-
04無魚,蝦也好
-
05Logo只能「升級」,不能替換
-
06當顧客「習得無助」
-
-
第7章 中獎率低,還是要買
-
01盲盒經濟
-
02「我就是那個幸運兒!」
-
03創造「有機會得到」的錯覺
-
04融入不確定因素
-
05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
06我們為什麼對抖音欲罷不能?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