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数字时代,我们比身处人类历史上的其他任何时代都更容易上瘾。上瘾不只与毒品、酒精、药物等物质有关,更加隐蔽、不易被觉察的是行为上瘾——做了之后感觉不错,情不自禁还想做,哪怕这些行为长期来看会给自己带来严重伤害,如暴食、过度消费、沉迷手机等。行为上瘾给人带来的伤害,丝毫不亚于物质上瘾,它让人饱受愉悦与厌恶并存的撕扯之痛。《用心理学拯救行为上瘾》从神经生物学和脑科学入手,解释了上瘾的生理原因,剖析了“欲罢不能”背后的心理机制,让读者对行为上瘾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提高对诱惑因素的觉察力和免疫力,同时反向利用上瘾机制,用全新的“无害行为”来替代之前有害的成瘾行为,重获对生活和自我的掌控权。
- 封面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序言
-
辑01 重建认知撕掉上瘾的道德标签
-
你以为的爱好,也许是上瘾
-
令人上瘾的不只毒品和酒精
-
终止“成瘾即失德”的污名
-
操纵大脑成瘾的幕后黑手
-
-
辑02 警惕触发上瘾行为是怎样开始的
-
上瘾陷阱:大拇指上的廉价娱乐
-
B=MAP:行为发生的通用模型
-
外部触发:谁在充当行为的召唤者
-
内部触发:情绪的威力不可小觑
-
-
辑03 奖赏诱惑瞬时反馈是一剂瘾药
-
大脑的奖赏机制与上瘾行为
-
及时强化的美妙就像“嗑瓜子”
-
所有瘾品都有即时满足的功效
-
为何吸烟比注射毒品更易成瘾
-
大脑天生偏爱不确定的反馈
-
令你痴迷的是哪一种奖励
-
-
辑04 心理牵制欲罢不能背后的玄机
-
是什么让你“频频回顾”
-
差一点就赢了?快醒醒吧
-
投入得越多,越难以割舍
-
心流是一种令人上瘾的体验
-
未完成的悬念是一剂瘾药
-
-
辑05 自我关怀看见未被关注过的痛苦
-
上瘾的背后是未疗愈的创伤
-
为理想化自我买单的“购物狂”
-
接纳真实的、不够好的自己
-
痛苦不会因为吃一顿而消失
-
没有哪种情绪该被粗暴地对待
-
学会与真实的情绪建立连接
-
把成瘾行为和“我”区分开
-
体会自己的难处,对自己慈悲
-
-
辑06 掌控环境跳出意志力的陷阱
-
为什么靠意志力戒瘾总是失败
-
跳出意志力陷阱,重视环境的效用
-
不利的环境是成瘾复发的导火索
-
远离那些阻碍你前进的“老朋友”
-
移除诱惑源,优化所处的环境
-
提前预演应对消极诱因的方案
-
深入的人际关系是戒瘾的钥匙
-
-
辑07 觉知当下用正念战胜欲望的诱惑
-
多巴胺其实是一个欲望分子
-
痴迷于没有的,无法享受已拥有的
-
习惯性分心是对上瘾系统的犒赏
-
制造仪式感,对分心保持警觉
-
培养正念专注力,改变上瘾脑回路
-
利用正念抵御网络瘾品的诱惑
-
正念饮食:食物成瘾者的自我救赎
-
-
辑08 重塑习惯把好习惯变成无意识行为
-
习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
坏习惯无法消除,但可以被替代
-
改变上瘾行为的“黄金法则”
-
从微行动入手,养成新的惯常行为
-
塑造新习惯,固定流程必不可少
-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