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癮,駛往地獄的列車, 該如何跳下?:沈迷於毒品、菸癮、酒癮、工作或是古典音樂唱片,某種程度的強迫症、焦慮、執意,都可能是成癮!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952875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心理學必讀教科書

「癮」,是罪?是病?還是一種傷痕?

獲頒加拿大最高榮譽平民勳章的嘉柏‧麥特GABOR MATÉ對成癮感性而科學的診斷

▶《波特蘭旅館》的人們
一個成癮者之所以造成,以及他所面臨的困境,從來不只有藥物問題。

波特蘭旅館是加拿大一個提供協助與支持藥(毒)癮者的計畫,在爭議聲中堅持提供成癮者戒毒用藥品、精神科藥物和愛滋病藥物,以及成癮者同時也迫切需求的其他醫療診治、食物、各種生活打理與重建社交生活。

這過程從圈外人看總認為沒有意義。因為進出旅館的人們往往反覆再反覆的出現,直到死去。

▶癮,它來自於試圖改善生活體驗,而這通常有其雙面性
然而,從科學的角度來探討,或許能消弭一些常見的誤解。

成癮無關乎身份或地位,癮的對象可能是物品或行為,它可以是工作狂、無法節制的購物、運動、或整形、甚至一般人不自覺是癮的收藏(作者即是古典音樂唱片成癮),也可以是菸癮、藥癮、毒癮。

這是一種希望改變平常生活的要素,當人沈迷於造就情緒上的衝動,並滿足渴望的瞬間,就是癮帶來的樂趣所在,在這行為造成妨礙或傷害而難以停止時,就是上癮了。

但無論是波特蘭旅館流連於不同藥癮的底層人們,或者是一般的人們,成癮是人的問題,藥物不是主因。

美國研究報告指出在戰場上,隨處可見的屍體和敵方攻來的壓力雙重夾擊造成使用藥物並成癮的士兵佔了一大部分。而這其中回國的士兵中成癮者高達20%,但他們出發前達到成癮標準的卻不到1%。

▶成癮者追求的,只是腦部的化學物質
麥特醫生試圖透過腦部造影一窺腦部運作樣貌,並對照大規模的研究結果檢視何種遺傳特性導致成癮、以及生活經歷如何影響成癮者的腦部路徑。

無論是購物、開車、性、飲食、運動等等,無論是出於天性或刻意作為,跟藥癮者腦內啟動的部位是相同的。然而上癮並不是好比病毒入侵身體,其源頭是一套複雜的神經和情感機制。成癮並不是一種疾病,把成癮看成疾病都是縮小他的醫學問題。

更具體地說,成癮者不是對上癮的事物成癮,他們耽溺的是多巴胺和腦內啡所給予的反饋,由於腦內多巴胺系統與腦內啡系統變得不敏感、失去正常調節與運作迴路等因素,因而陷入看不見終點的渴求。然而借助化學物質產生的「嗨」的感覺後,也會對腦部造成長期影響,如此惡性循環,被改寫的大腦讓人猶如墮入餓鬼道,驅動著成癮者深陷難以填滿的渴望或空虛:

●當藥物駕馭了成癮者未發育完成的腦部機制,一位成癮者自述:對外展現出來的自我,就是一個一直被拘束的小孩。他的行為和腦部幾乎無法發展成熟。
●多年受到藥物影響後,成癮者的眼窩額葉皮質鼓勵他採取自我傷害的活動。

尼克,從小和他的雙胞胎兄弟一起被他們的父親不斷碎念垃圾等負面用語。他的雙胞胎兄弟在青年時期因不堪負荷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尼克,長大後成為了成癮者。

科學文獻幾乎一致認為藥物成癮是慢性腦部症狀。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沒有人會去指責他們的關節炎復發,其中道理就在於復發就是慢性疾病的特徵之一。

▶成癮歷程時常來自於幼年經歷、與生活的高度壓力
然而成癮不是無端產生的,麥特醫生對於容易成癮的敏感個體,其成癮人格有了精闢的評語:愛的劣質替代品。
就如同一個天才若降生在沒有語言的世界,可能終其一生也不會講話。腦部神經連結與迴路的建立,極大部分受到環境的影響。作者認為成癮亦然。

嬰兒孩童時期所建立的情感將影響成人後的大腦;對於有長期重度物質依賴的成年人,多數在嬰兒或孩提時期面臨壓力或困境,導致成癮傾向在他們的腦在早期人生階段就被編碼了。即使對孩子疼愛有加,因為壓力或憂鬱無暇陪伴、撫觸孩子的父母,哪怕他們付出在多關愛,他們的負面情感模式仍舊會影響子女的腦部發育。

然而成癮者往往無法看清這源頭與童年經歷的關聯,甚至不敢面對過往遭遇。

作者嬰兒時期曾差點餓死在布達佩斯貧民窟,而其外祖父母則死於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毒氣室。而在布達佩斯貧民窟時,作者母親更是常常不下床,直到嬰兒時期的作者大哭才下床照顧。嬰兒會大哭整天停不下來是因為,他們感受到父母的焦慮、困難,但不知道怎麼處理,只能大哭。

▶同理的好奇心是扭轉成癮絕境的起點
但可以慶幸的是,人腦也是有彈性的器官,即使是童年腦的發展「沒得選擇」的重度藥癮者,一些重要腦部迴路仍會持續發展。要重建成癮者的大腦,麥特醫生認為「正念覺察」可以打破這個迴圈。

成癮是脫離現實,為了逃避恐懼跟怨恨,而關注自己的心智,則可重新正視支配成癮行為的負面情緒。他的經驗中,成癮者時常把「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掛在嘴邊,他建議要以出於同理的好奇心,關注發生在自己內在,重新定義自己。

▶麥特醫生的戒癮心法4+1
「會跌倒的才是所謂『人』」。
麥特醫生認為要改變成癮,就是去做,去了解會復犯。這不代表戒癮失敗,而是重新開始的契機。

【戒癮心法4+1】
1. 重新定義:有意識的觀照自己的衝動(當癮頭上來時)。
2. 重新歸因:檢視衝動的源頭(那些很早以前在腦部設定的神經迴路)。
3. 重估聚焦:當癮頭來時,選擇其他事務(也許只堅持5分鐘,又何妨)。
4. 重估價值:認識成癮衝動對生活造成的影響。
+1. 重新創造:尊重衝動,轉而表現成為創造力

本書特色
(一)以20個案例為主來探討上癮的基調
先介紹一般人所熟知的上癮,也就是所謂的毒癮。以溫哥華喜士定街的波特蘭旅館協會的住戶為主角,細細跟你道來他們的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毒癮,在那裡死於吸毒過量並不少見。接著再把你導入他們會上癮的主因,有的是小時候被親人性侵、有的是忍受不了原住民祖靈在身邊無時無刻的親聲細語、也有的是來找親人卻被回饋一針,從此變成居民。
(二)大腦與成癮的關聯性
成癮並不是一種疾病,就算被抓去看醫生,只要你沒有接納你自己、沒有下定決心就無法戒。癮是當你專注於某件事情上很沈迷、很投入而超越了自己能支配的範疇,這是一種人體自行生產的化學物質。成癮的過程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你是沈迷於工作?毒品?購物?遊戲?
(三)成為自己「出於同理好奇心」的朋友,不再自我譴責
這個社會給予的不成文的規定有很多,戒癮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再責怪自己了!你應該要做的是愛自己、尊重自己,出於關愛、接納、好奇心與開放性來包容自己,只有自己真的開始認識自己的時候才是成功戒癮的第一步。
  • 導讀 無法自拔的成癮,從大腦失衡開始 李政家
  • 推薦序
    • 阻止成癮者的反反覆覆 鄭光男
    • 信任才是反毒宣導的關鍵 譚熺賢
    • 前成癮者對毒品的自述 阮橋本
  • 譯者序 以點.線.面解讀本書 高子璽
  • 作者序 那些發生在我成癮病友身上的真實故事
  • 閱讀之前 說到底,什麼是成癮?
  • 緒論 我們,與成癮者的距離
  • 關於本書 我是「餓鬼」,我的病患也是
  • 第1部:駛往地獄的列車
    • 1.何處是我家?
      • 活脫脫像是從費里尼電影出來
      • 無條件接納成癮族的波特蘭旅館
      • 活在自己的地獄中
      • 看不見的心傷更難熬
      • 只有這裡最自在
      • 醫者和患者大同小異
      • 人心的美麗和憐憫
    • 2.藥物的致命桎梏
      • 自豪的勒戒成果?
      • 一件赤裸的事實
      • 藥癮致命吸引力為何?
      • 藥物的魔幻奇效
    • 3.天堂之鑰:以成癮逃脫壓力
      • 萬般成癮皆源於痛苦
      • 此生無可眷戀
      • 拒絕面對自己的脆弱
      • 身心形同枯槁
      • 藥物讓我更像個人
      • 沒有藥嗑的日子
      • 溫水裡的青蛙
    • 4.你不會相信我的生命故事
      • 同理心到哪去了?
      • 醫病權力不對等
      • 痛苦會代代相傳
      • 當醫者無能為力時
    • 5.安琪拉的爺爺
      • 傳承家族的天賦
      • 聽著鼓聲入神了
    • 6.懷孕日誌
      •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 我一定要生下他
      • 給孩子一個愛的世界
      • 沒有嗑藥,怎麼挺過去?
      • 毒癮不戒,就難為人母
    • 7.貝多芬出生的房間
      • 猶太裔的醫病交鋒
      • 超越宗教性的永恆追求
      • 實驗室燒杯的小人
      • 我想飛
    • 8.讓光明再次照見人生
      • 獲得真誠的認可
      • 無條件接納
      • 順從自己的內心
      • 放下心中的大石
      • 一蹶不振
      • 成癮減害的國際代言人
      • 何處可容身?
  • 第2部:身為醫師的我,也有需要戒的癮
    • 9.知己,知彼
      • 明天,永遠是明天
      • 成癮無關乎身份地位
      • 我對音樂成癮了
      • 《異形奇花》的成癮對決
      • 成癮到失心瘋
      • 依然故我
    • 10.十二步戒癮指南:2006年4月5日
      • 格格不入,還是賓至如歸?
      • 相信,就會產生力量
      • 你的生命是現在
      • 一股力量與恩典湧現
  • 第3部:成癮者的腦部會呈現不同狀態
    • 11.成癮是什麼?
      • 成癮的定義遠超乎想像
      • 成癮不全然是一種疾病而已
      • 毒癮用量與戒斷症狀的迷思
    • 12.藥物是否會導致成癮?
      • 成癮是人的問題,藥物不是主因
      • 藥物不必然和成癮劃上等號
      • 成癮的三大因素
    • 13.腦的不同狀態
      • 成癮不再神秘了
      • 從多巴安得知戒斷難
      • 成癮是一種腦部慢性疾病?
    • 14.針頭下的溫軟擁抱
      • 成癮絕非自然狀態
      • 你我身上就有天然類鴉片藥
      • 愛與連結的化學反應
      • 類鴉片藥物趁虛而入
    • 15.古柯鹼、多巴胺與點心吧:成癮的激勵機制
      • 古柯鹼成癮難以抗拒
      • 吸毒過程更重於結果
      • 多巴胺扮演成癮關鍵角色
    • 16.像是被禁閉的小孩
      • 失控的成癮,殃及大腦
      • 大腦變得不正常
      • 大腦選擇自我傷害
      • 心智變得不成熟
  • 第4部:成癮的大腦是如何發展的?
    • 17.當腦早就沒有選擇,只能成癮
      • 大腦是環境決定論
      • 大腦健全發展的三大要素
      • 父母的悲喜,孩子感同身受
    • 18.創傷與壓力:成癮生物學
      • 父母陪伴至關重要
      • 親子關係好,有助遠離成癮
      • 受虐兒成癮風險高
      • 壓力助長藥物成癮
      • 不要問、不想說的過去
    • 19.問題不在基因
      • 沒有基因決定論這回事
      • 環境信號大於遺傳密碼
      • 基因決定論不是一種好事
  • 第5部:成癮歷程和成癮人格
    • 20.「想要盡力空出的空虛」
      • 成癮根源萬變不離其宗
      • 追求的只是腦部的化學物質
      • 從來都不會只有一種癮頭
      • 對空虛的恐懼負責
    • 21.過度往外探求:容易成癮的人格
      • 成癮沒有好壞之分?
      • 什麼人容易成癮?
    • 22.愛的劣質替代品:行為成癮與其根源
      • 只是想舒緩痛苦而已
      • 肥胖問題只是一種表象
      • 耽溺於大腦的反饋
      • 早已銘印在大腦裡
      • 愛要有來有往
      • 愛攸關成癮與否
      • 回溯孩童時期
      • 從媒體大亨看成癮
      • 永遠嫌不夠:金錢、權力、地位
      • 權力就是藥物
  • 第6部:擘劃符合人道的現實:走過「向毒品宣戰」的時代
    • 23.心理錯位與成癮的社會根源
      • 誰才最該被譴責?
      • 小惡與偽善
      • 你我的照妖鏡
      • 很早心就被撕裂了
      • 大時代的代罪羔羊
    • 24.知敵,知己
      • 悲劇腳本早已寫好了
      • 「向毒品宣戰」的犧牲者
    • 25.「向毒品宣戰」:失敗的戰役
      • 共犯結構難鬆綁
      • 法律,讓成癮者成了罪犯
      • 毒品和菸酒的差別?
      • 一場不知所謂何來的戰役
    • 26.選擇的自由與自由的選擇
      • 當癮頭來了
      • 只為瞬間的巨大解脫
      • 譴責無濟於事
      • 腦鎖了,無法說不
    • 27.擘劃未來:針對藥物的啟發性社會政策
      • 當寬容度不足時……
      • 喘息的避風港
      • 除罪化的超前思維
      • 讓成癮者願意說「好」
      • 犯罪只為了買毒品
      • 當利大於弊,就該向前行
    • 28.必須跨出的一小步:減害指引
      • 既減藥害,也要減人害
      • 減害是當務之急
      • 不要絕對同情,也不要絕對冷漠
      • 「毒品安全注射室」開啟一線曙光
      • 搭起成癮者健康照護的管道
  • 第7部:療育生態學
    • 29.力量:來自出於同理的好奇心
      • 關愛、接納、耐心
      • 善解人意的朋友
      • 培養「出於同理的好奇心」
      • 不是我,是我們
    • 30.內在的心理氣候
      • 重建成癮者的大腦
      • 精神力量的再發現
      • 運用「純然觀照」
      • 關注每個當下
    • 31.戒癮心法4+1
      • 戒癮四大心法的觀點基礎
      • 戒癮心法1:重新定義(Re-label)
      • 戒癮心法2:重新歸因(Re-attribute)
      • 戒癮心法3:重新聚焦(Re-focus)
      • 戒癮心法4:重估價值(Re-value)
      • 戒癮心法5:重新創造(Re-create)
    • 32.清醒與外環境
      • 清醒是一種心解放
      • 創造外環境
      • 愛遲到也是一種癮
      • 找到專屬的清醒平台
      • 不帶批判的自我檢視
      • 移除壓力源
      • 成癮之源是情感
    • 33.給親友與照護者的一句話
      • 最壞的方式
      • 請先捫心自問
      • 倡議醫護者培養「正念」
      • 陪伴親友也要自我療癒
    • 34.無可失去:成癮與靈性探尋
      • 「合一」的強大力量
      • 惡魔一點也不強大
      • 恢復真實本性
      • 是戒癮,也是療癒
  • 跋 幾段回憶,幾個奇蹟
  • 後記 如果我活過這關,我就戒掉古柯鹼
  • 附錄Ⅰ 領養與雙胞胎研究謬誤
  • 附錄Ⅱ 注意力缺陷症與成癮的距離
  • 附錄Ⅲ 成癮的預防
  • 附錄Ⅳ 「十二步」戒癮計畫
  • 誌謝 感謝各方的協助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