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受域外学术的影响和内在发展的驱动,近年来法制史研究渐呈活跃态势,无论文献的整理出版还是研究著述的发表,在各专史或各学史的领域都显得相当突出。本书在反思各类专史学史混淆比较与比附状况频出的基础上,从近代中国的案卷、审判、机构改制入手,抽丝剥茧,逐渐近真。一方面比较各方说法,不断接近本事的真相,一方面因缘各方的态度有别,进而考察各方与此事的关系各异,将所谓法制史转化为一般历史的研究,以司法问题为线索脉络,而不以法制史为范围,试图由社会的动态变化中见常情。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目录
-
总说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
- 分说:比较与比附——法制史研究的取径
-
第一章 清季民初律制改革中“尊亲属”的引入及界定
-
第一节 清律原貌:丧服制度与逆伦
-
第二节 清季律改:“尊亲属”的引入
-
第三节 民初践行:尊亲属范围的界定
-
结语
-
-
第二章 变与不变:太平天国运动与京师司法审判
-
第一节 京城巡防处的设立
-
第二节 京城巡防处的审判职能
-
第三节 京城巡防处与京师审判制度的关系
-
结语
-
-
第三章 蔡锡勇《美国合邦盟约》的翻译及影响
-
第一节 从广州同文馆到驻美使馆
-
第二节 《美国合邦盟约》的诞生和流转
-
第三节 “constituion”在蔡氏译本中的再生
-
第四节 《美国合邦盟约》在晚清思想史上的意义
-
结语
-
-
第四章 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1870—1895)
-
第一节 “合作”与“冲突”:宗藩体制和国际公法的两歧关系
-
第二节 朝鲜通商均势与宗主国权力扩张:国际法对宗藩关系的权力补给
-
第三节 主权与属权:朝鲜商约章程对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的兼容
-
第四节 不古不今的属国驻外使臣制度:宗藩体制与国际法的交错杂糅
-
结语
-
-
第五章 清末死刑方式的转变与争论
-
第一节 凌迟等重法的废除
-
第二节 死刑惟一的论辩
-
第三节 死刑的密行
-
余论
-
-
第六章 改设政务处与丙午内官改制
-
第一节 两可之间
-
第二节 方案变动
-
第三节 新瓶旧酒
-
结语
-
-
第七章 从吏部到内阁铨叙局:清季文官铨选机构变迁
-
第一节 晚清吏部地位逐渐下降
-
第二节 吏部挽回颓势的努力
-
第三节 吏部裁撤
-
第四节 内阁叙官局初步运作
-
-
第八章 传统与西化之间民国旧知识人的法律观 ——以《清史稿·刑法志》编纂为中心的考察
-
第一节 机构性质与编纂人员身份
-
第二节 《清史稿·刑法志》的编纂人员及编纂过程
-
第三节 稿本所见编纂者的法律观
-
结语
-
-
第九章 熊希龄内阁时期的废省筹议
-
第一节 废省制政策的由来
-
第二节 废省制政策的确立
-
第三节 不同的改省方案
-
第四节 废省暂行缓办
-
结语
-
- 征引文献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