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餐桌上的臺灣史:歷經荷蘭、明清、日據到民國,是什麼形塑了臺灣味?你最熟悉的臺菜,「道地」跟你想的不一樣。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18288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蘭州、襄陽、內江都有牛肉麵,遊客來臺卻必吃臺灣牛肉麵,還有論文研究。
◎ 小籠包是清朝道光年間江蘇萬華茶樓首創,如今是臺灣美食代名詞。誰的功勞?
◎ 臺灣之光──芒果,身世最像臺灣歷史,部分「血統」來自荷蘭人、日本人。
◎ 蚵仔煎,其實是鄭成功被荷蘭人打到快斷糧,在軍中研發。
◎ 歷經荷蘭、明清、日本統治後,到底有沒有道地「臺灣」菜?哪裡吃得到?

作者鞭神老師,臉書「食之兵法: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粉專版主,
發表超過200篇各國美食歷史研究文章。

本書從漢人尚未來臺時代開始探索,這些唾手可得的食材與物產,
如何來到臺灣,又如何為世人熟知。
歷經荷蘭、明清、日治到民國——是什麼形塑了臺灣的味道?
你最熟悉的臺灣菜,跟你想的不一樣。

◎ 古書裡的臺灣食物,原住民至今還保留

.臺灣最早食品紀錄,三國就有了
三國時代的《臨海水土志》,有臺灣最早的食品紀錄──生醃肉;
《隋書》裡的臺灣,有鹽、有醋,還會釀酒。

目前在阿美、排灣、泰雅部落都買得到生醃肉,怎麼吃最美味?
鞭神老師推薦直接手撕生吃,再搭配原住民的醃小米辣;
另外,類似金華火腿的香氣還能燉成醃篤鮮,搖身成為上海本幫菜。

◎ 荷蘭人來了,蔬菜水果變多元

.高麗菜,跟高麗無關,荷蘭人引入的
歐洲水手為了預防壞血病,將高麗菜帶上船一起漂洋過海到亞洲;
葡萄牙人帶到印度,荷蘭人帶來臺灣。

臺灣人用高麗菜加乾香菇、蝦米、五花肉,做成鹹飯,
成為透早就出門、日落才回家的農民便捷簡餐。
懷念這種阿嬤時代的古早味嗎?書裡會告訴你哪裡最道地。

.臺灣檨仔(芒果品種之一)的身世很複雜
臺灣自明代即種植芒果,愛文,是農復會從美國佛州引進;
金煌,是佛州品種與日本人從印度引進的懷特種雜交育成。

綠綠小小的「土檨仔」總是土生土長的吧?錯,是荷蘭人從印尼帶來的。
道地的臺灣之光芒果冰,都是用哪種品種製作?

◎ 大清統治兩百年,哪些飲食在臺發光

.土豆不土,明代「落」臺成花生
落花生於萬曆年間由閩、粵傳入臺灣,大清統治時全島都在種,
花生油是當時主要輸出品,花生粉則成為畫龍點睛的最佳調料,
成為臺灣小吃刈包、潤餅、菜粽、豬血糕等不可或缺的配角。

.清初海鮮代表──烏魚和鱔魚
每到冬至,中國沿海的烏魚會洄游至臺灣海域產卵,
臺灣烏魚子產值近億元,是日治時代日本人傳授的。

鱔魚料理普及化,則是八田與一的功勞,
原本棲息於溝渠、沼澤的鱔魚,順著嘉南大圳游進嘉南平原,
演變成最有名的鱔魚意麵。經營超過70年的「阿源炒鱔魚」一定要嘗嘗。

◎ 回歸中華民國,以麵代米

.麵留著自己吃,米出國賺外匯
本土的在來米、日本人培育出的蓬萊米,曾是臺灣人的主食,
國民政府遷臺後推行以麵代米,展開全民麵粉運動,供應學校麵食午餐……
結果就讓「臺灣牛肉麵」紅到全世界!

臺北早期的牛肉麵有「口味」大街的界線:
清燉的在開封街和漢口街,川味紅燒要到桃源街附近才有。
塔城街牛肉麵?那是1970年代之後的事。
杭州南路上的「大塊牛肉麵」,為何成了作者近年的心頭好?

歷經荷蘭、明清、日本統治後,到底有沒有道地「臺灣」菜?
典型臺菜共有17味,油蔥酥、臺味魂,你愛哪一味?
  • 推薦序 在臺灣的飲食史裡大航海/馮忠恬
  • 各界推薦
  • 跨界聯合推薦
  • 作者序 這些食材如何來,怎麼被運用?
  • 前言 最能代表臺灣的食物
  • 第一章 古書裡的臺灣食物,原住民至今還保留
    • 1 長濱文化與十三行遺址
    • 2 臺灣最早食品紀錄,三國就有了
    • 3 西漢傳入中國的蠶豆,如今是北港特產
    • 4 部落裡的小米傳說
    • 5 原住民飲食,為生存也為信仰
  • 第二章 荷蘭人來了,蔬菜水果變多元
    • 1 史上第一批移民潮,引進蔗作製糖
    • 2 甘蔗一開始並非製糖,而是造酒
    • 3 高麗菜,荷蘭人引入的
    • 4 檨仔身世很複雜,荷、日、印、美都有份
    • 5 法國人的愛情蘋果、臺灣夜市的柑仔蜜
  • 第三章 明鄭時代,小吃落地生根
  • 1 鄭成功最大政績,寓兵於農
  • 2 天地會陳近南,啟動鹽業發展
  • 3 南臺灣的家魚—什麼魚
  • 4 蚵仔煎起源—鄭軍快斷糧了
  • 5 土魠魚羹,先民的智慧
  • 第四章 大清統治兩百年,哪些飲食在臺發光
    • 1 澎湖海戰臺灣易主,薑母鴨的由來
    • 2 二十五種蔬菜自對岸傳入
    • 3 番薯怎麼來?老芋仔培育的
    • 4 土豆不土,明代「落」臺成花生
    • 5 花生粉,畫龍點睛的最佳調料
    • 6 古書裡的臺灣野味
    • 7 清初海鮮代表—烏魚和鱔魚
    • 8 上億的烏金產業,日本人教的
  • 第五章 日本殖民時代,好東西先往外送
    • 1 第四政權登場,臺灣資本主義化
    • 2 三大派系壟斷臺灣製糖產業
    • 3 中國米、日本米、臺灣米
    • 4 有沒有臺灣料理與臺菜?
  • 第六章 回歸中華民國,以麵代米
    • 1 一紙宣言:臺澎歸還中華民國
    • 2 麵留著自己吃,米出國賺外匯
    • 3 不吃牛數百年,是誰打破傳統?
    • 4 臺灣牛肉麵紅到有論文
    • 5 清燙牛肉湯的起源
    • 6 油蔥酥、臺味魂,你愛哪一味?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