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台灣近代化之父──後藤新平台灣醫學衛生之父──高木友枝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奠定台糖發展基礎的「武士道精神」──新渡戶稻造台灣文化史研究始祖──伊能嘉矩首位專精台灣人類學的調查員──鳥居龍藏台灣近代美術之父──石川欽一郎台灣第一個「生蕃通」──森丑之助 等……1895~1945這50年是改變台灣與中國的分水嶺,台灣人在經過日本半世紀的治理後,由「化外之民」,搖身一變成為具高資質程度的世界公民,這個事實,對比戰後逃難來台的中國人斑斑可考。然而時至今日,台灣人卻在統治者主導的「仇日抗日」史觀下蒙昧了。
事實上,在日本統治台灣的半個世紀中,不知有多少日本人為台灣的近代化犧牲奉獻不遺餘力。就工業建設方面論,有建造台灣縱貫鐵路的長谷川謹介,整建台灣上下水道的「台灣自來水之父」巴爾頓及濱野彌四郎師徒,興建主持嘉南平原水庫的「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技師;從醫療衛生觀點言,包括戮力培育台灣醫師人才的「台灣醫學衛生之父」高木友枝,積極設立基礎醫療設施與施行鴉片漸禁政策,杜絕台灣人吸食鴉片惡習的後藤新平;在農產開發上,有致力於山岳探險與森林開拓探索的伊能嘉矩、鳥居龍藏、森丑之助等先驅,更有開發蓬萊米的「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與其助手末永仁……他們的努力,正是打造今日進步台灣的基石啊!
從上下水道、電氣建設、森林保護、治山治水、殖產興業、教育文化等角度,本書具體引介了一百多位對台灣現代化有貢獻的日本人,透過作者井然的敘述,搭配近百張具歷史意義的圖片,讀者將可一窺日治時期全貌,重新發現那段被反日官方紀綠霧化的記憶。
事實上,在日本統治台灣的半個世紀中,不知有多少日本人為台灣的近代化犧牲奉獻不遺餘力。就工業建設方面論,有建造台灣縱貫鐵路的長谷川謹介,整建台灣上下水道的「台灣自來水之父」巴爾頓及濱野彌四郎師徒,興建主持嘉南平原水庫的「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技師;從醫療衛生觀點言,包括戮力培育台灣醫師人才的「台灣醫學衛生之父」高木友枝,積極設立基礎醫療設施與施行鴉片漸禁政策,杜絕台灣人吸食鴉片惡習的後藤新平;在農產開發上,有致力於山岳探險與森林開拓探索的伊能嘉矩、鳥居龍藏、森丑之助等先驅,更有開發蓬萊米的「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與其助手末永仁……他們的努力,正是打造今日進步台灣的基石啊!
從上下水道、電氣建設、森林保護、治山治水、殖產興業、教育文化等角度,本書具體引介了一百多位對台灣現代化有貢獻的日本人,透過作者井然的敘述,搭配近百張具歷史意義的圖片,讀者將可一窺日治時期全貌,重新發現那段被反日官方紀綠霧化的記憶。
- ■前言
-
第一章 日本的台灣經營絕不是「侵略」
-
一、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
-
◎以往中國認為台灣是屬於日本的
-
◎造成出兵台灣的「牡丹社事件」
-
◎清國對事件表示「與我無關」
-
◎清國盛讚日本出兵台灣
-
-
二、把日軍當作解放軍來迎接
-
◎支那兵殘暴的屠殺與搶掠
-
◎台北及台南市民渴望日本軍來救援
-
◎福島安正的《淡水新政記》所描述的台灣市民的歸順
-
-
-
第二章 台灣不是日本的殖民地
-
一、台灣割讓給日本是時代的必然
-
◎日本人為爭取生存權而進出海外
-
◎北進、南進議論的白熱化
-
-
二、日本的台灣經營不是殖民地支配的理由
-
◎台灣經營引起激烈的殖民地論爭
-
◎關於日本帝國實行於台灣的「六三法論爭」
-
◎日本政學界的台灣論—福澤諭吉
-
◎只有非現實理想論的進步文化人士
-
◎甚囂塵上的反總督府言論界
-
◎從殖民地主義到內地延長主義的轉換
-
-
三、歷任總督的台灣統治政策
-
◎殖民地色彩濃厚的武官總督時代
-
◎不該一味譴責皇民化運動
-
◎從軍事費用顯示「並非剝削」的證據
-
◎排除差別政策的長谷川清總督
-
◎衷心期待補償高砂義勇隊遺屬的末代台灣總督安藤利吉
-
-
-
第三章 建構台灣基礎工事的日本人
-
一、掠奪土地的漢人,增加土地的日本人
-
◎台灣史上最初的國土規劃
-
◎日本時代耕地面積的擴大
-
-
二、台灣現代化的基礎:開設鐵路
-
◎完全不堪使用的清代鐵路
-
◎臨時台灣鐵路隊最大的功勞者—小山保政
-
◎建造四○五公里台灣縱貫鐵路的長谷川謹介
-
-
三、為穩定物價而建設公路
-
◎清國為防止反亂而不建設公路
-
◎連柴五郎都感嘆的惡劣道路
-
◎本來要走二天的路如今騎自行車只要二小時
-
-
四、為改變喝毒水而整建上下水道
-
◎台灣的水充滿了瘴癘之氣
-
◎為整建台灣上下水道而盡力的巴爾頓和濱野彌四郎
-
-
五、嘉南大圳把不毛之地變為穀倉
-
◎八田與一決定為貧苦農民興建大型水庫
-
◎集結台灣人合力興建
-
◎實現台灣農業現代化的「八田水庫」
-
-
六、促進台灣工業化的日月潭水力發電
-
◎計劃建設台灣為新興工業國家的山形要助和國弘長重
-
◎送給中國人電力的是「帝國主義列強」
-
-
七、建設通向海外門戶的基隆港
-
◎千噸以下的船隻都進不了港的台灣
-
◎建設台灣貿易據點成為國際港的川上浩二郎
-
-
八、給予台灣美麗現代化城市的日本人
-
◎衝動地破壞日本人建築的中國人和韓國人
-
◎建設至今仍留存的現代化城市的森山松之助堀見末子、木村泰治
-
-
-
第四章 日本的醫療使台灣的衛生環境飛躍地改善
-
一、台灣本為瘴癘之地
-
◎日本領台以前許多移民病死的惡劣環境
-
◎沒有日本人出現的亞洲全是不衛生的地域
-
◎只有西洋傳道醫、傳統漢醫及巫醫的台灣
-
-
二、日本統治台灣後疫病急速減少
-
◎征討牡丹社而病倒的日本兵
-
◎攻打澎湖時染上霍亂而死了一千人
-
◎後藤新平迅速而積極地設立醫療設施
-
-
三、獻身撲滅瘴癘的日本人醫師
-
◎猛烈地撲滅鼠疫和腸病毒
-
◎撲滅台灣瘧疾的木下嘉七郎、羽島重郎、小泉舟森下薰
-
-
四、撲滅鴉片
-
◎後藤新平的漸禁政策使鴉片中毒者急速減少
-
◎鴉片政策成功的日本與失敗的中國
-
◎如今仍在台灣繼續發展的後藤新平的衛生思想
-
-
五、培養台灣成為世界醫師產地的日本醫學教育
-
◎優秀人才輩出的台灣總督府醫學校
-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首任校長山口秀高
-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第二任校長高木友枝:「台灣醫學衛生之父」
-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第三任校長堀內次雄半世紀奉獻台灣醫學教育
-
-
六、襲擊台灣醫學界的「二二八悲劇」
-
◎被國民黨殘殺的台灣人醫師
-
◎救人的日軍,殺人的中國人
-
-
-
第五章 把飢餓之島變成豐饒產業國家的日本人
-
一、努力開化原住民的日本人
-
◎屠殺台灣原住民、吃原住民人肉、搶奪女性的漢人
-
◎日本人和支那人的「理蕃」完全不同
-
◎致力斷絕陋習的「理蕃總督」佐久間左馬太
-
-
二、山岳探險與森林開發的日本人先驅者
-
◎日本最高峰的「新高山」
-
◎陸續挑戰新高山的冒險家們
-
◎台灣空前的林野調查
-
◎阿里山鐵路與河合鈰太郎
-
-
三、貢獻台灣米生產的人們
-
◎救濟台灣食糧不足的蓬萊米
-
◎不辭勞苦改良米種的磯永吉和末永仁
-
-
四、種植甘蔗使砂糖成為台灣最大的輸出產品
-
◎困難重重的台灣製糖業
-
◎新渡戶的改善策略使糖產飛躍進步
-
-
-
第六章 為台灣人的教育而奉獻的日本人
-
一、至今仍被仰慕的日本人教師
-
◎台灣的教育史一向是外來統治者的事業
-
◎日本時代以前的惡劣台灣教育事業
-
◎蓬勃發展的日本近代教育
-
◎教育絕無壓制可言
-
◎台灣教育精神的象徵—六氏先生
-
◎破壞義士紀念碑、崇拜殺人魔的中國人
-
◎台灣近代教育的開山祖—伊澤修二
-
-
二、對台灣人的日語教育絕無差別
-
◎日本語是台灣最初的共通語言
-
◎努力學台語的日本人,禁止講台語的中國人
-
-
三、台灣近代文化的功勞者
-
◎致力台灣文化史研究的伊能嘉矩、鳥居龍藏、尾崎秀真、金關丈夫
-
◎台灣近代美術之父—石川欽一郎
-
-
四、〈沙雍的鐘〉唱不完
-
◎至今還在台灣流傳的日本歌
-
◎令人感動的〈沙雍的鐘〉
-
-
-
第七章 台灣還生氣蓬勃存在的「日本精神」
-
一、日本移民村留下來的開拓精神
-
◎漢人移民只有掠奪和屠殺的歷史,
-
日本人保護原住民政策
-
◎日本移民村夜不閉戶,成為世外桃源
-
-
二、愛護自然和鄉里的精神
-
◎挽救台灣自然免於濫伐的日本人
-
◎中國人把破壞自然歸罪於日本人
-
-
三、教導勇氣和愛國精神的日本警察
-
◎中國人把土匪當作英雄來崇拜
-
◎守護台灣近代化的日本警察機構
-
◎被台灣人當神明崇拜的日本警察—武富榮藏、廣枝音右衛門、森川清治郎
-
-
四、教導冒險精神的日本人
-
◎令人敬佩的深堀安一郎上尉的冒險精神
-
◎為國盡忠的精神和骨氣
-
-
五、教導慈愛精神的日本人
-
◎以博愛代替仇恨的山地傳道醫井上伊之助
-
◎熱心推廣盲人教育的木村謹吾
-
◎一生和原住民互相理解而獻身的森丑之助
-
-
六、護國精神與忠誠心
-
◎愛護台灣人的乃木母子
-
◎做為人柱,化作台灣土的明石元二郎
-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