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韻海鏡源:音韻文字論集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237311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是彙集作者近年有關音韻文字的論文,對一些長期難以確解的文獻加以解讀,其中包括保存在日本的《盧宗邁切韻法》、黑水城出土的《解釋歌義》等。此外本書又考辨一些傳統的成說,如現存的《切韻指掌圖》和《四聲等子》真偽的問題,以及段玉裁的古音學與韻圖的關係等問題,作者用推理的手法,層層深入分析,饒有趣味。本書特別就王力與潘重規音韻學說與香港關係加以討論,亦為同類作品中罕見。
  • 喬全生序:《韻海鏡源——音韻文字論集》讀後
  • 第1篇:《廣韻》切語用字與音節結構
    • 1.切語改動與反切改良
    • 2.音節結構與「切韻學」
    • 3.《廣韻》的組織與音節結構
    • 4.切語與介音
    • 5.贅語
  • 第2篇:讀《盧宗邁切韻法》小記
    • 1.引言
    • 2.從兩個附圖談起
    • 3.今本《切韻法》是否曾被改動
    • 4.非敷在前,幫滂在後
    • 5.「三十六字母切韻法」的聲母次序
    • 6.《切韻法》的流傳和重現
    • 附圖
  • 第3篇:歸納助紐字與漢字注音的「三拼制」
    • 1.「雙拼法」和「三拼制」
    • 2.助紐字的功用
    • 3.開口
    • 4.平聲的陽聲韻
    • 5.三四等
    • 6.「三拼制」與音素分析
    • 附表
  • 第4篇:讀〈四聲等子序〉小記
    • 1.引言
    • 2.「切韻」和「等子」
    • 3.「指玄論」?
    • 4.「舊圖」
    • 5.小結
    • 附圖
  • 第5篇:《解釋歌義》所據的音韻材料及其相關問題
    • 1.「二百零七韻」及其他
    • 2.《解釋歌義》與字母
    • 3.再說「見母列位」
    • 4.贅語
  • 第6篇:《說文解字注》與《廣韻》——「段注」的今音學初探
    • 1.引言
    • 2.「段注」中的「今音」、「今韻」
    • 3.「段注」引《古今韻會舉要》
    • 4.小徐本與《通雅》
    • 5.「段注」中的《廣韻》
    • 6.「段注」的「異常音注」
    • 7.「異常音注」與《古今韻會舉要》
  • 第7篇:讀《六書音均表》札記——論段玉裁與韻圖之一
    • 1.引言
    • 2.「審音」和《廣韻》
    • 3.韻語與古韻部
    • 4.「異平同入」與古韻分部
    • 5.贅語
  • 第8篇:讀《古韻標準》札記——論段玉裁與韻圖之二
    • 1.引言
    • 2.段玉裁與《四聲切韻表》
    • 3.《古韻標準》的分部
    • 4.《古韻標準》和《六書音均表》的歛侈
  • 第9篇:讀戴震《聲韻考》札記——論段玉裁與韻圖之三
    • 1.引言
    • 2.《聲韻考》的成書與刊行
    • 3.《戴氏文集》和《聲韻考》
    • 4.《聲韻考》的改訂與戴震韻圖學說的變遷
    • 5.「審音」和「辨聲」
    • 6.刪稿與「西域字母」之學
    • 7.「七類二十部」的部名
    • 8.贅語
    • 附記
    • 補記
  • 第10篇:讀段玉裁〈答江晉三論韻 〉札記——論段玉裁與韻圖之四
    • 1.第一則:「合韻」和「十七部之次第脈絡」
    • 2.第二則:「古之雙聲」試釋
    • 3.後記
  • 第11篇:讀王力〈古音說略〉札記——論段玉裁與韻圖之五
    • 1.引言
    • 2.〈古音說略〉與《漢語語音史》
    • 3.《清代古音學》
    • 4.《漢語音韻》
    • 5.由上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
    • 6.脂微分部與等韻學
    • 7.幾個跟脂微分部相關的圖表
    • 8.小結
    • 9.後記
  • 第12篇:王力古韻學與香港——讀《音韻學初步.古韻》小記
    • 1.王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出版的古韻學論著
    • 2.《清代古音學》
    • 3.《詩經韻讀》
    • 4.同源字與古韻
    • 5.王先生與香港
    • 補記
  • 第13篇:讀潘重規先生韻圖論著小記
    • 1.引言
    • 2.《解釋歌義》
    • 3.《廣韻譜》
    • 4.《切韻指掌圖》
    • 5.後記
  • 第14篇:讀劉毓崧〈唐元和寫本說文木部箋異跋〉
    • 1.引言
    • 2.中唐和元和
    • 3.睿宗和玄宗的諱
    • 4.唐諱與宗諱
    • 5.小結
    • 附圖
    • 附:與沈培教授的電郵討論
  • 引用文獻
    • 傳統文獻
    • 現代文獻
    • 本書各篇引用文獻簡稱
  • 後記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