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较为全面地调查了清代围绕《孟子》的专著,统计了其年代分布和内容分布,探讨了所采用的各类著作体式,分别介绍、评价了清代六个时期内《孟子》学著作的概况和重要著作。本书以辩证法在人文学科的最新进展为理论准备,总结清代《孟子》学著作在思想上和学术上的积累、创新以及因袭、重复,分析其与同时期以及前代特别是宋元明种种思想观念、学术形态的联系,评价了清代考据学的治学方法。本书还对经学诠释的基础理论作了有益的探索。
- 版权信息
- 序
- 序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清代《孟子》学的意义
-
第二节 前人的研究模式和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本书的定位、基本思路和材料断限
-
第四节 判断诠释的合法性及孰优孰劣的原则及实例举隅
-
-
第二章 清代有关《孟子》学的官方背景
-
第一节 四书学在清代科举教育中的兴衰和演变
-
第二节 以朱子学为内容的儒学作为清朝官方哲学的确立及其实际的地位与作用
-
第三节 清朝政府的文化出版事业及《孟子》主要的官方版本
-
第四节 清朝政府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
-
第三章 清代《孟子》学著作总说
-
第一节 清代《孟子》学著作的种数和内容分布
-
第二节 清代《孟子》学著作的年代分布和分期
-
第三节 清代《孟子》学著作的体式及其与学术创新、与内容性质的辩证关系
-
-
第四章 清代《孟子》学著作分期详述
-
第一节 顺治到康熙前期(1644-1691)的《孟子》学著作
-
第二节 康熙后期到乾隆前期(1692-1765)的《孟子》学著作
-
第三节 乾隆后期(1766-1795)的《孟子》学著作——清代《孟子》学著作发展的转折点
-
第四节 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的《孟子》学著作
-
第五节 咸丰至光绪前期(1851-1895)的《孟子》学著作
-
第六节 光绪后期到宣统年间(1896-1911)的《孟子》学著作
-
-
第五章 有关清代《孟子》学的四个问题
-
第一节 清代《孟子》学著作繁荣的因素、意义和局限性
-
第二节 清代考据学与王学同属前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
第三节 清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依然通行及其原因
-
第四节 清人解经方法平议
-
- 结论:清代《孟子》学发展的最简陈述
- 附录一:清代《孟子》学主要著作年表
- 附录二:《孟子》“一本”“二本”的说法在宋代理学话语中的用法辨析——兼议“理一分殊”提法的来源
- 附录三:焦循《撰孟子正义日课记》吴承仕本勘误三十二条[1196]
- 参考文献(一)普通资料
- 参考文献(二)书目资料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