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沒朋友、不打電動、老是喊著「愛著你喔」,甚至差點創立宗教。 一本從孤獨、發瘋到靠著哲學開悟全紀錄。 從童年的孤單與不被理解,到成年後對哲學的狂熱與信仰崩解, 這是一部深度剖析自我、不斷追尋「人如何與人相互理解」的大膽嘗試。 本書不是艱澀難懂的哲學入門書,而是一場關於「渴望被理解」與「哲學如何實際影響人生」的探索記錄。從小因拒絕流行文化、自命清高,導致沒朋友的作者,從一連串不被理解的生活經驗出發,思考「人與人為何難以理解彼此?」的問題。 本書以「哲學有用」為核心,並以作者的生命經歷,帶領讀者了解「何謂哲學」,並打破人們對「哲學很難懂」的刻板印象。
-
前言——反正,誰都不會理解我
-
我才不玩「超級瑪利歐」
-
廁所飯的先鋒
-
哲學的「絕妙」解答
-
-
第1章 成為教主大人承認慾望——黑格爾
-
說到底,人類本就是相愛著的!
-
「信徒」有三十人!
-
某日,突然得到了啟示
-
打招呼的方式是「我愛你」
-
-
哲學的大主題——被認同的慾望
-
所有人都懷揣著「對自身的不安」
-
不被認同的缺失感
-
十九世紀的「中二病」
-
純真質樸的「內心法則」
-
-
深沉憂鬱的來襲
-
不再被供奉了⋯⋯家裡蹲的教主大人
-
無法放棄的「人類愛」
-
-
-
第2章 深受哲學感動真理根本不存在——笛卡爾、康德、胡爾泰
-
只懂皮毛的哲學愛好者
-
尼采真有品味
-
後現代主義的漏洞
-
相對化所產生的自我矛盾
-
-
「絕對真理」什麼的根本不存在!
-
哲學史上,康德最具代表性的證明
-
圍繞著《純粹理性批判》與「絕對」的爭論
-
-
一切都是可疑的——除了「我」以外
-
笛卡爾「我思故我在」之意
-
胡塞爾的「回到現象本身」
-
「是我們的女兒對吧?」
-
-
終於,「人類愛」崩壞了
-
為了哲學這件事情⋯⋯
-
渴望沉浸於孤獨的汪洋
-
-
-
第3章 苫野發狂無上幸福——柏拉圖、尼采、巴塔耶
-
耶穌基督真是個有趣的人!
-
失敗的吊車尾
-
讀《舊約聖經》時嚎啕大哭:「你是不是神啊!」
-
過於美麗的課堂筆記與自我刻苦
-
-
孤芳自賞的正義與積怨
-
來自全校學生的責難
-
腹瀉、胃痛、鬼剃頭
-
我將徹底根絕噓聲!
-
毫無保留地展露自我
-
從「世界是敵人」到「相互承認」
-
-
遭遇揭示內心事件後,隨之「苫野發狂」
-
四十八小時的又哭又笑
-
持續八年的躁動症來臨
-
色主義哲學
-
戀愛的狂熱
-
憤恨之鬼的尼采也曾墜入愛河
-
-
生命中初次獲得的答案
-
「淨說些蠢話!」
-
因人生首次的躁動狀態而大失態
-
-
-
第4章 絕望的達人絕望和希望——基爾克果爾、盧梭
-
「我現在要去死了」
-
將短刀抵在胸口,哭著說「我做不到」
-
只是希望被關心的「求關注病」
-
危險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
-
歷代哲學家也得過憂鬱症
-
-
絕望的達人——索倫.齊克果
-
帶著可能性來吧!
-
-
酷似非人的天才——盧梭
-
不幸的本質
-
擺脫不幸的三條道路
-
所謂哲學,是找出一切的本質
-
-
-
第5章 哲學的女神普遍性的問題——相互了解與相互承認
-
放棄時,便能邁步向前進
-
是教育事業?還是哲學?
-
是哲學?抑或是小說?
-
雖然感到不甘心,但能夠接受
-
-
即便靈光一現,終究也只是轉瞬即逝的念頭
-
一年讀完六十本哲學書,每本寫三萬字的讀書摘要
-
帥氣哲學用語的漏洞
-
-
絕望末尾的沉澱物
-
再次,「該怎麼做才能心靈相通呢?」
-
我面對的問題即是普遍的問題
-
-
-
第6章 哲學的使用方式欲望和承認——自由地活著
-
讓哲學變得有用處
-
正因沒有人想過,才如此困難
-
戰勝「信念對立」
-
-
如何自由地活著
-
生命的相互爭奪和「自由地互相承認」
-
從社會面來反思自己
-
-
-
結語——被稱為苦惱前輩
-
一德變得不有趣了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