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试图从学术型博士生主体在科研活动中的认知视角出发,建构博士生在科研活动中的生产力发展模型,探索这些关键因素对博士生科研生产力的影响路径,并结合博士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实际经验与场景对结果做出解释,从而提出有助于博士生科研生产力提升的相关建议。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博士生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
1.1.2 博士生愈发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科研
-
1.1.3 对于博士生科研生产力的认识有限
-
-
1.2 研究问题与目的
-
1.3 研究思路与架构
-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状况
-
2.1 科研生产力的内涵与测量
-
2.1.1 科研生产力的内涵
-
2.1.2 科研生产力的测量
-
2.1.3 对博士生科研生产力的界定
-
-
2.2 个体科研生产力影响因素研究
-
2.2.1 影响高校教师科研生产力的因素
-
2.2.2 影响博士生科研生产力的因素
-
2.2.3 文献述评
-
-
-
第3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
3.1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3.1.1 理论基础:从社会认知理论到自我效能理论
-
3.1.2 分析框架:社会认知理论在博士生科研活动中的应用
-
-
3.2 研究假设与模型
-
3.2.1 研究假设
-
3.2.2 模型设定
-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研究法
-
3.3.2 问卷调查
-
3.3.3 访谈
-
-
3.4 研究工具开发与修订
-
3.4.1 问卷设计
-
3.4.2 变量测量
-
3.4.3 问卷修订
-
3.4.4 访谈提纲设计
-
-
3.5 数据准备
-
3.5.1 样本描述
-
3.5.2 信度与效度
-
-
3.6 小结
-
-
第4章 博士生科研生产力状况与科研活动认知状况
-
4.1 博士生科研生产力状况
-
4.1.1 科研能力发展总体描述
-
4.1.2 科研能力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
4.1.3 科研产出情况总体描述
-
4.1.4 科研产出的差异性分析
-
4.1.5 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与科研产出的相关分析
-
-
4.2 博士生对科研训练环境的认知状况
-
4.2.1 科研训练环境的总体认知描述
-
4.2.2 科研训练环境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
-
4.3 博士生科研自我效能状况
-
4.3.1 博士生科研自我效能总体描述
-
4.3.2 科研自我效能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
-
4.4 中介变量状况描述分析
-
4.4.1 目标建构
-
4.4.2 科研兴趣
-
4.4.3 课题参与
-
4.4.4 科研时长
-
-
4.5 小结
-
-
第5章 博士生科研生产力发展路径分析
-
5.1 模型一的修正与检验: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1.1 初始模型
-
5.1.2 模型修正与检验结果
-
5.1.3 结果解释
-
-
5.2 模型二的修正与检验:博士生科研产出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2.1 初始模型
-
5.2.2 模型修正与检验结果
-
5.2.3 结果解释
-
-
5.3 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3.1 针对学科类型变量的多群组分析
-
5.3.2 针对年级变量的多群组分析
-
-
5.4 小结
-
-
第6章 博士生科研生产力的提升策略
-
6.1 改善博士生科研训练环境
-
6.2 提升博士生科研自我效能
-
6.3 鼓励博士生适度参与课题项目
-
6.4 关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隐性知识的传递
-
6.5 延伸讨论:关于论文发表的毕业要求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建议
-
7.3 创新之处
-
7.4 未来展望
-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提纲
- 附录B 调查问卷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28/0203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