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初心‧不惑:高教與生醫政策下的大學之道

出版日期
2025/01/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61200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醫學院跨入研究型大學, 細數陽明大學的歷史, 猶如臺灣高等教育面對各類挑戰的縮影走進陽明校區深處的榕園,繁盛榕蔭下,豎立著一座1994年自金門軍艦運送來臺的花崗岩石碑,碑上「國立陽明大學」鐫刻字跡,成為見證陽明由醫學院改名為大學的里程碑。這一年,也是《大學法》修訂頒布的同年,教育部由管理者轉為監督者,宣告大學自主管理的開始。帶著嶄新之名,陽明大學駛向了一條新航道。 本書以1994年陽明醫學院改名大學為開端,至陽明交通大學成立以前,探討近三十年間瞬息萬變的高教與生技政策,如何影響各階段的校務歷程變化。自《大學法》修訂頒布後,教育政策轉為強調大學自主精神,陽明不僅面臨原有的經費、員額、校地不足等困境,更因接踵而來的校務基金制度,必須得面對自籌比例提高的挑戰,同時還需應對各種校務自主整頓與規劃。在新舊困境夾擊下,陽明陸續透過引進資金、教學資源,逐步建立完善行政與財務制度。 從行政院提出「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到2002年「兩兆雙星」計畫誕生,臺灣的生技產業逐漸被推上高峰。陽明於1990年代與榮民總醫院合作,展開人類基因體計畫,基因體學研究大放異彩,並配合國家生技政策導向,趁勢參與大型生醫園區計畫,並以此優勢定位,取得教育部學術卓越計畫經費挹注,成功轉型為研究型大學。 本書回顧陽明從醫學院蛻變為全方位研究型大學的過程,隨著政策的起伏跌宕而波動,使得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校史,更是做為臺灣高教與生技政策的見證。 本書特色 1. 記錄1994年改名「陽明大學」到2021年與交通大學合校為「陽明交通大學」的發展歷程,同時收錄珍貴的全彩歷史照片。 2. 以學校為主體,透過人物、主題與事件,呈現大學校史的特色與定位。 3. 以「大歷史」格局切入,引導讀者在當時臺灣生技產業與高等教育政策的大環境下,透視陽明的過往今來。 4. 收錄1994年至2020年間的大事記,於大歷史格局外,補足更細緻的高教面貌。
  • 目次
  • 圖表
  • 附錄
  • 校長序|林奇宏
  • 館長序|黃明居
  • 導 言|郭文華 初心不惑,以終為始:生技、高教與陽明發展
  • 緒論
  • 第一章│積基樹本:高等教育擴張與陽明大學改名
    • 第一節 任重道遠:改名計畫與陽明大學成立
    • 第二節 構築成形:行政組織調整與學院科系擴張
    • 第三節 時移世變:高等教育擴張下的大學發展
  • 第二章│自力更生:大學自主的實踐與困境
    • 第一節 經營擘劃:張心湜校長與陽明大學校務發展
    • 第二節 持籌握算:校務推動與基金制度建立
    • 第三節 行成於思:醫學教育改革的探索與試驗
    • 第四節 步履維艱:大學自主下的發展困境
  • 第三章│卓然不群:研究型大學與生技政策的交織
    • 第一節 開創新局:曾志朗校長的治校理念
    • 第二節 深化改革:吳妍華校長與校務整頓
    • 第三節 出類拔萃:榮陽團隊與基因體學研究
    • 第四節 群策群力:研究型大學與臺聯大系統的誕生
    • 第五節 開疆拓土:生技產業浪潮與宜蘭附設醫院設立
  • 第四章│並驅爭先:邁頂計畫與凝聚型大學的形成
    • 第一節 破繭而出:五年五百億元計畫影響下的陽明大學
    • 第二節 邁向頂尖:凝聚型大學的形成
    • 第三節 真知力行:學生活動與國際衛生醫療
  • 第五章│前路何方: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下的道路摸索
    • 第一節 變局驟起:從邁頂到高教深耕計畫的轉型
    • 第二節 躬身力行:郭旭崧校長的施政方針與校園活化
    • 第三節 合則存之?高教深耕計畫與合校之路
  • 結論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