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宗教改革……
意想不到的新知識×學過再看更有趣的舊常識
從遠古社會到近代世界,一本書為你快速導覽各時期教育!
▎軍事民主制教育──簡單、粗暴、原始!
私有財產、剝削現象的出現,讓社會階段劃分越來越明顯。
為適應「軍事民主制」的特點,當時把軍事教育提到首位。
古代日爾曼人就曾教育青年練習「強盜式」的軍事攻擊,
例如:要求青年在劍和長矛之間進行裸體跳躍操練……
▎古埃及教育──這時候就分公私立?
[宮廷學校]多設在法老的王宮中,
供皇族子孫、貴族和大臣們的子弟學習。
[文士學校]屬於私立性質的學校,
就是文士在家中招收學生,進行講學。
[寺廟學校]設在寺廟內,專門培養僧侶。
▎斯巴達教育──求學就業一條龍?
首先,無缺陷、疾病的嬰兒才被允許存活。
年滿7歲,就要直接送入國家教育機關,
進入機關後,便常年接受軍事體育訓練。
年滿18歲,進入國家設立的「埃弗比」機構,
在指揮官的指導下參加軍事演習和偷襲奴隸活動,
年過20歲,直接成為國家軍隊正式的英勇戰士!
◎中世紀大學居然享有特權!
──就問,還有誰不想上大學?
【內部自治權】
中世紀的大學反對外界干涉學校生活,
學校的事務由教師或學生組成的行會管理。
【遷移權】
當大學與教會或城市當局發生矛盾時,
學校可行使遷移權,直接搬出所在地。
【裁判權】
在校內設立特別法庭,當校內人士與外人發生訴訟時,
均由特別法庭審理,大學師生均可免除賦稅和免服兵役。
◎宗教改革影響歐洲教育!
──宗教改革衝擊,教會展開反擊?
•掀開宗教改革序幕的德國神父馬丁‧路德
路德提出國家應掌握教育權,實施義務(強迫)的教育,
小學教育的規定是讀、寫、算與宗教四個基本學科(4R)。
•領導瑞士宗教改革的慈運理、喀爾文
兩人都很重視教育,主張普及並實施免費的初等教育,
同樣以「4R」為教育內容,強調用國語教學,
喀爾文創辦的「專門學校」成為後來法國中等學校的雛形,
並影響了荷蘭、英國、美國中等學校的發展。
•與羅馬教廷決裂,宣布成立「英國國教會」的亨利八世
與路德派和喀爾文派不同,英國國教並不重視教育事業,
這使英國的初等教育遠遠落後於其他新教國家。
因私人團體和慈善機構的資助,此時期英國的中等教育有所發展,
享有高社會地位的「公學」就是宗教改革時期由文法學校改造而成。
•為抵制宗教改革,創立「耶穌會」的天主教徒羅耀拉
耶穌會為了重新確立統治地位,十分重視教育工作,
巨資開辦許多學校,傳播天主教教義、抵制宗教改革。
他們設立「學院」,要求學生絕對而盲目地服從教會。
由於講究師資、高教學品質,而得到上層社會的支持。
十八世紀前的法國,中、高等教育多由耶穌會所掌控,
也因此,有很多啟蒙思想家都是畢業於這種學校。
本書特色:本書共分為五章,主要匯集了從古至今的教育精華,講述了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近代世界各國的教育,並著重介紹了幾位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希望本書能讓讀者對「教育」的發展與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意想不到的新知識×學過再看更有趣的舊常識
從遠古社會到近代世界,一本書為你快速導覽各時期教育!
▎軍事民主制教育──簡單、粗暴、原始!
私有財產、剝削現象的出現,讓社會階段劃分越來越明顯。
為適應「軍事民主制」的特點,當時把軍事教育提到首位。
古代日爾曼人就曾教育青年練習「強盜式」的軍事攻擊,
例如:要求青年在劍和長矛之間進行裸體跳躍操練……
▎古埃及教育──這時候就分公私立?
[宮廷學校]多設在法老的王宮中,
供皇族子孫、貴族和大臣們的子弟學習。
[文士學校]屬於私立性質的學校,
就是文士在家中招收學生,進行講學。
[寺廟學校]設在寺廟內,專門培養僧侶。
▎斯巴達教育──求學就業一條龍?
首先,無缺陷、疾病的嬰兒才被允許存活。
年滿7歲,就要直接送入國家教育機關,
進入機關後,便常年接受軍事體育訓練。
年滿18歲,進入國家設立的「埃弗比」機構,
在指揮官的指導下參加軍事演習和偷襲奴隸活動,
年過20歲,直接成為國家軍隊正式的英勇戰士!
◎中世紀大學居然享有特權!
──就問,還有誰不想上大學?
【內部自治權】
中世紀的大學反對外界干涉學校生活,
學校的事務由教師或學生組成的行會管理。
【遷移權】
當大學與教會或城市當局發生矛盾時,
學校可行使遷移權,直接搬出所在地。
【裁判權】
在校內設立特別法庭,當校內人士與外人發生訴訟時,
均由特別法庭審理,大學師生均可免除賦稅和免服兵役。
◎宗教改革影響歐洲教育!
──宗教改革衝擊,教會展開反擊?
•掀開宗教改革序幕的德國神父馬丁‧路德
路德提出國家應掌握教育權,實施義務(強迫)的教育,
小學教育的規定是讀、寫、算與宗教四個基本學科(4R)。
•領導瑞士宗教改革的慈運理、喀爾文
兩人都很重視教育,主張普及並實施免費的初等教育,
同樣以「4R」為教育內容,強調用國語教學,
喀爾文創辦的「專門學校」成為後來法國中等學校的雛形,
並影響了荷蘭、英國、美國中等學校的發展。
•與羅馬教廷決裂,宣布成立「英國國教會」的亨利八世
與路德派和喀爾文派不同,英國國教並不重視教育事業,
這使英國的初等教育遠遠落後於其他新教國家。
因私人團體和慈善機構的資助,此時期英國的中等教育有所發展,
享有高社會地位的「公學」就是宗教改革時期由文法學校改造而成。
•為抵制宗教改革,創立「耶穌會」的天主教徒羅耀拉
耶穌會為了重新確立統治地位,十分重視教育工作,
巨資開辦許多學校,傳播天主教教義、抵制宗教改革。
他們設立「學院」,要求學生絕對而盲目地服從教會。
由於講究師資、高教學品質,而得到上層社會的支持。
十八世紀前的法國,中、高等教育多由耶穌會所掌控,
也因此,有很多啟蒙思想家都是畢業於這種學校。
本書特色:本書共分為五章,主要匯集了從古至今的教育精華,講述了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近代世界各國的教育,並著重介紹了幾位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希望本書能讓讀者對「教育」的發展與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
第一章 古代教育
-
前氏族社會時期的教育
-
母系氏族時期的教育
-
父系氏族時期的教育
-
軍事民主制時期的教育
-
古代埃及的教育
-
古代亞述和巴比倫的教育
-
古代印度的教育
-
古代印度的社會
-
婆羅門教教育
-
佛教教育
-
-
古代希臘的教育制度
-
斯巴達的教育制度
-
雅典的教育制度
-
-
古希臘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
-
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
-
古代羅馬的教育制度
-
古代羅馬前希臘時期的教育制度
-
古代羅馬共和時期的教育制度
-
古代羅馬帝國時期的教育制度
-
-
-
第二章 中世紀教育
-
西歐的教育
-
教會學校
-
騎士教育
-
-
拜占廷的教育
-
拜占廷的社會和文化特點
-
拜占廷的世俗教育
-
拜占廷的教會教育
-
-
阿拉伯的教育
-
阿拉伯國家及其文化
-
各歷史時期的阿拉伯教育
-
-
中世紀的大學
-
大學的產生
-
大學的組織類型和特權
-
大學的教學與影響
-
-
城市學校
-
-
第三章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教育
-
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
-
文藝復興時期教育的一般特徵
-
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思想
-
-
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
-
新教教派的教育改革
-
耶穌會的教育措施
-
-
-
第四章 近代世界各國教育
-
英國的教育
-
教育領導體制的建構
-
初等教育發展
-
中等教育改革
-
高等教育發展
-
-
美國的教育
-
殖民地時期的教育
-
獨立戰爭到南北戰爭時期的教育
-
南北戰爭後的教育
-
-
日本的教育
-
明治維新前日本教育概況
-
明治維新時期的教育改革
-
明治維新至1918年的日本教育
-
一戰至二戰期間的日本教育
-
-
法國的教育
-
資產階級大革命前的法國教育
-
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的教育
-
第一帝國時期的教育
-
從復辟王朝到第二帝國時期的教育
-
教育管理體制的變遷
-
-
德國的教育
-
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中期的教育
-
十八世紀後期至十九世紀的教育
-
德意志帝國時期的教育(1871~1919)
-
威瑪共和國時期的教育(1919~1933)
-
納粹統治時期的德國教育(1933~1945)
-
-
俄國的教育
-
十七世紀以前的教育
-
十八世紀的教育改革
-
廢除農奴制後的俄國教育
-
十九世紀中期至1917年的俄國教育
-
1917年至1941年蘇聯教育的發展
-
-
-
第五章 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
康門紐斯的教育思想
-
世界觀及其對教育思想的影響
-
教育的目的、作用和主導原則
-
教育機構的系統和組織工作
-
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
道德教育
-
歷史地位及影響
-
-
洛克的教育思想
-
論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
論紳士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
-
盧梭的教育思想
-
生平和著作簡介
-
論教育的培養目標
-
自然教育理論
-
兒童的年齡分期及其教育
-
-
裴斯泰洛齊教育思想
-
生平和教育活動
-
論教育的作用
-
要素教育論
-
母愛與道德教育
-
智育與小學各種教學法的建立
-
-
赫爾巴特教育思想
-
生平、著作
-
赫爾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
教育性教學
-
論兒童的管理
-
教學理論
-
教學階段論
-
赫爾巴特的歷史地位
-
-
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
-
生平與教育活動
-
論教育的原則
-
幼兒園的創辦與發展
-
論幼兒園教育
-
-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
生平與教育活動
-
論教育目的
-
論教育的基礎原則
-
論教學
-
論教師
-
-
烏申斯基教育思想
-
生平與教育活動
-
論教育的民族性原則
-
論教學
-
論教師
-
-
馬卡連柯的教育思想
-
論集體和集體主義教育
-
論紀律和紀律教育
-
論勞動和勞動教育
-
-
史賓賽的教育思想
-
生平與著作
-
教育思想形成的歷史條件
-
史賓賽的科學教育思想
-
史賓賽學說的影響
-
關於教育的本質
-
關於教育的作用
-
論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
-
杜威的教育思想
-
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
教育中的雙中心
-
教學論
-
歷史地位及影響
-
-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
論教育目的
-
論教育任務
-
論教學
-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