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十八世紀後半葉英國美學研究:美學流變×學者論戰×全面解析,從美的定義範圍到美的文化建構,研究近代美學發展必讀之作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32549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影響近代西方藝術的十八世紀英國美學
×
藝術、哲學、心理學……各家精華一把抓

「美的」不一定是「美麗的」?「美學」不等於「美」?
關於日常生活中常說的「美」,竟然各有各的說法!
到底我們常說的「美」是怎麼一回事?

自沙夫茨伯里(Shaftesbury)正式將美學問題納入哲學領域以來,經過一系列重要美學家的一路開拓和發展,18世紀的英國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美學。
總體來看,18世紀英國美學主要是一種審美心理學,也就是以審美主體的心靈活動作為研究對象。
從這方面來看,英國美學真正確立了美學的主體性原則。

【英國美學一開始其實很「落伍」?】
17世紀的英國社會對藝術並不重視,甚至那個時代的英國人對藝術也不感興趣,而是傾向於從事能帶來實際利益的職業。
即使在18世紀,有很長一段時間,英國都缺乏與歐洲大陸抗衡的著名藝術家,人們所能欣賞到的幾乎都是來自法國、義大利的繪畫、音樂和戲劇。
也因此,我們有必要討論英國美學為何突然崛起,又如何影響近代西方美學的發展。

【「美」的核心在於「趣味」?】
布萊爾:趣味是人先天辨別美醜的能力,幼兒會被規則的形式、圖畫和雕塑所吸引,粗鄙的農民也能從民謠故事、天地萬象中得到樂趣。
艾利遜:趣味被看作人類獨有的一種能力,憑藉這種能力,我們察覺並欣賞自然或藝術中美的或崇高的東西。
艾迪生:好的趣味能夠分辨哪些作品是優秀或平庸的,美的作品自然會帶給人快樂,而低劣的作品則讓人不快。

【古希臘時代的「演講」是什麼樣子?】
古希臘諸城邦,先有暴君獨裁,而後被民主政府驅趕;然而民眾受自由精神的激勵,積極參與政治,相互競爭。如果不用武力,便要用語言來決出勝負,這就是雄辯之所以興盛的原因。
古羅馬人的雄辯藝術學自古希臘,但他們無論在活力上還是敏銳程度上都比不上古希臘人。古希臘人的雄辯藝術大多源自天才,而古羅馬則來自規範和技巧。這是因為在共和國時期,公共演說便成為古羅馬人獲取權力和名聲的工具,稱不上是真正的「雄辯」。

本書特色:
本書探討18世紀後半葉英國美學的起源與發展。透過各個名家、不同流派對「美」的討論,不只能深刻理解近代西方美學的沿革與影響,更能從中理解到各式各樣的美感經驗,以及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 布萊爾
    • 論趣味
    • 論語言
    • 論風格
    • 論雄辯
  • 艾利遜
    • 趣味情感的本質
    • 想像與趣味情感
    • 聲音與色彩的美
    • 形狀的美
    • 道德美
  • 吉爾平
    • 畫意美
    • 畫意之遊
    • 畫意與藝術
  • 普萊斯
    • 繪畫與園藝
    • 定義畫意
    • 藝術中的畫意
  • 想像理論的得失
    • 感覺與情感
    • 想像的祕密
    • 想像的缺憾
  • 美與道德
    • 經驗主義哲學中的功利主義
    • 沙夫茨伯里與非功利性原則
    • 非功利的功利性
  • 審美的社會學
    • 何謂趣味
    • 趣味是否有差異
    • 標準何在
  • 美學與文化
    • 消費文化的崛起
    • 公共領域的建設
    • 美學與政治
  • 參考文獻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