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 App
0人評分過此書

認識與存在:《唯識三十論》解讀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18871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水本來只是流動的液體,是低溫將它們凍成了冰。

執著就像低溫一樣,將妄想凝聚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


唯識學是一種認識論,其修行是從改變認識入手。每個人只能生活在自己認知的世界中,離開自己的認識,這一世界就不存在了。除了個體之外,宇宙中還有無量無邊的眾生。每個眾生都有自己的世界,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世界雖然複雜,但歸納起來,不外乎「認識」與「存在」兩方面。《唯識三十論》正是解決認識與存在的關係。世親菩薩撰寫本論,就是為了破我法二執,以顯唯識中道之理——世間萬有只是心識的顯現,當證得我空、法空,就是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理。


《唯識三十論》的思想主要由四部分組成:1.八識,2.諸法唯識,3.三性、三無性,4.瑜伽止觀。現代人研究唯識,往往停留在前三項,忽略了唯識止觀的部分,這就使唯識趨向哲學化。但在學佛過程中,「見」和「行」是缺一不可的。唯有「解行相應,教觀並重」,才是正確的修行方式。所以本論也是強調學佛需「解行並重」的論典。


《唯識三十論》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個偈頌,但文約義豐,正所謂「含萬象於一字,約千訓於一言」,既是一部唯識學概論,也是唯識學集大成之作。本書附篇亦介紹唯識重要論典《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辨中邊論》、《攝大乘論》等,讓我們對唯識有更全面的認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