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創傷管理經典之作
★長銷10年不墜・讀者絕讚好評
★釋一行強力推薦!方昱、留佩萱、楊培珊專文推薦
★王意中、王增勇、方格正、朱剛勇、何素秋、林立青、林靜如、周志建、周慕姿、胡展誥、紀可恩、洪仲清、洪素珍、陳志恆、陳鴻彬、海苔熊、徐敏雄、莊秀美、黃天豪、劉仲彬、賴芳玉、醫勞盟、蘇益賢、蘇逸人──一致推薦
如何協助他人排解創傷?
如何在受他人創傷影響後,自我修復?
一本人人都需要的療傷書!
「好像做什麼也改變不了現狀……」
「我覺得自己永遠做得不夠多……」
「下班回家除了看電視,我什麼也不想做……」
「我累積了一堆怒氣,就快要爆炸了……」
「孩子說我再也不陪他們玩,也不唱歌或大笑了……」
「如果我離職了,還有誰能做這件事?」
若你驚訝地發現自己不僅遇過類似情境,還有過相同感受,就是出現了常見的「創傷接觸反應」。就像畫家的衣服會沾到顏料、園丁的指甲縫裡會塞滿泥土,幫助他人面對創傷、接收過多負面消息也會留下印記。這些都是為了對抗創傷遺留的影響,進而在自覺或無意識的情況下,發展出的應變策略。
而你需要的並非放個長假、吃頓大餐,而是「創傷照管」。
無論是社工、生態學家、教師、消防員、醫療人員、警察、環保人士、居家照護員、軍人、家暴工作者、生物學家、動物收容所職員、國際救援工作者、社會改革運動者、照顧年長父母或幼兒的人,甚至是因資訊流通而接收過多創傷資訊的你我,都需要了解創傷照管。
這個由創傷接觸領域先驅蘿拉.李普斯基提出的概念,將在本書中獲得完整解釋。不僅涵蓋「如何協助他人排解創傷」「如何受他人創傷影響」「如何解讀並從經驗中學習」等一系列自我對話的過程,還打破受創者與幫助者之間的界線,分辨與管理創傷造成的影響。作者並提出「創傷照管五大方向」,由內而外提升照顧自己、他人以及環境的能力。書中還舉出十個各行各業的真人實例,讓創傷照管更貼近現實生活。
本書既是引導方向的羅盤,也是能夠實踐練習的指南,使我們面臨嚴峻挑戰時,仍能維持身心健全,並在他人和周遭環境需要時伸出援手。
★長銷10年不墜・讀者絕讚好評
★釋一行強力推薦!方昱、留佩萱、楊培珊專文推薦
★王意中、王增勇、方格正、朱剛勇、何素秋、林立青、林靜如、周志建、周慕姿、胡展誥、紀可恩、洪仲清、洪素珍、陳志恆、陳鴻彬、海苔熊、徐敏雄、莊秀美、黃天豪、劉仲彬、賴芳玉、醫勞盟、蘇益賢、蘇逸人──一致推薦
如何協助他人排解創傷?
如何在受他人創傷影響後,自我修復?
一本人人都需要的療傷書!
「好像做什麼也改變不了現狀……」
「我覺得自己永遠做得不夠多……」
「下班回家除了看電視,我什麼也不想做……」
「我累積了一堆怒氣,就快要爆炸了……」
「孩子說我再也不陪他們玩,也不唱歌或大笑了……」
「如果我離職了,還有誰能做這件事?」
若你驚訝地發現自己不僅遇過類似情境,還有過相同感受,就是出現了常見的「創傷接觸反應」。就像畫家的衣服會沾到顏料、園丁的指甲縫裡會塞滿泥土,幫助他人面對創傷、接收過多負面消息也會留下印記。這些都是為了對抗創傷遺留的影響,進而在自覺或無意識的情況下,發展出的應變策略。
而你需要的並非放個長假、吃頓大餐,而是「創傷照管」。
無論是社工、生態學家、教師、消防員、醫療人員、警察、環保人士、居家照護員、軍人、家暴工作者、生物學家、動物收容所職員、國際救援工作者、社會改革運動者、照顧年長父母或幼兒的人,甚至是因資訊流通而接收過多創傷資訊的你我,都需要了解創傷照管。
這個由創傷接觸領域先驅蘿拉.李普斯基提出的概念,將在本書中獲得完整解釋。不僅涵蓋「如何協助他人排解創傷」「如何受他人創傷影響」「如何解讀並從經驗中學習」等一系列自我對話的過程,還打破受創者與幫助者之間的界線,分辨與管理創傷造成的影響。作者並提出「創傷照管五大方向」,由內而外提升照顧自己、他人以及環境的能力。書中還舉出十個各行各業的真人實例,讓創傷照管更貼近現實生活。
本書既是引導方向的羅盤,也是能夠實踐練習的指南,使我們面臨嚴峻挑戰時,仍能維持身心健全,並在他人和周遭環境需要時伸出援手。
- 書封
- 作者簡介
- 譯者簡介
- 各界好評
- 推薦序 照顧別人的傷時,也看見自己的痛/留佩萱
- 推薦序 透過自我探詢,展開真正的改變/方昱
- 推薦序 這本能幫助每個人的書,來得正是時候!/楊培珊
- 目錄
- 前 言 找到自己的創傷照管之道/喬.孔德博士
- 自 序 在峭壁上經歷覺醒
-
第一部分 了解創傷照管
-
第一章 用全新視角看待創傷
-
慢下來,聚焦當下
-
永續的創傷照管
-
-
第二章 創傷照管的三個層面
-
個人動力
-
機構偏好
-
社會力量
-
〔人物檔案〕01 找回同情心/辛蒂.派瑞
-
-
-
第二部分 釐清你的創傷接觸反應
-
第三章 何謂創傷接觸反應
-
防衛自我感受的堡壘
-
-
第四章 創傷接觸反應的十六種警訊
-
感到無助、絕望
-
〔人物檔案〕02 別讓絕望占滿人生/凡斯.阮登伯格
-
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
-
過度警覺
-
創意下降
-
無力接受複雜的資訊
-
〔小專欄〕論問題的複雜度──家暴入罪化與終止家暴運動
-
簡化問題的嚴重性
-
慢性疲勞/身體疼痛
-
〔夢想成真〕01 真誠面對自己/華倫.布朗
-
無力聆聽/刻意迴避
-
脫離現實
-
感覺自己別無選擇
-
罪惡感
-
恐懼
-
憤怒與憤世嫉俗
-
無力同理/情感麻木
-
成癮
-
自大:因工作而自我膨脹
-
-
-
第三部分 由內而外開始改變
-
第五章 用全新的方式面對工作
-
開始探索自我
-
學習照顧自己
-
保持耐心
-
〔人物檔案〕03 創建互相支持的環境/迪埃卓雅.柏蘭
-
-
第六章 定睛在當下
-
體會內心的平靜
-
〔人物檔案〕04 往內心尋找智慧/雪莉.梅波
-
-
-
第四部分 找到適合自己的創傷照管方式
-
第七章 遵行創傷照管五大方向
-
第八章 北方:創造探究本心的空間
-
我為什麼從事目前的工作?
-
〔小專欄〕機構喊暫停,讓員工找回本心
-
我是否試圖征服創傷?
-
〔人物檔案〕05 改變的方法一直在自己身上/扎伊德.哈桑
-
我能夠繼續過這樣的生活嗎?
-
-
第九章 東方:選擇關注焦點
-
我把自己的焦點放在何處?
-
〔人物檔案〕06 別讓工作占據焦點/海倫.豪威爾
-
我的B計畫是什麼?
-
-
第十章 南方:建立同情心與社群
-
建立微觀文化
-
〔人物檔案〕07 以分享創造改變/安娜.布列佛德
-
學著同情自己與他人
-
如何推動大規模的系統性變革?
-
〔夢想成真〕02 對世界做出貢獻/波莉.赫夫肯尼
-
-
第十一章 西方:尋找平衡
-
工作之餘也用心享受生活
-
讓能量流動
-
〔小專欄〕幽默感的重要性
-
感激
-
-
第十二章 第五個方向:每天練習對齊本心
-
回歸本心,充電再出發
-
建立習慣的兩個小技巧
-
〔人物檔案〕08 掌握讓人生與工作平衡的方法/哈利.史賓賽
-
-
結 論 讓生命網絡更強韌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