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25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98582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人會說謊,但脈不會。」 我們手腕上的「脈」,隱藏著中西醫千百年來發展出不同醫學體系的祕密! 西方中古世紀的脈搏權威學家阿維瑟那(Avicenna)說:「脈搏的本質是音樂性的。開創中國全身麻醉手術首例的神醫華陀說:「脈者,氣血之先也。」 同樣是藉由觸摸手腕上「脈」的診斷動作,中西方醫學發展出完全不同的系譜脈絡。 在西方醫學裡,脈是脈博,體現心臟與血管動脈收縮舒張的運動,是可精準量測頻率的數據;在中醫世界中,脈是經脈,連結不同器官部位,如同流動的河川,形成循環系,是可以解釋身體病症的生命語言。 我們通常認為人體結構及功能是舉世相同、全球一致的真相。 不過,一旦回顧歷史,我們對於真相的看法便開始動搖⋯⋯  為何面對同樣一具身體,東西方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認識?  為何中國醫學中,脈診歷經千年依然是診斷關鍵,在西方醫學卻被逐步邊緣化?  為何在西方醫學中位居核心的肌肉,在中國醫學中幾乎無足輕重?  為何放血療法在19世紀中期前的西方醫學長盛不衰,卻在東漢之後於中國逐漸沒落? 在這部跨越醫學史、感官文化與哲學領域的經典著作中,哈佛大學文化史學者栗山茂久以細膩筆觸,透過探詢跨越兩千年的醫學與歷史,追溯古希臘與中國醫學對「身體感」與「身體觀」的分歧。他並不以現代醫學的尺度來衡量過往經驗,而是回到古代希臘與中國各自的文化脈絡中,理解人們如何建構出屬於自己的身體知識。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觸摸的方式」、「觀察的方式」與「存在的狀態」。從脈診實踐、肌肉圖像、到血液與氣的生命觀,展現了東西醫學如何在不同感官訓練與世界觀中,開展出兩條截然不同的醫學道路,也反映了不同文明對生命本質的根本理解。 《身體的語言》不只是關於醫學的歷史,更是一部對於感覺經驗與身體哲學的深度返照。透過這本書,栗山茂久邀請我們重新思考,究竟何謂身體?何謂存在?何謂生命?
  • 作者與譯者簡介
  • 推薦語
  • 導讀:身體感的歷史
  • 前言
  • chapter 1 觸摸的方式
    • 一、領會生命的語言
    • 二、文字的表現性
  • chapter 2 觀察的方式
    • 三、肌肉與自我認知
    • 四、顏色的表現性
  • chapter 3 存在的狀態
    • 五、血與生命
    • 六、風與自我
  • 後記
  • 註釋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