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上帝的存在不需要證明,只需要一場賭博!
不只是數學家與物理學家!
帕斯卡在神學和哲學上均有極高的造詣,
信仰有罪嗎?誰能夠證明上帝不存在?
如果無法證明,信仰又為何被汙名化?
帕斯卡英年早逝,在他身後,其手稿被編為《思想錄》出版,
與培根的《論人生》、蒙田的《隨筆集》並稱為西方三大經典散文。
那些對信仰、人性、道德、懷疑、欲望、權力……的探討,
最終都歸為那一句——人因為思想而偉大。
▍帕斯卡的賭注——上帝存在嗎?
帕斯卡:「讓我們權衡一下賭上帝存在這一方面的得失吧!讓我們估計這兩種情況:假如你贏了,你就贏得了一切;假如你輸了,你卻一無所失。」
因為無法證明上帝存在與否,所以得出以下推斷:
倘若上帝不存在,而你信仰上帝,那只會有一小部分損失;
倘若上帝存在,你卻不信仰上帝,那將會墜入無盡的深淵。
▍說甜言蜜語的人,其實品行惡劣?
帕斯卡:「用對仗拼湊詞語的人,就像為了對稱而製作假窗戶的人,他們的規則不是要正確地講述,而是要擺出正確說話的樣子。」
文字的不同排列產生了不同的意義,而意義的不同排列便有了不同的效果;意義從字詞中獲得它的尊嚴,而不是賦予字詞尊嚴。
「撲滅叛亂的火焰」——太雕琢。
「他那天才的激盪」——兩個太誇張的字眼。
「我的心深感不安」——本人深感不安更好一點。
「請原諒」——如果沒有這麼一句客氣話,我可能根本不知道有什麼事情出了錯。
「我想帶著敬仰之情說……」——唯一不好的就是他們的藉口。
▍人類喜歡偽裝,喜歡謊言和虛假?
帕斯卡:「很少有人是在謙卑地談論謙卑的,很少有人是在貞潔地談論貞潔的,很少有人是在懷疑中談論懷疑的……我們在向自己隱瞞自己並矯飾自己。」
人類不願意別人對自己說真話,也避免向別人說真話;
而這些遠離正義與理智的品性,都在心底有著一種天然的根源。
▍人類的兩種思維模式——數理思維與直覺思維
習慣於憑感覺下判斷的人不理解推理的過程,
因為他們往往看一眼就理解,並不習慣於追求原理;
而習慣於根據原理推斷的人不明白感覺上的事情,
因為他們尋求原理,卻沒有一眼看透的能力。
★本書特色
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西元1623~1662年),十七世紀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哲學家、散文大師和宗教聖徒式的人物。研究領域橫跨數學、物理、發明、文學等,在這些領域中皆有受人矚目的功績。其作《思想錄》涉及人性、人生、社會、哲學、宗教等諸多方面,被視為法國古典主義散文的奠基之作,闡述人們雖有感悟卻無法道盡的哲理。
不只是數學家與物理學家!
帕斯卡在神學和哲學上均有極高的造詣,
信仰有罪嗎?誰能夠證明上帝不存在?
如果無法證明,信仰又為何被汙名化?
帕斯卡英年早逝,在他身後,其手稿被編為《思想錄》出版,
與培根的《論人生》、蒙田的《隨筆集》並稱為西方三大經典散文。
那些對信仰、人性、道德、懷疑、欲望、權力……的探討,
最終都歸為那一句——人因為思想而偉大。
▍帕斯卡的賭注——上帝存在嗎?
帕斯卡:「讓我們權衡一下賭上帝存在這一方面的得失吧!讓我們估計這兩種情況:假如你贏了,你就贏得了一切;假如你輸了,你卻一無所失。」
因為無法證明上帝存在與否,所以得出以下推斷:
倘若上帝不存在,而你信仰上帝,那只會有一小部分損失;
倘若上帝存在,你卻不信仰上帝,那將會墜入無盡的深淵。
▍說甜言蜜語的人,其實品行惡劣?
帕斯卡:「用對仗拼湊詞語的人,就像為了對稱而製作假窗戶的人,他們的規則不是要正確地講述,而是要擺出正確說話的樣子。」
文字的不同排列產生了不同的意義,而意義的不同排列便有了不同的效果;意義從字詞中獲得它的尊嚴,而不是賦予字詞尊嚴。
「撲滅叛亂的火焰」——太雕琢。
「他那天才的激盪」——兩個太誇張的字眼。
「我的心深感不安」——本人深感不安更好一點。
「請原諒」——如果沒有這麼一句客氣話,我可能根本不知道有什麼事情出了錯。
「我想帶著敬仰之情說……」——唯一不好的就是他們的藉口。
▍人類喜歡偽裝,喜歡謊言和虛假?
帕斯卡:「很少有人是在謙卑地談論謙卑的,很少有人是在貞潔地談論貞潔的,很少有人是在懷疑中談論懷疑的……我們在向自己隱瞞自己並矯飾自己。」
人類不願意別人對自己說真話,也避免向別人說真話;
而這些遠離正義與理智的品性,都在心底有著一種天然的根源。
▍人類的兩種思維模式——數理思維與直覺思維
習慣於憑感覺下判斷的人不理解推理的過程,
因為他們往往看一眼就理解,並不習慣於追求原理;
而習慣於根據原理推斷的人不明白感覺上的事情,
因為他們尋求原理,卻沒有一眼看透的能力。
★本書特色
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西元1623~1662年),十七世紀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哲學家、散文大師和宗教聖徒式的人物。研究領域橫跨數學、物理、發明、文學等,在這些領域中皆有受人矚目的功績。其作《思想錄》涉及人性、人生、社會、哲學、宗教等諸多方面,被視為法國古典主義散文的奠基之作,闡述人們雖有感悟卻無法道盡的哲理。
- 序言
-
人的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
沉思
-
-
雄辯的藝術
-
(編按:據布倫士維格的解說:國王是合法的,而暴君是非法的;說服力的權威是合法的,但雄辯的甜言蜜語卻足以敗壞人的意志。)
-
沉思
-
-
說服的理由
-
沉思
-
-
心靈的影響
-
(編按:克萊奧布林,傳說中古希臘科林斯的公主,深深愛著一個非科林斯血統的臣子米倫德,但她自己卻並不知道。)
-
沉思
-
-
雜議語言
-
(編按:我們要麼是把想像引進那個判斷,要麼就是相反地擾亂了那個判斷。)
-
沉思
-
-
優雅和美麗的標準
-
沉思
-
-
真誠的評判
-
沉思
-
-
人沒有上帝是可悲的
-
沉思
-
-
人缺少心靈
-
沉思
-
-
人必須自知
-
沉思
-
-
論人的狀況
-
沉思
-
-
生活的感悟
-
沉思
-
-
人在自然中到底是什麼
-
沉思
-
-
人的感官不能感受無限
-
沉思
-
-
人兩種相反的品性
-
沉思
-
-
跛腳的精神
-
沉思
-
-
論想像力
-
沉思
-
-
謬誤的來源
-
沉思
-
-
習慣的力量
-
沉思
-
-
論自愛
-
沉思
-
-
來自別人的惡習
-
沉思
-
-
判斷的可靠性
-
沉思
-
-
論變化無常
-
沉思
-
-
人不甘寂寞
-
(編按:皮洛士,摩羅西亞國王,曾入侵義大利,擊敗羅馬人,西元前二七二年死於希臘。皮洛士準備征服全世界之後再享受安寧,大臣西乃阿斯勸他不如眼下就享受安寧,被拒絕。)
-
沉思
-
-
論娛樂
-
沉思
-
-
願望難以滿足
-
沉思
-
-
人因為思想而偉大
-
沉思
-
-
人的狂妄與虛榮
-
沉思
-
-
真正的朋友
-
沉思
-
-
論痛苦與快樂
-
沉思
-
-
對不幸的思考
-
(編按:此處的所羅門指《傳道書》的作者,帕斯卡認為舊約《傳道書》的作者是所羅門。)
-
沉思
-
-
掌握現在
-
沉思
-
-
論靈魂不朽
-
沉思
-
-
沒有光明的可恥
-
沉思
-
-
天堂與地獄之間
-
沉思
-
-
有限消失在無限面前
-
沉思
-
-
為上帝存在下賭注
-
沉思
-
-
論信仰
-
沉思
-
-
習俗是正義的本質
-
(編按:指西元一六三九至一六五九年法國與西班牙的戰爭,庇里牛斯山為兩國的邊界。)
-
沉思
-
-
強權是世界的帝王
-
沉思
-
-
權力的特性就是能保護
-
沉思
-
-
尊敬的原因
-
沉思
-
-
論法律
-
沉思
-
-
暴政是將強權發揮到極致
-
沉思
-
-
人人渴求普遍的美好
-
沉思
-
-
人的偉大和悲哀
-
沉思
-
-
我們應該愛上帝
-
沉思
-
-
人類天性腐化
-
(編按:拉羅希福可《箴言集》:「我們並沒有足夠的力量來追尋我們全部的理性」。)
-
沉思
-
-
論欲望
-
沉思
-
-
整體的利益
-
沉思
-
-
真正的宗教
-
沉思
-
-
義人的表現
-
沉思
-
-
自我完善
-
沉思
-
-
做人的節操
-
沉思
-
-
道德的思索
-
沉思
-
-
懷疑主義
-
沉思
-
-
人生就是一場夢
-
沉思
-
-
理性和激情的內戰
-
沉思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