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樂哺: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的哺乳問題全解方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29900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職能治療師x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讓媽咪第一次哺乳就上手

媽媽微笑、寶寶滿足的溫馨哺乳畫面,
需要從孕期就開始準備,
更需要家人的參與和支持。
個別化x生活化x身心共好,
打造最順手又順心的哺乳旅程。

母乳哺育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根本不是學習獲得,只能儘量恢復它。
親餵母乳的練習,其實就是想方設法的把寶寶的本能找回來,讓寶寶再次熟悉母乳哺育這件事。
從職能治療師的觀點來看,母嬰是一個二元整體,哺餵母乳就是媽媽生產奶水、寶寶吸吮奶水,只要兩個個體之間配合得恰到好處,這個「共職能」的活動就能順利進行下去。
作者一再強調,哺乳沒有標準方法,「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哺乳媽媽們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泌乳機制與生活環境,了解寶寶的本能與天生氣質,再將實作技巧融入日常生活,就能打造輕鬆愉快的個人策略。
哺乳也不是從寶寶出生那一刻才開始,必須在孕期就掌握身體的變化,提前了解問題、預作準備,才能適當應變,在哺乳之旅中成為最幸福快樂的媽咪!

*附錄〈母乳哺餵地圖〉,哺乳之旅的必經過程,一目了然!

【本書特色】
1.作者具備職能治療師、國際認證泌乳顧問、二寶媽三重身分,理論與實務經驗兼具。
2.從職能治療角度,幫助媽咪利用哺餵技巧、支持系統、正確觀念,將哺乳變成像吃飯喝水睡覺一樣自然的日常活動。
3.主張不只要哺乳順利,媽咪更要身心共好;不只媽咪要全力投入,其他家人也不能缺席。
4.所有在哺育過程中會遇到的身、心、環境問題,都可以找到解答。

【各界熱情推薦】
母乳的好處有許多科學和醫學研究佐證,而合適的哺育參考書可以幫助父母在這片育兒汪洋中定錨,創造屬於自己最好、最合適的育兒心法和記憶。
——台灣母乳協會祕書長 高宜伶

哺乳苦手媽媽們有救了!作者把臨床上會遇到的各種狀況都思考到,並提出實際的建議,相信能為哺乳媽媽們解答許多心中的疑惑。
——悅兒親子中醫診所總院長 黃子玶

我喜歡作者以溫暖與坦然的角度,帶領讀者走入真實的生活裡。她以簡潔易懂的方式呼應協會重視與推廣的許多面向,這種共時性真是太好了!
——台灣泌乳協會LAT理事長 黃薰儀

本書就像「哺乳大補帖」,是作者以媽媽、職能治療、泌乳顧問角度撰寫的母乳哺育入門書,定能嘉惠許多想哺餵母乳的媽媽。
——IBCLC國際認證泌乳顧問暨兒科醫師 余琬儒(魚丸醫師)

作者以過來人的經驗,加上職能治療師的專業觀點,將身心與家庭互動的概念導入母乳哺育。我極力推薦這本好書,期盼「優質的自然哺育」成為準媽媽們美好的回憶!
——嘉義基督教醫院前副院長 邱晉陽醫師

多年前我曾擔任國際母乳代言人,堅持哺餵母乳也分享給需要的孩子。相信持之以恆、尋求支援,就可以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營養與關愛。
——國際口足畫家 楊恩典

【好評推薦】
——禾馨婦幼民權診所院長 陳保仁醫師
——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陳鈺萍
——禾馨醫療 蘇怡寧醫師
  • 封面
  • 書名頁
  • |序一|定心安心,是最好的育兒之道-台灣母乳協會祕書長 高宜伶
  • |序二|一起感受滿滿的愛與幸福-悅兒親子中醫診所總院長 黃子玶
  • |序三|打造幸福哺乳最好的指南-台灣泌乳協會LAT理事長 黃薰儀
  • |熱情推薦|
    •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暨兒科醫師 余琬儒(魚丸醫師)
    • 嘉義基督教醫院前副院長 邱晉陽醫師
    • 國際口足畫家 楊恩典
  • |前言|一次次成功,邁向幸福
  • 第一部.關於哺乳,媽媽該了解的事
    • 第一章:產前就該知道的泌乳三期
    • 第二章:我要不要哺餵母乳?
    • 第三章:是否要當全親餵媽媽?
    • 第四章:第一次親餵不見得浪漫
    • 第五章:惱人的乳房腫脹怎麼辦?
    • 第六章:當塞奶大魔王來襲
    • 第七章:乳頭平坦或凹陷會影響哺乳嗎?
    • 第八章:到底要冷敷還是熱敷?
    • 第九章:我的母奶夠餵寶寶嗎?
    • 第十章:手擠奶的技巧與時機
    • 第十一章:想增加奶量怎麼辦?
    • 第十二章:避免乳頭混淆
    • 第十三章:哺擠乳頻率沒有絕對的SOP
    • 第十四章:輔助器具的挑選與使用
    • 第十五章:快速成功的哺乳姿勢
    • 第十六章:避免媽媽手與腕隧道症候群
    • 第十七章:認識乳腺收縮症候群
    • 第十八章:哺乳期可能出現的其他問題
    • 第十九章:何時需要轉介其他專業?
  • 第二部.關於哺乳,跟寶寶有關的事
    • 第二十章:親餵對寶寶的正向影響
    • 第二十一章:母乳哺育是恢復本能的練習
    • 第二十二章:調整環境讓哺乳更自然
    • 第二十三章:破除母乳哺育的迷思
    • 第二十四章:寶寶吸吮的口腔動作
    • 第二十五章:如何讓寶寶順利含乳
    • 第二十六章:改善寶寶的口腔動作
    • 第二十七章:不強迫大哭的寶寶含乳
    • 第二十八章:用哺乳姿勢改善肌肉張力
    • 第二十九章:袋鼠式護理法
    • 第三十章:強化哺乳表現的親子遊戲
    • 第三十一章:寶寶按摩建立良好連結
    • 第三十二章:美好的「肚子時間」
    • 第三十三章:有效的地板時間
    • 第三十四章:如何養成規律睡眠習慣
    • 第三十五章:善用適應性策略
    • 第三十六章:其他常見狀況及處理
  • 第三部.專家的協助:追求身心共好
    • 第三十七章:了解可以克服恐懼
    • 第三十八章:角色轉換本就存在衝擊
    • 第三十九章:心理壓力影響生理
    • 第四十章:無論生幾胎都有壓力
    • 第四十一章:如何達到哺乳與生活的平衡
    • 第四十二章:伴侶的陪伴和協助很重要
    • 第四十三章:尋找媽媽同溫層
    • 第四十四章:建立良好的支援網路
    • 第四十五章:主動出擊尋求協助
    • 第四十六章:提升信心,對育兒充滿期待
    • 第四十七章:完美是全然的接受
  • 附錄:母乳哺餵地圖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