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以學術為志業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61365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馬克斯.韋伯,社會學的奠基人、百科全書式的博學者
談投身學界的條件與特質
學術生涯是一種身不由己的「機遇」。
有志於學界者必須明白其雙重任務:研究和教學,而兩者完全不相容。

本書是韋伯於1917年11月7日受巴伐利亞「自由學生同盟」之邀,在慕尼黑大學所做的第一場演講,第二場演講為《以政治為志業》。兩場演講皆是「以精神工作為志業」的系列演講之一。韋伯後來根據速記人員抄錄的筆記,於1919年出版演講內容。
講座對象主要是學生,即將面臨職業生涯的選擇,有些人可能會選擇走上學術之路。韋伯首先指出這個職業的外部條件,他比較了德國與美國在學術體系上的差異,分析體制對於學者選拔過程的影響,很大程度是由機遇而非才能所決定。不僅如此,他還告誡有志於此的年輕學子,必須明白等待他的是雙重任務:他不僅要有學者的研究能力,更要具備教師的教學能力,而這兩種素質通常是完全不相容的。
他再談到學者的內在條件,必須心無旁騖的沉潛在工作上,並堅守嚴格的專業。但就算抱持再多的學術熱情,在研究成果上仍是無法強求的,且學術追求不斷的進步,更是永無止境的命運,這些都是不可迴避的嚴苛事實。此文發表雖已百年,依舊是精闢透徹的經典之作。

何謂「以學術為志業」:

個人唯有在最嚴格專業化的情況下,才能夠得到某種定見,也就是在學術領域貢獻出某種確實相當完美的東西。……誰要是沒有能力做到所謂的心無旁騖,並且沉潛到某個想法,也就是自己心靈的際遇就取決於:他能否對這部抄本的這個段落做出某種正確的推測的話,那就只好離學術遠一點了。

唯有單純為事業獻身的人,才具備學術領域的「人格」。……任何學術上的「完滿」都意味著新的「探究」,並且想要被「超越」和變得過時。所以任何想要效力於學術的人,都必須遷就這一點。

本書特色
◎最新德文譯本
◎韋伯《以學術為志業》與《以政治為志業》一百週年紀念
◎鄭志成(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專文導讀,疏理韋伯演講的背景脈絡。
  • 封面
  • 作者簡介
  • 圖片輯
  • 韋伯的各方評價
  • 導讀 激情與理智同步、信念與責任共舞—誌韋伯《以學術為志業》與《以政治為志業》百週年
  • 以學術為志業
  • 德國大學的私聘講師和美國大學的助教
  • 學者選拔過程是由機遇而非才能本身所決定
  • 靈感之於學者的重要性
  • 學術所求的進步有別於藝術作品永不過時的完滿
  • 學術在過去曾被視為追求真理的手段
  • 學術作為志業的意義何在?
  • 課堂不是先知和鼓動家的場所
  • 教師在課堂上只是教師,不必是位領袖
  • 教師所能做出的最大貢獻:促成思緒清晰和責任感
  • 現代人只能生活在疏遠神且沒有先知的時代
  • 譯名對照表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