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各位島民如果希望把臺灣島造成各位在世界中唯一的居所的話、應要自動圖謀文化的增進…要自覺臺灣不是總督府的臺灣、而是臺灣島民的臺灣。…」-摘自泉哲〈告臺灣島民〉,《臺灣青年》第一卷第一號。
1920年至1945年為東亞歷史最動盪的時期,也是臺灣青年至當時殖民宗主國日本接受新式教育返臺,在抗爭與接收之間擺盪,不斷尋求臺灣與自身定位的時期。本書從文學作品分析,擴展至社會史及政治文化史範圍,企以研究臺灣知識份子的思想轉變,重新審視在臺日重疊歷史的五十年間,歷史的事實與經驗給臺灣帶來的深刻影響。
作者身為一位臺日文學研究學者,廣閱中日文獻與史料,從中梳理臺日雙方歷史的脈絡,探討當時知識份子所指「臺灣文化論」本質,並討論「臺灣文化協會」舉辦的諸多文化活動,所帶動的社會轉變及引發效應。而《臺灣青年》、《臺灣》、《臺灣大眾時報》、《臺灣民報》、《民俗臺灣》等報刊文章亦反映了臺灣知識份子自我認同的困難處境,以及積極參與及表達自己思想的反應與改革的企盼。書中並從農民運動的發生,窺探社會主義與知識份子的關係;從多部大東亞共榮圈時期的文學作品,剖析其思想本質及鄉土意義。這些知識份子所接觸與創造的各種文化及社會面向,即為臺灣「近代化」的指標。
1920年至1945年為東亞歷史最動盪的時期,也是臺灣青年至當時殖民宗主國日本接受新式教育返臺,在抗爭與接收之間擺盪,不斷尋求臺灣與自身定位的時期。本書從文學作品分析,擴展至社會史及政治文化史範圍,企以研究臺灣知識份子的思想轉變,重新審視在臺日重疊歷史的五十年間,歷史的事實與經驗給臺灣帶來的深刻影響。
作者身為一位臺日文學研究學者,廣閱中日文獻與史料,從中梳理臺日雙方歷史的脈絡,探討當時知識份子所指「臺灣文化論」本質,並討論「臺灣文化協會」舉辦的諸多文化活動,所帶動的社會轉變及引發效應。而《臺灣青年》、《臺灣》、《臺灣大眾時報》、《臺灣民報》、《民俗臺灣》等報刊文章亦反映了臺灣知識份子自我認同的困難處境,以及積極參與及表達自己思想的反應與改革的企盼。書中並從農民運動的發生,窺探社會主義與知識份子的關係;從多部大東亞共榮圈時期的文學作品,剖析其思想本質及鄉土意義。這些知識份子所接觸與創造的各種文化及社會面向,即為臺灣「近代化」的指標。
.苗栗通霄人
.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
.京都教育大學東洋史學學士
.大阪大學大學院言語文化學碩士、博士
現任
.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
曾任
.文藻外語大學助理教授
.日本關西大學客座研究員
.京都產業大學客座研究員
專攻
.臺日近現代史
.臺日思想文化
.臺日政治思想
.日治時期台灣文學
著作
‧ 《近代台?知識人?軌跡-1920年前後?思想-1920-1945》(第一版)/臺北市致良出版社有限公司
‧ 《大正時期以降?台?知識人????「祖?」「近代化」?「回?」???思想》(第一版)/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日本????「近代?超克論』????的反射-台??場合-〉《台灣史學雜誌》第15集/台灣歷史學會發行
‧ (?時下台?????「?土意識」?柳宗??「民芸思想」 -?誌『民俗台 ?』?『月刊民芸˙民芸』??比較-〉,刊於《桃山歷史˙地理》第47號/日本國京都教育大學發行
‧ 〈東?同文書院?台??知識青年〉,刊於《桃山?史.地理》第50?/日本國京都教育大學發行
‧ 其他學術論文數十篇
- 前言
-
第一章 課題和視點1
-
一 主題及輪廓
-
二 「知識份子」的定義
-
三 研究史和各章構成
-
-
第二章 「臺灣」空間的想像
-
一 知識份子的「臺灣文化論」
-
1 「臺灣文化論」的確立及其矛盾點
-
2 知識份子所指「臺灣文化論」的本質
-
-
二 「亞細亞主義」時期的臺灣
-
1 日本「亞細亞主義」思想的系譜
-
2 「亞洲主義」時期臺灣知識份子的思考
-
-
三 「大正民主」思潮與臺灣知識份子
-
1 「大正民主」思潮的緣起
-
2 關於「大正民主」思想
-
3 日本「大正民主運動」時期的「臺灣文化協會」
-
-
-
第三章 「社會主義」與臺灣知識青年
-
一 「臺灣文化協會」的運作
-
1 「臺灣文化協會」內的左派思想
-
2 階級的對立
-
-
二 臺灣知識青年與農民運動
-
1 農民運動的發生
-
2 農民運動的本質
-
-
三 「社會主義」與知識份子的關係
-
1 《臺灣大眾時報》及《新臺灣大眾時報》
-
2 臺灣共產黨的結成與受容
-
-
-
第四章 1930年代之後的「近代性」思想
-
一 臺灣知識份子的「皇民化」思想及其衝突
-
1 「皇民化運動」的實施及其目的
-
2 知識份子的「皇民化」思想及其衝突
-
-
二 與日本「近代的超克」思想的關係
-
1 「近代性」與「民族」間的糾葛
-
2 關於日本的「近代的超克」的思想
-
3 三十年代初期知識份子的「近代化」思想
-
-
-
第五章 「大東亞共榮圈」時期,臺日思想文化的交錯
-
一 「大東亞共榮圈」思想的基礎
-
1 「地政學」與「大東亞共榮圈」的關連
-
2 「大東亞共榮圈」思想的本質
-
-
二 「大東亞共榮圈」時期,「鄉土」文化的回歸
-
1 戰爭時期日本「民俗學」中的「鄉土」思想
-
2 張文環文學中顯見「鄉土」的意義
-
-
三 知識份子的「共榮圈文化」─雜誌《民俗臺灣》
-
1 殖民文化政治與帝國的「民俗學」的研究
-
2 戰爭時期的《民俗臺灣》和臺灣知識份子
-
-
- 第六章 結語
- 後言
- 各章原始出處
- 臺灣關聯年表(1895 年~ 1945 年)
- 參考文獻
- 名詞索引
- 人物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