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是作者近十年來所寫的關於近現代文史方面論文的合集。作者關注的重點是近代中國思想、學術和文學的轉型,尤其致力於探討從戊戌變法至五四運動期間中國的文學、學術和思想的變遷,以及知識份子的心靈史。作者認為,「戊戌變法」這一代知識分子——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和「五四運動」這一代知識分子——魯迅、胡適、陳獨秀等人,均處於文化基本價值之轉型期,他們在創造性地汲取傳統資源和開放地面對西方文化之後,以生機勃勃的思想文化學術建設及政治活動、社會參與,對中國近代化和現代化進程發揮了重大作用、作出了重大貢獻。因此,研
- 知識分子研究知識分子(張灝序)
- 人文知識分子的學術思考(夏曉虹序)
-
上卷 分水嶺前的思索
-
盜火者與殉難者——論譚嗣同思想體系及生命實踐中的基督教因素
-
(一)西書、傳教士與教案
-
(二)耶、孔、佛三教同一說
-
(三)向死而生的烈士精神
-
-
「秦制」:中國歷史最大的秘密——論譚嗣同對中國專制主義傳統的批判
-
(一)政治傳統:「秦制」的核心是君權之神聖化
-
(二)文化傳統:「秦制」的學術淵源是「儒表法裡」
-
(三)中國歷史的二元結構:「秦始皇」與「孟姜女」的對立
-
-
「拚卻名聲,以顧大局」——從曾紀澤與慈禧太后的對話看晚清改 革開放與道德倫理之衝突
-
(一)最高統治者的西學知識
-
(二)士大夫參與外交事務所面臨的道德壓力
-
(三)外語教育的滯後與外交人才的匱乏
-
-
「清流」不清——從《孽海花》看晚清之「清流政治」和「清流文化」
-
從「士大夫」到「知識分子」
-
(一)「知識分子」的概念和緣起
-
(二)中國的士大夫傳統
-
(三)中國近現代知識分子的產生與發展
-
-
-
中卷 文學內部的問題
-
最是文人不自由——論章學誠的「業餘」文章
-
(一)「撰著於車塵馬足之間」——章學誠之生平
-
(二)「儒林內史」——章學誠傳記中的清代士人群像
-
(三)「毛」與「皮」之間的尷尬——從章學誠給畢沅的兩封信看章氏對自由的追求
-
-
棋局已殘,吾人將老——論劉鶚之《老殘遊記》
-
(一)政治‧寓言‧讖緯
-
(二)史傳‧酷吏‧清官
-
(三)遊記‧散文‧小說
-
(四)舊情趣與新思維
-
-
何處蒼波問曼殊——略論蘇曼殊小說《碎簪記》中尷尬的敘述者
-
狂飆中的拜倫之歌——以梁啟超、蘇曼殊、魯迅為中心探討清末民初文人的「拜倫 觀」
-
(一)梁啟超:「民族」的個人
-
(二)蘇曼殊:「浪漫」的個人
-
(三)魯迅:「現代」的個人
-
-
肺病患者的生命意識——魯迅與卡繆之比較研究
-
(一)肉體與精神的疼痛
-
(二)被隔離的「局外人」與回不去的「故鄉」
-
(三)「肩住閘門」與「推石頭上山」
-
-
-
下卷 《知新報》研究
-
提要
-
第一章 晚清報刊熱中的《知新報》
-
第一節 晚清的報刊熱與《知新報》的創辦
-
第二節 《知新報》的命名、發行與報頭變化
-
第三節 《知新報》的報刊意識
-
第四節 《知新報》的影響
-
-
第二章 《知新報》的核心人物
-
第一節 《知新報》的主要作者和譯者
-
第二節 康有為與《知新報》
-
第三節 梁啟超與《知新報》
-
-
第三章 新舊之交的詩文
-
第一節 論說
-
第二節 詩歌
-
-
結 論
-
- 附錄 以「幽暗意識」透視中國百年激進思潮——與張灝對話
- 後記 未完成的轉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