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江序
- 誌謝
-
第一章 導論
-
一、「歷史三峽」中的「大我」與「小我」
-
二、儒家與現代公私領域的重建
-
三、人生史學
-
-
第二章 私領域中的梁啟超──兩性關係與家族倫理的轉型
-
一、前言:梁啟超的「公德」與「私德」
-
二、維新人物的家族倫理
-
三、「男女有別」格局下的兩性觀
-
四、「戀愛神聖」?
-
五、「大大小小的孩子們」
-
六、結論:私領域與公領域的關聯性
-
-
第三章 從李叔同到釋弘一──意義危機時代的信仰歷程
-
一、前言:三個課題
-
二、李叔同/弘一的生命階段與生命基調
-
三、儒學階段:從名士到嚴師
-
四、出家契機:「無常感」與「罪業感」
-
五、出世間法:律、淨、華嚴
-
六、世間修行:自利利他,律己律人
-
七、病、老、死
-
八、結論:「美」與「無常」的超越
-
-
第四章 論林語堂的改宗經驗──東西信仰的個人抉擇
-
一、前言:林語堂的「一團矛盾」
-
二、東風與西風
-
三、從清教徒到異教徒
-
四、20世紀道家
-
五、回歸精神原鄉
-
六、結論: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
-
第五章 徐復觀在台灣──兩岸文化的激盪與交融
-
一、前言:大陸/台灣,1949
-
二、三個方向的反省
-
三、台灣的中華文化傳統
-
四、近代西方文化的光與影
-
五、結論:外省知識分子在台灣思想史上的意義
-
-
第六章 《民主評論》的民主想像──儒家/民主的多重詮釋
-
一、前言:流亡者的「建國方略」
-
二、徐復觀與《民主評論》
-
三、中國傳統與民主政治:徐復觀與錢穆的思想歧異
-
四、學術與政治之間:徐復觀與唐君毅的君子之爭
-
五、結論:21世紀初的省思
-
-
第七章 徐復觀論現代藝術──藝術、政治與人性
-
一、前言:現代藝術與現代文明──台灣版
-
二、「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1950至60年代的台灣文藝青年
-
三、劉國松的崛起
-
四、美善合一:「人性主義者」徐復觀的美學思想
-
五、「毀滅的象徵」:徐復觀眼中的現代藝術
-
六、現代藝術的文化意涵與政治意涵
-
七、結論:「現代畫論戰」的文化背景與思想理路
-
-
第八章 全球化的我在哪裡?──儒家人格主義在全球化時代的意義
-
一、前言:全球化時代的失根感
-
二、中華文化:從「人格主義」到「個人主義」
-
三、西方文化:現代性下的個人主義認同危機
-
四、儒家人格主義在全球化時代的意義:資源及限制
-
五、結論:安身立命之道的追尋
-
-
第九章 結論
-
一、百年世變下華人精神價值的探索
-
二、現代華人公私領域的變遷
-
三、安身立命:永恆的問題,暫時的答案
-
-
引用書目
-
中文論著
-
英文論著
-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