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三禧思維:亂世解決問題、活得更好的科學思考工具!
置身第三個千禧年的資訊洪流,我們需要這套工具才能活得更好! 諾貝爾獎物理學家X史丹佛心理學家X人氣哲學教授用幽默玩心帶我們將科學思維運用於生活, 藉由思想實驗讓你有所啟發,透過生活實例讓你有感, 為自己、家人和世界做出更有利的選擇! 這項藥物研究是由藥廠資助的嗎?號稱真實的產品評論都是AI編出來的嗎? 這篇文章到底在講什麼?哪些專家的意見才值得信賴? 為了讀研究所背學貸是好選擇嗎?小孩有學習障礙,什麼改善方法最有效? 如何才能跟價值觀不同的人攜手合作,一起做出決定、解決問題?…… 三位作者從科學家的思考工具箱中,提煉出適用所有領域的實用框架,幫助我們在複雜多變的世界與其他人互動。這套工具更能廣泛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我們要判讀什麼資訊、要做什麼決定、要計畫或跟人合作什麼事,也不論個人、家長、家族、群體或組織,統統用得上! ★作者的話:什麼是「三禧思維」?★ 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不論個人或社會,我們該如何自處才能過得更好,避開不知所措與心理陷阱,從無意義的訊息裡篩出有意義的內容?才能跟詮釋事物的角度或價值觀與我們不同的人合作,一起做出決定、解決問題? 為了在第三個千禧年生存與發達,我們需要三禧思維,也就是第三千禧年的思考妙方。 我們不必是專精火箭甚至任何領域的科學家,也能學會或使用這些工具。我們缺的只是一個好翻譯,淺顯易懂、清楚扼要地解釋科學方法,並說明這些方法在日常生活的實際用途,藉由思想實驗讓你有所啟發,透過生活實例讓你有感。 我們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大構想(Big Ideas)」學程裡開設了一門跨領域課程,傳授學生自然和社會科學家理解世界所用的一切概念、工具與方法。我們還設計了一門課,讓學生體會這些方法對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個人或團隊工作多麼有用,可以幫助我們做出理性決策,解決我們面對的各種疑難雜症。這門課被愈來愈多大學教授沿用與借鑑。 上過課的學生似乎學會了重新思考世界,興奮擁有新方法幫他們做出個人決定或面對社會問題。我們大受鼓舞,開始思考有沒有方法將這些概念與工具分享出去,讓教室以外的更多學生與大眾知道這套新的思考方法與合作模式。 我們相信這些工具用途可以更廣泛,在更多場合、更多事上幫助我們,不論評估資訊、衡量專業意見、面對未知做決定或解決問題,對象從個人、群體到全球都不例外。讓更多人認識這些工具、更會用這些工具,對未來幾年、幾百年的人類與地球福祉至關重要。 ★各界推薦★ 這本書是清晰思考的典範,深入探討如何運用邏輯與證據來解決最棘手的問題。這本書或許正是我們需要的解藥。 ──哈佛大學教授凱斯.桑思汀在充滿不確定性和兩極化拉鋸的世界,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有影響力的哲學家和法律心理學家合力揭示了如何運用科學工具,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聰明的判斷和更明智的決策。 ──亞當‧格蘭特,《逆思維》作者若想了解如何在資訊爆量的複雜世界中活得更好,這本書非常適合你!作者寫得清晰又深具啟發性,強調出科學中的思考方式能提供許多有用的工具,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個人和集體決策。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能幫助我們應對當前人類和地球面臨的挑戰。 ──諾貝爾獎得主伊麗莎白‧布雷克本,《端粒效應》共同作者一位物理學家、一位哲學家和一位心理學家走進一本書,調和出一杯誘人的雞尾酒,探討了如何思考大問題,並在這個充斥著過多、複雜且矛盾資訊的第三千禧年做出高效決策。如果你不是專家,卻需要做出專業判斷,這本是必讀之書! ──密西根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鄧寧,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的發現者如果人類這個物種要在未來一千年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更清晰地反思我們的思考方式,更睿智地進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辯論。本書以極為清晰的方式,為未來的思考指引了一條明路。 ──菲利普.泰特洛克,《超級預測》作者 《三禧思維》為如何在日益複雜且喧囂的世界中做出更有效的決策,提供了具體指引。如果你只能讀一本關於如何更清晰地思考的書,就選這本! ──安妮‧杜克,《高勝算決策》作者本書至關重要,作者提供了有價值的工具,幫助我們理解這個複雜且令人困惑的時代。 ──《柯克斯書評》 《三禧思維》所提出的策略能幫助我們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也有潛力促使我們對當今一些緊迫的挑戰進行更深刻的思考。 ──《華爾街日報》
- 書封
- 目錄
- 作者簡介
- 各界推薦
- 引言
-
第一部──掌握實在
-
第一章 決定、決定、決定
-
第二章 器具與實在
-
第三章 讓事情發生
-
-
第二部──理解不確定性
-
第四章 投奔機率思考
-
第五章 過度自信與謙卑
-
第六章 在雜訊裡找訊號
-
第七章 看見不在的東西
-
第八章 左右為難:兩種錯誤
-
第九章 統計與系統不確定性
-
-
第三部──事在人為的進取精神
-
第十章 科學樂觀心態
-
第十一章 階次理解與費米問題
-
-
第四部──當心落差
-
第十二章 為何從經驗學習那麼難
-
第十三章 科學出差錯
-
第十四章 確認偏誤與盲分析
-
-
第五部──齊心協力
-
第十五章 群眾的智慧與瘋狂
-
第十六章 縫合事實與價值
-
第十七章 審議之難
-
第十八章 在新千禧年重振信任
-
- 致謝
- 注釋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