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孔孟人性論與自由之試探

出版日期
2022/06/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17763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道德自由涉及認知與選擇的能力,人可以自覺和反思人性,同時能夠選擇是否順著人性而行。

  孔、孟人性論洞察人心的特色,肯定人具有思與不思、操存舍亡、實踐人性與否的自由,使人能夠塑造自我、建立人格與尊嚴,同時讓責任與修養不至於失所憑依,然而,選擇的自由也造成風險,警示人隨時都有犯錯的可能性。

  本書借用當代環繞自由意志所展開的討論重新解析先秦儒家哲學,尤其聚焦於孔子、孟子的人性論,藉以檢查他們的人性論於今日是否仍能站得住腳,同時探索傳統對孔、孟人性論之詮釋中,是否有使人難以厭服處。
  • 上部
    • 導論
      • 第一節 中西思維方法的相遇
      • 第二節 自由的幾種陣營
      • 第三節 孔孟哲學中的「被決定者」
      • 第四節 其他選擇的可能性、行為者性與責任的問題
    • 第一章 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天人關係的二面性——以孔子哲學為基礎
      • 第一節 「知天命」作為統治階層專權
      • 第二節 「天命」轉化為「命運」
      • 第三節 所有人皆可知的天命
      • 第四節 人與天的疏離關係
      • 第五節 結語
    • 第二章導論
    • 第二章 孔子的使命觀與命運觀的相容問題
      • 第一節 西周晚期命運觀的成因
      • 第二節 《論語》中「命運」的決定力
      • 第三節 行動的本質
      • 第四節 孔子的使命觀
      • 第五節 結語
    • 第三章導論
    • 第三章 孔子意志理論的當代詮釋
      • 第一節 欲求意志與決定
      • 第二節 理性意志與迷惑
      • 第三節 理性意志與自我譴責
      • 第四節 結語
    • 第四章導論
    • 第四章 孔子人性論的成立與詮釋
      • 第一節 孔子人性論對古代文獻的傳承
      • 第二節 後天學習的影響
      • 第三節 《四書章句集注》對孔子人性論的詮釋問題
      • 第四節 結語
  • 下部
    • 第五章導論
    • 第五章 孟子哲學中的自我與自由
      • 第一節 孟子論生命整體
      • 第二節 孟子如何看待自我與自由
      • 第三節 孟子對性善的理解
      • 第四節 心的作用與選擇的自由
      • 第五節 結語
    • 第六章導論
    • 第六章 孟子人性論中的自由與責任
      • 第一節 《孟子》中所見四種人性論
      • 第二節 孟子對人類社會既成事實的觀察
      • 第三節 性善論中的自我譴責、規範與懲罰
      • 第四節 決定論、自發性與責任問題
      • 第五節 結語
    • 第七章導論
    • 第七章 孟子哲學中的自由與修養
      • 第一節 不動心與心之主動性
      • 第二節 浩然之氣的培養與退步
      • 第三節 人心墮落的可能性
      • 第四節 自由與德行修養間的拉鋸
      • 第五節 結語
    • 第八章導論
    • 第八章 孟子人性論中的自由與命運
      • 第一節 作為潛能與傾向的人性
      • 第二節 自由與使命的建立
      • 第三節 使命與命運之間的張力與超越
      • 第四節 結語
    • 結論
    • 徵引文獻
    • 附錄 傅佩榮人性向善論的提出背景分析
      • 第一節 會通中國思想與基督宗教時期
      • 第二節 對基督宗教中惡的來源問題之理解
      • 第三節 人性向善論的提出
      • 第四節 餘論:理論的完善
      • 參考文獻
    • 後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