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人理學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432542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為陳立夫先生著,是國立師範大學研究所叢書之一。本書為陳立夫先生窮盡一生研究中國哲學(特別是孔孟思想)集大成之著作,哲學研究者必備參考書。「人理學」一詞首由陳立夫先生提出,以代表孔教之大用。
  • 第一章 導論
    • 一、自然科學極度發展對於人類產生之危機
    • 二、中國在倫理道德方面之成就為救世之良藥
    • 三、在生物進化中人之所以為人之特徵
    • 四、國父對達爾文、馬克斯之進化學說之批判
    • 五、國父之進化論對於世界之影響
  • 第二章 人與天及神之關係
    • 一、人與天
      • (一)吾國祖先重視宇宙間生存原理及其發展
      • (二)宇宙為一大生命,人為此一大生命中之一小單位,其生存原理同
      • (三)生命原動力──誠
      • (四)生命之體用與時空
      • (五)天之高明而無不覆幬,地之博厚而無不持載,顯示大公
      • (六)生生不已之與「仁」,時時調整之與「中」
      • (七)一陰一陽之謂道
      • (八)「五行」為生命過程中之五種基本動態
      • (九)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乃生命過程中之變化
      • (十)仁與中之可貴
      • (十一)「一」與「多」不容分立
      • (十二)人定勝天
      • (十三)明本末,別先後
      • (十四)天人合一
    • 二、人與神
      • (一)敬神非迷信
      • (二)神之真面目及其與智之關係
      • (三)至誠之人可如神
      • (四)敬神之真義在崇德
      • (五)從中國文化來看神
      • (六)神人合一
  • 第三章 人性
    • 一、人性之長成
      • (一)人性與獸性
      • (二)人性之成長
      • (三)人倫之重要
      • (四)人類長成之三階段
    • 二、人性之特徵
      • (一)生物共具之本能
      • (二)人類獨具之特性
      • (三)學問與道德之目的
    • 三、人性之善惡
      • (一)性善說
      • (二)性惡說
      • (三)性無善惡說
      • (四)性善惡混說
      • (五)性三品說
      • (六)人性善惡之解析
  • 第四章 人倫與道德
    • 一、仁為全德之名
    • 二、五倫及其基本精神
    • 三、倫理為人類文明之寶貴產物,不可輕棄
    • 四、夫婦一倫之重要
    • 五、倫理為維繫人類生存之要件
    • 六、德本財末
    • 七、少年犯罪之肇因
    • 八、倫理之圖解說明
    • 九、忠恕之道與絜矩之道
    • 十、孔、耶之成就及師道之重要
    • 十一、重財輕德之惡果
    • 十二、士農工商與財德之關係
    • 十三、科學、藝術與道德
    • 十四、國家之富強首在重視人倫與道德
  • 第五章 人欲與人情
    • 一、欲望乃人生存所必需之條件
    • 二、六欲與七情
      • (一)何謂六欲
      • (二)何謂七情
    • 三、私欲當節制
    • 四、飲食男女之欲非推動世界文明之原動力
    • 五、發揚創造欲與求知欲
    • 六、情欲之淨化
    • 七、一個由同情心而做到不惑不憂不懼之實例
    • 八、恐懼之情之消除與愛惡之情之辨別
    • 九、忿怒之情之抑制
    • 十、以學問道德調節七情六欲
  • 第六章 人心
    • 一、心為思想、行為之總樞紐
    • 二、心、性與天
    • 三、信心之重要
    • 四、心失正則偏
    • 五、養心之道
    • 六、為政首要,在得民心
  • 第七章 人格
    • 一、人格之定義及其標準
      • (一)人格之定義
      • (二)人格之標準
    • 二、聖人、仁者、君子之比較
    • 三、人格之最高標準
    • 四、聖人所具備之條件
    • 五、君子與小人之區別
    • 六、吾人之人格修養當以君子為標的,至乎聖人而後止
      • (一)君子志節之堅操
      • (二)君子學問道德之修養
      • (三)君子言行之適當
      • (四)君子儀態之端莊
      • (五)君子待人之寬厚
      • (六)君子戒慎以將事
      • (七)君子出處之慎重
      • (八)君子對環境之影響
  • 第八章 人生之責任與意義
    • 一、人生之責任在於「成己」、「成物」
    • 二、格致誠正修齊治平與成己成物
  • 第九章 成己
    • 一、格物
      • (一)格物之正確解釋
      • (二)格物之方法與程序
    • 二、致知
      • (一)學以致知
      • (二)知之要點
      • (三)知天、知命、知性
      • (四)明道、明德、明教
      • (五)知人、知物
      • (六)孟荀之論知
    • 三、誠意
      • (一)誠之真諦
      • (二)中庸之「誠」與新舊約中上帝之比較
    • 四、正心
      • (一)正心之重要
      • (二)正心與「中」、「誠」之關係
      • (三)「中」之流傳
      • (四)「中」之涵義
      • (五)「中」之啟示
    • 五、修身
      • (一)修身之真義及其重要
      • (二)修身之綱領
      • (三)修身之目標
      • (四)修身之種類
      • (五)修身之方法
  • 第十章 成物
    • 一、齊家
      • (一)成己之目的在成物
      • (二)齊家為成物之肇始
      • (三)齊家之始基在夫婦
      • (四)達致齊家之方法
      • (五)管教養衛之訓練,肇於家庭
      • (六)「孝」為齊家之根本
    • 二、治國
      • (一)德治與法治
      • (二)治國九經
      • (三)王道與霸道
      • (四)治亂興亡之道
      • (五)知人善任之重要
      • (六)民事四要──管、教、養、衛
    • 三、平天下
      • (一)中國人崇高之理想──平天下
      • (二)平天下之過程
      • (三)平天下之要務
      • (四)制禮作樂
      • (五)世界人類之和平前途
  • 第十一章 結論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