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出版日期
2014/0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50861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由正文十四章、附錄三篇而成,約三十五萬字。人性論為中國文化的根據,欲言中國文化之特徵,必先了解中國的人性論,始可免敷泛支離之弊。著者先由周初人文精神之發展,以探索其如何到達人性論得以成立的歷程,將古代思想史作有機體之把握。更由背景、動機、目的、方法等以說明各家人性論異同之處,及由人性論異同所展開的有關其他思想的異同,使其條理分明,不相側雜。每一結論之提出,皆由基本材料之精密歸納而來;凡文獻真偽及時代先後之爭,皆由相關資料之精密考據而定。去空疏之談,斥拘滯之見,為治中國思想史開闢新途徑。
  • 自敍
  • 章一章生與性──中國人性論史的一個方法上的問題
  • 第二章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躍動
    • 一、概述
    • 二、周初文化的系屬問題
    • 三、敬的觀念之出現
    • 四、原始宗教的轉化
    • 五、周初人文精神對人性論的妊育及其極限
  • 第三章以禮為中心的人文世紀之出現,及宗教的人文化─春秋時代
    • 一、周室厲幽時代宗教權威之墜落及其原因
    • 二、禮與彜的問題
    • 三、春秋時代,是以禮為中心的人文世紀
    • 四、宗教的人文化
    • 五、性字之流行及向人性論的進展
  • 第四章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之地位,及性與天道的問題
    • 一、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之地位
    • 二、論語中兩個性字的問題
    • 三、孔子對傳統宗教的態度,及性與天道的融合
    • 四、仁是性與天道融合的真實內容
  • 第五章從命到性──中庸的性命思想
    • 一、中庸文獻的構成及其時代
    • 二、第二十章的問題
    • 三、中庸上篇思想的背景與結構
    • 四、釋中庸
    • 五、命與性
    • 六、性與道
    • 七、教與道
    • 八、釋慎獨
    • 九、釋中和
    • 十、程伊川與中和思想的曲折
    • 十一、朱元晦與中和思想的曲折
    • 十二、下篇成篇的時代問題
    • 十三、上下篇的關連
    • 十四、誠與仁
    • 十五、誠的展開
    • 十六、誠與明
  • 第六章從性到心──孟子以心善言性善
    • 一、性善說是文化長期發展的結果
    • 二、性善之性的內容的限定
    • 三、心善是性善
    • 四、惡的來源問題
    • 五、由心之存養擴充的工夫以盡心知性知天
    • 六、由心善,到踐形
    • 七、與告子爭論之一──性善及性無善惡
    • 八、與告子爭論之二──義內義外問題
  • 第七章陰陽觀念的介入──易傳的性命思想
    • 一、孔門性命思想發展中之三派
    • 二、易與易傳
    • 三、乾彖傳及繫辭中的性命思想
    • 四、說卦的性命思想
    • 五、易傳對易的原始性地宗教的轉換
    • 六、易傳性命思想中的問題
  • 第八章由心善向心知──荀子經驗主義的人性論
    • 一、荀子思想的經驗地性格
    • 二、天人分途
    • 三、苟子所說的性的內容及性惡論的根據
    • 四、由惡向善的通路──心知
    • 五、知以後的工夫及的法的重要性
    • 六、荀子性惡論中的問題
  • 第九章先秦儒家思想的綜合──大學之道
    • 一、概述
    • 二、從古代學制看大學的成篇時代
    • 三、從大學的思想內容看它的直接來源
    • 四、原義試探
    • 五、朱元晦的大學新本問題
    • 六、王陽明對朱元晦的爭論
  • 第十章文化的另一傳承──墨子的兼愛與天志
  • 第十一章文化新理念的開創──老子道德思想之成立
    • 一、老子思想的時代背景
    • 二、道的創生過程── 宇宙論
    • 三、人向道德的回歸──人生論
    • 四、道德的政治論
  • 第十二章老子思想的發展與落實──莊子的「心」
    • 一、有關莊子的若干問題
    • 二、莊子重要名詞疏釋之一── 道,天,德
    • 三、莊子重要名詞疏釋之二──情,性,命
    • 四、莊子重要名詞疏釋之三──形,心,精神
    • 五、莊子對精神自由的祈嚮
    • 六、思想的自由問題
    • 七、死生的自由問題
    • 八、政治的自由問題
  • 第十三章道家支派及其末流的心性思想
    • 一、道家的正宗與支派
    • 二、楊朱及列子中的楊朱篇
    • 三、由田駢慎到的道與法的結合到韓非
    • 四、呂氏春秋的本生貴生
    • 五、宋鈃尹文與管子中的道家思想
  • 第十四章總結──精神文化在開創時期的諸特性
  • 附錄一有關老子其人其書的再檢討
    • 一、有關本問題的材料批判上的若干問題
    • 二、重新檢討先秦有關資料
    • 三、重新檢討史記老子列傳
    • 四、由現行老子以考查其作者及其傳承
  • 附錄二陰陽五行及其有關文獻的研究(原名陰陽五行觀念之演變,及若干有關文獻的成立時代與解釋的問題)
    • 一、從文字學上看陰陽二字之原始意義
    • 二、詩經中的陰陽觀念
    • 三、春秋時代陰陽觀念之演變
    • 四、春秋時代的五行觀念
    • 五、我對今文尚書在文獻上的一般看法
    • 六、甘誓的成立時代及其中的五行問題
    • 七、洪範的成立時代及其中的五行問題
    • 八、戰國時代陰陽觀念的演變與易傳中的發展
    • 九、易傳與道家的關係
    • 十、戰國時代五行觀念的演變與鄒衍
    • 十一、陰陽五行進一步的融合──從呂氏春秋到董仲舒
  • 附錄三由尚書甘誓、洪範諸篇的考證,看有關治學的方法和態度問題──敬答屈萬里先生(摘要。原文見民主評論十三卷十一十二兩期)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