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莊子人性論:當代道家學者陳鼓應從莊子中的心性情,剖析人生哲理

出版日期
2021/05/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53311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特色
1.闡發人性本真的性情說
2.揭示中國哲學史上人性論的主線
3.對比孟子的道德心,陳述莊子的審美心

面對徬徨未來,你準備好了嗎?
受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啟蒙,
後轉入經典莊子思想,哲學大家陳鼓應老師——
描述鯤鵬展翅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讓你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方向,展現凌雲之志!

追求精神自由,不離人的心性情
人心,首要重視自我的生命
人性,在於保持天真的本質
人情,激發創造生命的潛能
透過深入自我的深層底蘊,達到游刃有餘的境界


儒家強調道德人生,而道家側重藝術人生。兩者的匯合又更能彰顯出中國文化的特質。——陳鼓應

先蹲低,再跳高
人生高遠的境界,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拾階而上,層層攀登。
遠大的事業,正需要毅力和耐心一點一滴地累積出來,
人的心靈由沉積而高舉。

懂得知足,反璞歸真
人們依其自然真性去生活,萬物各具有獨特屬性,
人與萬物共生並存,泯除階級之別,
世界能包容萬物的多樣性。

累積經驗,豐富生命
彰顯生命的本真面向,順著性情激發個體生命力量,
追求放達開豁的意境,生命的超越與不息的力量,
實現抱負要有耐心與積厚之功。
  • 序 反思人性的議題,開拓心靈的視野
  • 開放的心靈與審美的心境──《莊子》內篇的心學
    • 前言:《孟》、《莊》心學的特點──道德心與審美心
    • 一、〈逍遙遊〉:「遊心於無窮」
    • 二、〈齊物論〉:「以明」與「道通」
    • 三、〈養生主〉:由技入道的藝術活動
    • 四、〈德充符〉:主體的審美心境
    • 五、「心齋」與「坐忘」──「唯道集虛」與「心通道境」
    • 結語
  • 心通道境:心靈的內修與審美空間的外移──《莊子》外雜篇的心學
    • 一、外雜篇與內篇人性論中有關心學的異同
    • 二、「明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儒道的對話與對立
    • 三、「心養」與「守一」──心靈的內修
    • 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審美空間的外移
  • 莊子論人性的真與美
    • 前言
    • 一、以道德論為根基的性命說
    • 二、由「道之真」及「法天貴真」論人性之真
    • 三、「性修反德」的修持工夫與境界
    • 四、天地之美與好美的本性
    • 小結
  • 莊子論情:無情、任情與安情
    • 一、「性情不離」觀在人性論史上的重大意義
    • 二、〈莊子〉內篇中「情」的多層次意涵──道情、天情與人情
    • 三、無情說──道似無情卻有情
    • 四、任情與安情說
  • 《莊子》抒情傳統在後代的回響
    • 一、《莊子》開啟後代論「情」的序幕
    • 二、魏晉之際顯題化的重「情」思潮
    • 三、北宋新學、蜀學的「性情一體」觀
    • 結語
  • 附錄 《莊子》「心」、「性」、「情」三字出處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