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輯專題七篇專題文章從對翻譯《聖經》之原則的論述到教父的譯經、釋經法,再從對個別《聖經》翻譯版本的研究到對某些《聖經》經文的分析,在宏觀與微觀上指出了翻譯與詮釋《聖經》當有的方法,因此在某種程度上為今日的譯經與釋經工作指出了值得思考的方向。論壇中的兩篇有關教會史的研究及書評,分別展示了最早的入華基督宗教(景教),以及十七至十九世紀及改革開放前的天主教與新教的發展面貌,這為我們投身今日教會之事業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而在投身教會之學術事業時需要特別注意哲學與神學的關係,在這方面,現象學應是一個重點。
- 《公教神學評論》總序
- 本輯導讀
-
專題:聖經翻譯與信仰詮釋
-
從海德格現象學探討對《聖經》的翻譯與詮釋/談良辰
-
一、中文《聖經》翻譯的準確性原則與問題
-
二、海德格現象學詮釋法作為譯經與釋義的進路
-
-
初期教會(二~五世紀)《聖經》翻譯的轉型—以《古拉丁譯本》和《拉丁通行本》的翻譯史及風格為例/韓佳博
-
一、《古拉丁譯本》
-
二、《拉丁通行本》
-
-
《樂仁聖經》中譯本翻譯計畫的理念與實務經驗/黃穎兒
-
一、出版社的立場
-
二、服務大眾與忠於原文
-
三、中譯經文的原則
-
四、注釋的詮釋風格
-
五、「偕主讀經」與活出對《聖經》的詮釋
-
六、頁面設計蘊涵信仰詮釋
-
-
解讀尼撒的額我略之「閃耀的黑暗」概念/張亮
-
一、《聖經》中的黑暗
-
二、額我略對「黑暗」的理解
-
三、「閃耀的黑暗」及「從光明到黑暗」
-
-
依撒格—被忽略的族長/崔寶臣
-
一、依撒格—開啟在井邊締結姻緣系列的族長
-
二、依撒格—井邊的族長
-
-
聖詠第一篇及真福八端中的「有福」/王德蘭
-
一、詠一中「有福的」
-
二、「真福八端」中的「有福的」
-
-
聖史路加在其兩部作品中對「見證人」與「宗徒」的論述/曹友臣
-
一、聖史路加在兩部作品中對「見證人」的論述
-
二、聖史路加在其兩部作品中對「宗徒」的論述
-
-
-
論壇
-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前世今生/陳虎
-
一、景教碑的前世
-
二、景教碑的今生
-
三、景教碑的藝術
-
-
從「男女有別」到「一牧一棧」—北京地區的天主教傳教士對女性教友的信仰培育/白國良
-
一、十九世紀前北京地區教會照料女性基督徒的方法
-
二、遣使會傳教士所採用的傳教方法
-
三、一牧一棧的嘗試
-
-
主體自我的回溯—一個現象學的追尋/關永中
-
第一節 尋找不受爭議的出發點
-
第二節 回溯行動—史特拉瑟的反省
-
第三節 綜合評述
-
第四節《奧義書》談自我的追尋
-
-
-
書評
-
評吳劍麗《大門重開前後的中國教會:良友電台內地聽眾信件研究(1959-1983)》/梁右典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29990/CTR.202306_(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